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雷曼迷债”成为传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雷曼迷债”成为传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7月22日,香港证监会、金管局召开新闻会称,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及香港的其他15家银行已经同意以每美元至少60美分的价格,从投资者手中回购美国已倒闭投资银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的“迷你债券”。

“雷曼迷你债”解决方案初步落幕,对于业界来说,应当是件好事,但也不无感慨:“一场游戏一场梦,镜花水月两迷离。”

新鸿基派发“除夕大礼包”

早前一些,1月22日,大年二十七(今年除夕是二十九,而非三十),我正巧途经香港。当天,香港证监会完成了首宗“雷曼迷你债”销售手法的调查,并与新鸿基金融旗下的新鸿基投资服务达成协议。

根据协议。新鸿基“自愿按最初投资本金,向该行合资格客户悉数回购未到期的迷债,涉资8500万元,并会在客户接纳回购建议后30天内向客户支付款项”。

香港证监会还公开谴责新鸿基误导销售,并“委聘独立的审计师事务所,检讨新鸿基的内部监控及合规制度”、“18个月内再次被证监会发现同类事件,证监会可暂时吊销其牌照,为期三年。”

而新鸿基则发出声明:不承认任何责任或过失,但确认证监会关注事项的严重性,就其结果,愿与证监会达成协议。海外称“新鸿基派发除夕大礼包”。

这就是近期海外媒体所报道的相对银行60%赔付更高的“证券行的100%赔付”。可以说,自“雷曼事件”之后,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罕见的案例。由于发表时选在休市之后,而且是节前,对市场的影响,也降到了最低限度。

证券行“倒逼”银行

事实上,此项调解赔偿,是全球第一个有关“雷曼事件”的赔偿储户的和解案。新鸿基属于获证监会发牌、受其监管的中介人,与此次其他分销雷曼迷债的16家商业银行的情况完全不同。

银行当时的设想与解决方法,是希望由银行预垫支一定额度的赔付基金,以及一定额度的消费者诉讼基金。其步骤是,一方面部分赔付生活实在是无以为继的债主:之后,再委托专业机构,与雷曼债的主分销商和信托人(主要是汇丰银行),进行最后的责任界定。

1月23日,香港中银(涉及雷曼迷债及相关资产事件的领衔会办银行,责任同样较大)通过公开系统声明表示:

“已知悉新鸿基以原价回购旗下客户的迷你债券,并已就事件通知小组其他银行:由于证监会公布事出突然,银行亦不理解事件,相信最快要待银行理解并作研究后,才能有所回应。”

对照三个声明,我们可以发现雷曼案件到底复杂在哪儿。

香港的银行,受金管局监管;不同于证券行受证监会监管。其间,金管局已转介了243宗个案给证监会进行调查(分销银行或投资银行已经就1515宗个案达成初步和解,所涉及的金额为6.68亿元)。

不过,令银行业倍感压力、最终选择本次和解的背景,是香港立法会大会通过了赋权“立法会雷曼事宜小组委员会”运用《立法会(权力及特权)条例》深入调查雷曼迷你债券事件。

据此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香港立法会决定深入调查雷曼迷债事件,以及特区政府金管局首长的人事更迭,均是本案有望最终和解的关键所在。

银行到底“赔”了多少?

面对“雷曼毒债”事件,香港曾出现“雷曼价”这种“满大街”的冷幽默,事件所带来的诸多教训,确实值得记取。

首先,不管投资者有没有责任,有何种责任,政府机构的立场,均应是保护投资者。对于政府监管机构而言,雷曼这样的大机构,全球有50家左右,他们身后有大量的“负资产黑洞”和“影子银行”,合作伙伴众多,以雷曼为例,其实已经大到“无法管理”的程度。

其次,机构要做好机构该做的事情,负机构该负的责任,市场才能有信心――如果金融机构,参与市场投机,“设套儿”给投资者,借结构型产品和复杂投资产品令投资者受到重大损失,均应彻底调查。

其三,市场好的时候,猪都能在天上飞,什么乱七八糟的投资品都可能给投资人带来收益。问题是出了问题,你会怎么处理?多少人的身家性命在里面,可不敢开玩笑。

事实上,在我看来,由于市场不断转暖,资产价格不断升值,2009年7月的一元钱的资本权益,与2009年1月的一元钱的资本权益,相差至少一倍(1月的现金,由此加倍值钱)――在这方面,银行业的算盘,打得也很“精道”,一分钱也没有往外多掏。

以汇控的资产盈丰为例,年内其最低股价,仅为33港元,近期市场的回暖,加之市场热炒汇丰“A股IPO”,股价高点,曾见90港元左右。

“贪婪”的年代

雷曼破产之后,其最优质的交易业务,由美国政府指定给了高盛(GS)接管,这块资产的价值,相当之大,每季收益,约为数十亿美元之多。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这些事件,均发生于一个“混账得利的年代”,因为它奖励的是那些最坏的表演者(Rewardlng Bad Actors)――比如高盛这样的机构,又“凭什么在雷曼之后,仍然屹立不倒?”

“陋室空堂,当年勿满床;衰草桔杨,曾为歌舞场”――其实在雷曼之前,华尔街的文化,主要就是“贪婪”。1987年在影片《华尔街》中有一段著名的台词,由迈克尔・道格拉斯扮演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家在兼并大会上说:“贪婪是个好东西:贪婪是对的:贪婪管用;贪婪揭开层层面纱而直接揭示资本主义的精神:各种各样的贪婪――对生命的贪婪、对金钱的贪婪、对爱情的贪婪、对知识的贪婪等都是人类奋发上进的标志。”

也许,贪婪确实不是错,但我们在雷曼迷债中所看到的那些利益相关者,贪的有些过了头。所有的机构,包括整整一条街全都走错方向,然后毫无愧意地“拒赔”自己曾经竭力推销给自己客户的那些“毒债券”,这种“一不认账,二不全赔”的做法,不但违背了“盗亦有道”的资本主义精神,同时也违背了银行家本应长期奉行的“经营原则”的第一条:“储户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