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警惕铁路“杀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警惕铁路“杀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有漫漫5万多公里长的铁路运营里程,伴随它的现代化节奏,一些“现代病”已不容忽视。

1985年3月11日,陇海、兰新线上,一位男性旅客在拥挤的列车上突然掏出随身携带的牛角状尖刀,声称“先下手为强”,连续将身边的6名旅客杀伤……

飞驰的客车上,一名2岁幼儿正偎依在母亲的怀抱里玩耍一把水果刀,不料,旁边一位壮汉倏地立起,将该幼儿从母亲怀中夺出,砸碎车窗玻璃,将幼儿掼出窗外……

据兰州铁路公安局反映:仅1989年3月24日这一天,运行于兰州至乌鲁木齐线上的234次客车,就发生类似事件9人次,造成跳车2人,伤11人。另据调查:每年春、夏季客运高峰期间,这类突发事件尤为频繁突出,有时一个车班竟发生20余起。奇怪的是,“凶手”均否认事前就有伤人企图,使“犯罪动机”成为空白。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恶性事件的突发呢?

1989年,某铁路公安局对该局1983~1989年共6年中类似的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分析和精神病学鉴定后,指出:造成这类自伤或伤人恶性突发事件的真正凶手,是长距离超员旅行导致的“急性精神障碍”。同年,来自乌鲁木齐的一份调查报告也证实了“铁路长途旅行发生急性精神障碍者屡见不鲜”。报告说:1989年第一季度,乌鲁木齐铁路客运段运送旅客共139.26万人次,较1988年同期上升43.2%,列车超员情况前所未有,车厢内拥挤不堪,有时厕所里竟挤下7~8人。全段由乌市至北京、成都、郑州、西安等地全部7对列车上,共发现急性精神障碍病人277例,发病年龄18~40岁,30岁以下者206人,占74%,男性269人,占97.1%。277例病人中,跳车37人,其中6人死亡,余均不同程度受伤;因精神障碍于列车上误伤旅客、乘务员16人。患者中95%以上为盲目外流的内地省区农民。

列车严重超员运行是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的重要原因。旷日持久的拥挤不堪,给列车的服务、治安工作带来一系列困难,从而导致旅客缺水、缺饭、缺睡,无法大小便,加之顾及行李物品和难以避免的磕碰、口角以及高温、污染的影响,精神高度紧张,如若再晕车、生病,就极易产生急性应激反应而导致无法自控的恶果。有关人士在探讨铁路长途旅客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时指出:睡眠剥夺与严重失水是两个主要因素。一个人若每次睡眠时间未超过两小时,完不成每天有效睡眠周期次数,3日后记忆力、计算力、思考力便会明显下降,易激怒,进一步可出现幻觉与错觉等精神障碍。精神病学鉴定显示,许多患者均是因超员、无座、无法休息而形成睡眠剥夺持续3天以上者,最长的达7天。有一位患者事后回忆说:我上车以后连续几天几夜人挨着人,又热又渴又饿又困,实在受不了,也不知道怎么的就跳下车去了。另一位患者在清醒后回忆说:我当时很紧张,在与别人口角时,突然觉得他要动手打我,甚至看见他拔出刀子,于是,我觉得我该先下手才能免于一死,行为就不能自控了……在事态平息后的鉴定期间,这些患者均有强烈的睡眠意识及睡眠时间的延长,有的患者甚至连续昏睡20~40小时不醒。而待充分睡眠后,精神障碍明显缓解。同样,一个人若失水达到6%以上,便会导致思维能力显著降低而出现幻觉、谵语、躁狂等精神症状。那位扔幼儿于窗外的患者,事发前曾因严重失水而导致幻听幻视,妄想幼儿会拿水果刀将自己杀害,遂无法克制冲动而将幼儿连人带刀扔出窗外。事后,经给予足够的水补偿,精神状态恢复正常。

长途旅行急性精神障碍的危害是极严重的。每当发生跳车等事故,列车均要紧急停车处理,若致死人命,停车处理时间更长,不仅延误正常运营时间、打乱铁路运营秩序,还会给国家和群众造成难以估价的损失。可见,避免急性精神障碍的发作已成为长途旅行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急性精神障碍,若患者原无精神病史,即属于“急性应激反应”或“适应反应”。前者是指对异乎寻常的躯体刺激或精神刺激作出的反应,包括突出的情感障碍、意识障碍、精神运动障碍、急性情境及混合型障碍等,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消失。后者是指一种持续时间比急性应激反应长,与应激的时间、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疾患,类型有短暂性抑郁反应、迁延性抑郁反应,伴有突出的其它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及混合的感情和行为障碍等。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陷入一种社会心理或体力诸方面无能为力的处境时,就会产生应激反应,它带给人们的后果是既不期望也不愿意的。由于应激能致命,所以它已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被称为“看不见的杀手”。但应激并非都是坏事,把应激引为己用,可有益于身心与人格的强健。避免铁路长途旅行急性精神障碍的发生,除了保持乐观豁达的健康情绪外,还要努力协助列车员搞好生活服务,保证水、饭供应,改善旅行环境,以助人为乐的精神去创造一种充满温暖、友爱、轻松、和谐的旅行氛围,减少不良刺激,消除可能导致应激的机会。如若每位旅人都懂得应激的危害并学会引导它、驾驭它,就可以趋利避害,使旅途生活安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