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有云合伙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有云合伙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软联合世纪互联、IBM签约首都在线、SAP携手中国电信……

这是一群关系特殊的合伙人,一方是外资公有云巨头,另一方是拥有IDC资质的本土运营商。他们共同搅动着公有云市场。到底哪组合伙人能够赢得市场,又会有哪些新的组合出现呢?

从5月22日由世纪互联运营的微软Windows Azure公有云平台及服务正式在中国落地,到7月31日IBM宣布与首都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都在线”)签署公有云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公有云平台,再到11月20日SAP和中国电信共同宣布,双方将通过此前SAP与中国电信旗下中国通信服务公司合资的中数通信息有限公司(简称“中数通”)推广公有云,已经有3个面向企业级应用的外资云计算巨头突破不具备IDC牌照资质的障碍,在中国借道落地公有云。

这些厂商前景如何,生存现状如何,优劣势如何?它们的公有云落地又会对中国的公有云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今年7月,在公有云领域有个事件非常引人注目:亚马逊以6亿美元击败IBM,赢得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大单。在此之前,用户担心托管在第三方数据中心的数据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是公有云推广的最大障碍之一。而现在连中情局这种被认为数据最需要保密的机构都接受了公有云,充分说明用户对公有云的数据安全担忧已大大降低。

调研公司Gartner在今年2月底的报告也证实了这一情况。Gartner称,全球公有云市场将从2012年的1110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1310亿美元,增长率达到18%。

云计算早已经被各大IT巨头视为关键的战略方向,它们已经纷纷向云计算转型。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甚至认为,云计算正在重新塑造经济发展和商业竞争的格局。其他厂商的情况本文暂且不表,已经计划在中国落地公有云的三大云计算厂商在云计算领域都各有千秋。

微软CEO鲍尔默于2010年3月发表了“WE ARE ALL IN”战略,拉开了微软全线产品向云计算转型的序幕。作为传统软件领域的领头羊,微软对云计算的投入非常可观。有报道称,微软已经为云计算业务投入数十亿美元,并先后推出了其面向云计算的操作系统Windows Azure,以及办公软件Office 365。据悉,Windows Azure的主要目标是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开发可运行在云服务器、数据中心、Web和PC上的应用程序。得益于在传统软件领域的领导者地位,微软在公有云领域的号召力不容忽视。记者了解到,很多原来采用微软平台开发应用的独立软件开发商都已经基于Windows Azure推出全新的面向公有云的解决方案。在正式布局中国内地公有云业务之前,微软已经在全球建立了云数据中心,其中四个在北美,两个在欧洲,另外两个分别在亚洲的新加坡和中国香港。6月中旬,微软Azure总经理史蒂文·马丁(Steven Martin)在一篇博客中透露,Azure的用户群已经增长到25万家企业,其中包括50%的财富500强企业。马丁还指出,Azure平均每天新增1000家企业用户,虽然他没有提及微软最终能否留住这些用户。

IBM早已经将云计算作为其重要战略之一。2012年7月,IBM在公有云领域了SCE(SmartCloud Enterprise)产品组合,其中包括三项服务:面向企业建构私有云的SmartCloud Foundation、面向IaaS级服务的SmartCloud Enterprise,以及专门提供不同行业解决方案的SmartCloud Industry Solution。在此基础上,IBM于2013年年初新增一款名为SCE+(Smart Cloud Enterprise+)的产品。该产品包括了对软件生命周期的支持与新的PaaS服务,以及补丁更新和身份管理等项目。据悉,IBM已帮助全球众多客户有效构建了自身的云模式,并每天帮助客户管理着上百万笔的云端交易。来自IBM的资料称,IBM凭借自身独特的云计算能力为客户提供整合的解决方案,包含关键云计算技术、丰富的流程知识、全面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以及覆盖全球的实施网络。今年6月初,IBM还收购了公有云服务提供商SoftLayer。

作为全球领先的企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近年来SAP将云计算、移动应用和内存计算作为其三大技术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强化其云计算战略,SAP收购了基于云技术的商务网络领先公司Ariba和基于云的人力资本管理(HCM)供应商SuccessFactors。最近,SAP在各个场合向外界强调,SAP是一个面向下一代云的公司,并称SAP能为用户提供最全面的业务线云应用产品组合。SAP亚太及日本区战略合作与渠道发展高级副总裁韩碧雯(Bronwyn Hastings)在11月20—21日举办的SAP中国商业同略会期间透露,SAP全球来自云计算的收入已达12亿美元,云计算用户已经超过3000万个。

