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侯三敦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侯三敦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从陈侯三敦的概况、铭文、特殊的文字现象三大角度对十年陈侯午敦、十四年陈侯午敦、陈侯因■敦的收藏,著录,铭文内容、字体作大致的介绍。

关键词:陈侯三敦;铭文;文字

中图分类号:K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88-02

陈侯三敦是战国时期齐国陈侯午及陈侯因齐父子两代所铸造的祭器,分别是十年陈侯午敦、十四年陈侯午敦、陈侯因■敦,都是齐系著名的青铜礼器。本文拟从陈侯三敦的概况、铭文内容及三敦铭文殊的文字现象等几大方面简要分析它们的名称、收藏、著录、铭文、敦文中的特殊文字现象。

一、陈侯三敦概况

十年陈侯午敦是战国晚期齐桓公时器,该器先为容庚先生所得,形制与十四年陈侯午敦同,盖丢失,后归华南师范学院。《殷周金文集成》、《商周金文录遗》、《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均有著录。

十四年陈侯午敦也是齐桓公时器,传世共二器。据徐中舒先生考证两器形状不同而铭文相同,磨灭处可互相补足;其中一器原藏热河故宫,现藏北平古物陈列所之武英殿,载于武英殿彝器图录,另一器原为海丰吴氏(子)所藏,现归建德周氏(季木),铭文著录于古。该铭文《殷周金文集成》、《三代吉金文存》、《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均有著录。

陈侯因■敦是战国晚期齐威王时器,据徐中舒考释,该器原为潍县陈氏(齐)所藏,现归庐江刘晦之所有。铭文著录于《齐集古录》、《周金文存》、《商周彝器通考》、《殷周金文集成》、《三代吉金文存》、《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等。

二、陈侯三敦铭文

十年陈侯午敦铭文共八行三十八字,大意是公元前365年,陈侯午群集诸侯于齐,诸侯向陈侯午进献青铜器,陈侯午将其做成敦,用以祭祀以保佑齐国。铭文主要点明作器的时间、材料来源及器物的用途、作器的目的。

十四年陈侯午敦铭文共八行三十六字,大意是公元前361年,陈侯午用诸侯进献的青铜器作了为其皇妣孝大妃做祭祀的敦,以保佑齐邦。铭文与十年陈侯午敦十分相似,也是点明作器的时间、材料来源、器物的用途、作器的目的。

陈侯因■敦铭文共八行七十九字,大意是六月葵未这天,齐威王想起齐桓公的卓著功绩,想要颂扬他,同时表明自己远继黄帝之业近继父亲之业的决心。因此在朝聘时,和诸侯们谈起了该事,诸侯们都同意要答扬桓公的德行,于是便进献了青铜,因齐就用它制成了祭祀桓公的敦,希望能保佑齐国城邦永固,同时警示世代子孙永远以桓公为榜样。铭文首先点明作器的时间,后讲到作器的原因,这是前二敦铭文中所没有的,接下来也讲到作器的材料来源、器物的用途、作器的目的。

三敦铭文内容有一定的相似性,且铭文格式都一样:先点明作器时间,后说明作器材料来源、器物用途、作器目的,只是陈侯因■敦多了作器原因。

三、三敦殊的文字现象

纵观陈侯三敦铭文,笔者发现其中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文字现象,分别浅述如下:

(一)文字异形现象

战国文字最显著的特点是文字异形,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诸侯割据局面的出现,文字有了显著的地方色彩;战国文字刻写材料、用途的不同造成文字的异形;战国时代文字不同的简化方式导致文字的异形;战国文字有无饰笔、饰笔的多少也会造成文字的异形;文字形体的讹变也会造成异形。战国时期的文字异形不仅出现在不同国家、不同书写材料的文字之间,即使是在同一国家的同一种文字系统中也存在,如同属于齐系青铜礼器铭文的陈侯三敦之间也存在文字的异形现象。陈侯三敦之间的文字异形现象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增减笔画

指同一个字,出现在不同的铭文中,会发生笔画数量不等的情况。笔画或增或减,或增减一笔,或增减几笔。如:

