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红条茶品质提高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红条茶品质提高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从茶园管理、鲜叶管理、茶机适当配套、制茶工艺等方面介绍了提高红条茶品质的措施,以期在保证红条茶产量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关键词 红条茶;品质;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38-01

溧水县自1973年开始生产红条茶,精制后进入国际市场,产量逐年增加,至1985年,出口达到顶峰,成为江苏省外贸部门茶叶生产的主要厂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茶叶进口国对红条茶安全卫生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而该县出口茶叶质量不稳定,价格持续偏低,导致茶叶出口几乎停滞。进入21世纪,随着加工企业体制改革,加工工艺优化和加工装备的更新换代,无公害、有机茶的栽培,在资金、科技含量、品牌、宣传、人才等方面都具备了条件,红条茶品质具有很大的提升潜力。从溧水县近40年红茶品质起落的经验看,提高红条茶品质的有效措施应当包括抓好鲜叶管理、茶园管理、达到各个工序之间的平衡、贯彻初制工艺作业等。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茶园管理

1.1 早施催芽肥

为促进茶芽壮、芽粗、芽齐,应当适时对春茶施催芽肥,可以有效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早施催芽肥可增产7%。主要包括施追肥和根外追肥2种,一般春肥占茶园全年追肥总量的40%左右。

1.2 严格控制农药,降低农残

广大消费者环保意识日渐增强,对食品卫生要求也逐渐提高,密切关注茶叶农药残留量和微生物量超标情况。因此,高危、高毒、高残、不易降解的农药均严禁在茶园使用。在生产期间尽量不用或少用农药,为控制病虫害,可以采取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农药残留量。针对越冬害虫的危害,应当选用植物性农药如苦参碱、鱼藤酮等对人体危害小的农药,或者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保证茶叶产品的安全。

1.3 尽早开园

积极尽早开园,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为生产大宗茶争取时间,争取早上市,早采多制名优茶,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降低成本,赢得市场,做好其他各项工作,争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2 鲜叶管理

2.1 鲜叶采摘

采摘技术不仅与茶树的生长发育有关系,而且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质[1-2]。因此,为了保证制得茶叶的高质量,鲜叶采摘必须要把好质量关。一是平衡采摘。注意压缩洪峰产量,茶园之间保持采摘进度平衡,并且在茶树品种之间对采摘进度进行调节,使洪峰产量得以压缩,这是提高红茶质量的物质基础,也是茶厂贯彻制茶工艺的必要条件。二是留叶采摘。要使茶树持续保持优质丰产和生长旺盛,其关键在于合理采摘与留养。根据采摘标准适当留叶,实际的采摘中,采顶留边、采大留小,具体根据红条茶的要求以及茶树的生长情况而定,做到多次、分批、及时采摘。三是及时采摘。茶叶及时采摘十分重要,为获取高质优的鲜叶,应当按标准进行跑采,农谚说“早采三天是宝,迟采三天是草”,即强调及时勤采对茶叶经济效益的影响。开园时期应当选择在茶园新梢有20%左右长至1芽3叶,做到茶叶及时采摘下树,可以增加采摘轮次,促进下一轮次的萌发生长,同时缩短轮次间隔期。

2.2 鲜叶储运

鲜叶采下后,应及时运送到茶厂进行加工,以减少内部发生的一系列的理化变化。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因此,鲜叶在储运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方面:一是保持鲜叶清洁、无异味。注意盛装鲜叶的工具不能有前一天留下的茶叶,要无污染和异味,保持干净清洁。二是防止鲜叶老嫩混杂。储运鲜叶时不同采摘标准、不同茶树品种、雨露叶与晴天叶,分开堆放、分开装运。三是保持鲜度,防止劣变。为了保持鲜叶新鲜,避免鲜叶产生劣变和异味,储运的工具要轻便牢固、通风透气、清洁卫生。不能用不透气的塑料袋、布袋盛装。一般用竹篾编制的带孔竹筐、竹箩等盛装鲜叶。鲜叶采摘时,不能堆渥和在烈日下曝晒,要随采随运。

3 茶机适当配套

由于茶叶产量逐渐提高,制茶机械配备数量应当与之相适应[3]。为保证红碎茶品质,并可以与原来的小型转子机配套使用,2010年增加2台7051-20型转子揉切机,在90型盘式揉捻机打条的基础上进行切碎作业,做到萎凋叶“筛分复切,多次短时,颗粒紧结,切碎充分”。在烘干方面,较2010年增加2台6CH-16型茶叶烘干机,用于初制烘干。从工艺性能分析,该机风量大,台时产量高,茶叶干燥快。发酵叶上烘经短距离的百叶板送至上层,由于进风口的热风温度与上层烘叶层温度接近,所以茶叶受到110 ℃左右的高温作用而停止发酵,因为酶性氧化停止,不会造成发酵过度。同时,由于风量大,避免茶叶处于闷状态,水分可很快通过百页层向上透发,箱体内茶叶散失的水分残留少,一次烘干完成干燥作业,可以使茶叶汤味强爽,外形色泽乌润,叶底明亮,切实提高茶叶品质。

4 制茶工艺

围绕“揉捻快速,萎凋偏轻,干燥充分,发酵适度”的基本工艺原则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4.1 严格防止产生烟、焦、高火、酸馊、霉变茶

工艺上注意从萎凋到烘干的各个环节都严格进行控制[4],做到人人重视,环环扣紧。萎凋做到认真操作,翻叶均匀,使槽面摊叶厚薄一致。防止产生红筋叶和焦变现象,温度一般掌握在35 ℃左右,最高不超过38 ℃。制茶完毕,揉切注意及时清机。机腔内保持洁净,不留茶叶,不产生油污茶、酸馊。特别在气温较高的夏秋茶季节,更注意清机工作。发觉有劣变茶叶,立即与正常的在制品分开,避免其混杂。严格掌握烘干时的烘茶温度,炉子漏烟及时维修,勤清理大仓漏茶,尽量消灭高焦茶、火茶和烟味茶。严格注意茶叶审评时次茶的检验,经常下车间查明原因,分析研究,及时解决。

4.2 严格掌握条茶水分

从发酵叶上烘干机到毛茶进仓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毛茶进仓前检验水分,超过7%重新复火,掌握进仓毛茶水分在5%左右,有效控制茶叶贮藏和加工过程中水分从而保证茶叶品质。烘干操作人员与烘干司炉随时掌握干燥程度,一旦发现茶叶偏潮,立即调节烘茶温度和烘干机摊叶层的厚度,为毛茶仓贮和加工过程保证质量奠定基础。

4.3 掌握萎凋程度

工艺实践证明萎凋程度以偏轻为好,鲜叶萎凋适度是保证红条茶品质的基础。萎凋时要及时翻槽和卸槽,经常观察萎凋叶象和萎凋温度,使失水程度偏轻,比较均匀,含水率控制在60%~65%。

5 参考文献

[1] 黄亚辉,赵文霞.潮州红条茶产业中的科技因素[J].中国农村科技,2011(4):35-37.

[2] 黄国资,黄华林.英红九号品种加工红条茶的试验初报[J].广东茶业,2003(5):22-24.

[3] 徐明珠,陈玉琼.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及新技术的应用[J].中国茶叶加工,2010(4):33-35.

[4] 宋晓虹,李成仁,李家贤,等.发酵时间对可可红茶品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1):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