不约而同借道落地

Gartner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是一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云计算市场,2014年近80%的中国企业将在云计算方面增加投资。今年5月,IDC预测,到2016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24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6%。

但是在2012年11月之前,对于跨国云计算供应商来说,中国可算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市场。因为不具备IDC牌照资质,这些供应商没法独立运营公有云服务。而如果通过这些外资企业设立在国外的数据中心来运营,网络速度、数据安全、应用稳定性等都无法得到保障,不是理想的选择。这也许是为什么SaaS服务领导厂商很早就通过外国的数据中心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到现在其在中国的业务依旧没有太大起色。

但是,这些外资云计算厂商并没有对中国市场表示悲观。“中国各地建了那么多IDC,上面总要跑些应用。”过去两三年,记者多次问到缺乏IDC牌照资质,SAP的公有云该如何在中国落地的问题时,SAP全球执行副总裁、SAP中国研究院总裁孙小群总是这样乐观地回答。

孙小群的观点,恐怕代表了很多跨国云计算厂商的想法。正是因为如此,这些企业纷纷都在想办法寻求符合条件的中国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2012年11月1日,上海市政府、微软和世纪互联签署协议,在中国合作运营Windows Azure平台,微软由此开了先河,成为首个把全球公有云平台与服务带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今年5月22日,由世纪互联运营的微软Windows Azure公有云平台及服务正式在中国落地。

今年7月31日,IBM也宣布与首都在线签署公有云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公有云领域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同构建公有云平台。

11月20日,SAP在其举办的SAP中国商业同略会期间和中国电信共同宣布,共同通过中数通推广公有云,这成为大会的一大亮点。SAP一直在强调的公有云业务终于将在中国落地。

一场拼合作伙伴的战争

有人将把数据存放在公有云上,比作把钱存放在银行。就跟储户愿意把钱存放在他认为靠得住的银行一样,用户希望选择可靠的公有云。所以说,运营商的权威性、可靠性是决定用户是否选择其服务的关键因素。由于跨国云计算厂商不能自行运营公有云,因此对它们来说合作伙伴的选择就非常关键。

无论是微软、IBM,还是SAP,在选择公有云落地合作伙伴时都非常慎重,因为这有可能决定其公有云业务在中国的成败。不仅如此,这些跨国云计算供应商还面临着要建立全新的合作模式。除了资质和IDC以外,合作伙伴的服务能力、所具备的相关人才资源也非常值得考量。

谈到与首都在线的合作,IBM大中华区云计算负责人就曾表示,合作开辟了IBM云计算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据悉,近几年来IBM一直在寻求符合条件的中国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从而将其企业级公有云服务引入中国。最终IBM选择了首都在线作为合作伙伴。尽管相比世纪互联,首都在线规模相对较小,但它是中国最早的IDC服务提供商之一,并于2009年进军云计算市场,向政府、金融、娱乐、门户等多行业客户提供专业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及IT增值等多种服务。首都在线拥有完善的数据业务运营体系、完备的资源和一定的市场规模,并且已经在云计算市场取得了广泛的认可。

作为首个与跨国云计算厂商就公有云落地达成合作的本土企业,世纪互联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电信中立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世纪互联主要提供服务器及网络设备托管服务,并通过网络互联服务帮助企业全面提升其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性能、可用性和安全性。世纪互联拥有多样化的客户群。据来自世纪互联网官网的信息,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1972名客户,其中包括许多中国与国外顶尖公司。

虽然是三大巨头中最后一个签约本土企业落地公有云的,SAP与中国电信的签约还是备受关注。这与SAP的签约对象——中国电信不无关系。中国电信是我国三大运营商中最早携手跨国云计算厂商运营公有云的。而在此之前,业界普遍看好由电信运营商来运营公有云。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杨杰认为,电信运营商是云计算产业链中的合作倡导者、资源提供者和能力整合者。

尽管双方最终将通过中数通推广公有云,但是中国电信集团副总经理高同庆在双方的签约仪式上表示,中国电信已经把云服务作为今后的一个重要的新兴业务内容。不仅如此,杨杰还亲自在SAP中国商业同略会上谈及双方合作对于中国电信团转型的意义,足见中国电信对双方合作的重视。值得重视的是,中国通信服务公司将成为双方托管在中国电信IDC的首个产品SuccessFactors HCM解决方案的首个用户,最终用户数量将达到近1.2万个。在我国大中型客户对公有云的接受度还比较低的背景下,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目。