齐■十年陈侯午敦 ■十四年陈侯午敦

邦■十四年陈侯午敦 ■十年陈侯午敦

2.增减偏旁

指同一个字,出现在不同的铭文中,发生偏旁增减的现象。偏旁的增减,有些是无义的;但有些是有义的,或用以标音,或用以标义。如:

保■陈侯因■敦 ■十年陈侯午敦

■是由■加注同音音符而成的(保、缶同在幽部),这里所增加的偏旁是用以标音的。

3.偏旁的移动

指同一个字在不同的铭文中,相同的偏旁处于不同的位置。如:

祭■十四年陈侯午敦 ■十年陈侯午敦

(二)文字的通假现象

在陈侯三敦铭文中还存在着文字的通假现象,如:

台以十年陈侯午敦、十四年陈侯午敦、陈侯因■敦

母毋十年陈侯午敦、十四年陈侯午敦

■皇十四年陈侯午敦张桂光在《汉字学简论》中认为■是往的简体,十四年陈侯午敦铭文作■,绝大多数研究者将其隶定为皇,本人猜测此处应是由往通皇。

■十四年陈侯午敦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即,助也。器是求神助之器,即祭器。”

又有十四年陈侯午敦铭文作又,但据十年陈侯午敦、陈侯因■敦都作有,所以此处又应通作有。

■齐陈侯因■敦 ,从肉,次声,是脐的异体字;因■即陈侯午之子齐威王因齐,故此处■通作齐。

■桓陈侯因■敦■《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字史籍作桓,音同通用。”

慕谋 陈侯因■敦 《战国铭文选》:“慕,通谋。”

弭 陈侯因■敦 《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与弥音近可通。……、弥皆有安义。弥,通弭。”《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读为弭,节之弭,低也。”

■嗣 陈侯因■敦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即之古文,读为嗣。”

(三)文字的增繁或简化

指的是陈侯三敦铭文与我们今天隶定的楷书相比较,有些铭文字体存在着增加或简省偏旁的现象。

1.增加偏旁

十年陈侯午敦、十四年陈侯午敦、陈侯因■敦,该字隶定为陈,在三敦铭文中作■,陈字下部都增加了土旁,其实,不仅在三敦铭文中陈字下部会加土旁,在齐国金文中,土旁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田齐是,在与土有关的字上添加土旁,成为一种风气,除此之外,田齐还将一些本与土义无关的字也改造成从土的样子,如年在《齐侯盘》中作■、齐在《齐陈曼》中作■。

■该字隶定为登,在传世典籍中又作或蒸,是一种祭祀名,但在十年、十四年陈侯午敦,陈侯因■敦铭文中作■、 ■。

■该字隶定为世,但在十年、十四年陈侯午敦,陈侯因■敦铭文中作■、■。

■该字隶定为哉,但在陈侯因■敦铭文中作■,在哉字的左下方增加巴旁。

■该字隶定为惟,但陈侯因■敦铭文中作■,在字的左上角增加了口旁。

■该字隶定为帝,但在陈侯因■敦铭文中作■,在字的下面增加了口旁。

■该字隶定为寅,但在陈侯因■敦铭文中作■,在字的下部增加了皿旁。

2.简省偏旁

隹,该字隶定为唯,但在十年、十四年陈侯午敦,陈侯因■敦铭文中,作■、■或■,比现行楷体少左边的口旁。

者,该字隶定为诸,但在三敦铭文中作■或■,比现行楷体少左边的言旁。

乍,该字隶定为作■,但在三敦铭文中作,比现行楷体少左边的人旁。

且,该字隶定为祖,但在陈侯因■敦铭文中作■,比现行楷体少左边的示旁。

合,该字隶定为答,但在陈侯因■敦铭文中作■,比现行楷体少上部的竹旁。

尚,该字隶定为常,在陈侯因■敦铭文中作■,比现行楷体少下部的巾旁。

参考文献:

[1]徐中舒.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M].北京:中华书局,1998.417-458.

[2]刘伟杰.齐国金文研究[J].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559-561.

[4]荆贵生.古代汉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99-100.

[5]张桂光.汉字学简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58-174.

[6]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216-221.

[7]汤余惠.战国铭文选[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13-14.

[8]裘锡圭.战国文字中的“市”[J].考古学报,1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