战争刚刚打响

尽管表面上看来2013年我国企业级公有云领域热闹非凡,各大厂商都在摩拳擦掌,但是真正的战争尚未开始。除了微软以外,其他已经签约合作落地公用云的外资云计算厂商都还未真正落地。SAP与中国电信的签约才刚刚完成,IBM与首都在线也计划在2014年第一季度才正式向中国用户开放公有云平台。

微软则已经先拔头筹。世纪互联微软云事业部总裁柯文达近日向媒体透露,在中国运营了半年多时间的Windows Azure的客户数已经超过2000个,其中企业级客户超过70个。这让微软有了很足的底气。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微软云计算首席战略官谢恩伟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指出,微软给中国公有云领域设立了标准。

但是,微软和世纪互联当前所建立起来的领先优势能否保持下去,谁都不敢说。已经将面向中小企业的CDN服务移植到Windows Azure的蓝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及CEO王松认为,中国的公有云市场仍处在春秋战国时代,大型企业的加入带来了规模效应。且不说IBM与首都在线、SAP和中国电信的合作优势都非常明显,不难想象很多新的组合将陆续出现。

在外资云计算巨头方面,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公有云提供商之一,亚马逊在中国的布局蓄谋已久。亚马逊一直在积极寻求在中国落地公有云的可能性。有消息说,亚马逊已经悄然在中国招兵买马,组建公有云团队。10月20日,亚马逊上线了其云计算产品AWS(Amazon Web Service)的中文网站。有业界人士评论说,这意味着亚马逊的云服务即将进入中国市场。记者还了解到,一个已经在中国部署公有云业务的跨国企业的市场部人员为此随时都在关注亚马逊的动向。

另外一个可能很快在中国布局公有云的外资云计算巨头是甲骨文公司。尽管甲骨文公司较晚才开始认可并强调云计算,但其产品、战略布局转型非常迅速。甲骨文公司强调的可以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自由切换的概念深得用户的心。记者在过去几年多次采访甲骨文公司高层管理者过程中,总能听到他们表达在中国落地公有云的愿望。

尽管这些厂商下手可能比较晚,但是它们依旧有机会与跟已经参与合作的运营商相比丝毫不逊色的合作伙伴达成合作,其中包括中国电信以外的电信运营商。据悉,和中国电信一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总公司及各地分公司已经在不同的地域建立了数据中心,他们需要与合作伙伴一起盘活这些数据中心资源。这样做也是一些电信运营商的初衷。据悉,当周围的人都在担心建设太多数据中心可能造成资源浪费时,一位区域电信运营商负责人回答说,总是有一些外资IT巨头需要租用这些数据中心的。此外,IDC服务提供商纷纷表示希望借助云计算实现将传统数据中心转型为新一代数据中心。有媒体报道称,世纪互联最终与微软达成合作,是在与另外7家IDC服务提供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

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公有云平台也在向企业级应用扩展,如阿里云、腾讯云和百度云等。一些新兴的企业级云服务或者移动互联服务提供商,就是通过这些云平台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比如说,创新型CRM提供商仁科互动推出的移动社交CRM“销售易”就是通过阿里云托管的。阿里云CEO王坚透露,目前20%的淘宝和天猫商家的ERP运行在阿里云上,今年底这个比例将提升至70%左右。

所以说,当前的市场格局很快就可能被打破。到底哪家外资IT巨头会与哪家运营商成为新的公有云合伙人,到底哪些合伙人将赢得市场,未来中国企业级公有云市场充满想象空间。

链 接

公有云为传统IDC提供转型机会

公有云在中国落地,不只是跨国云计算厂商的商业机会,还是传统IDC服务提供商的转型机会,是它们的数据中心从传统数据中心向以云计算为特性的下一代数据中心转型的机会。

思科全球云指数预测,未来网络工作负载将由传统数据中心转移至云数据中心。2014年云数据中心处理的工作负载(51%)将首次超过传统数据中心处理的工作负载(49%)。到2015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数据中心流量将以云为基础。这一增长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云架构的快速部署与过渡,以及云数据中心处理具备处理更大流量负载的能力。

首都在线的业务状况就说明了这一点。据悉,从今年年初开始,首都在线接到的项目多是公有云服务。首都在线COO赵永志预计,首都在线今年云计算业务的营收会占整体业务的20%左右,到明年会达到40%~50%左右。

世纪互联品牌市场部总经理王鹏表示,与微软在公有云领域运营的合作,有助于世纪互联实现由传统互联网数据中心向云计算范式下数据中心2.0平台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