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专家答疑 第2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专家答疑 第2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孩子喜欢“掐人”,怎么办

陈国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辅导中心副主任。

元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硕士。

山西永济赵霞女士问:

我女儿2岁了,最近“染”上了一个怪毛病:老爱掐小朋友。她掐了人,我只能跟在后面赔礼道歉,实在不好意思。刚开始的时候,我苦口婆心给她讲道理,她自己也会说:“妈妈,我再也不掐小朋友了,我会乖乖的。”可是,几天一过,她又犯了毛病。后来,我也打过她,她还是改不了。

我俩从来没有掐过她,不知道她为什么老爱掐人?有时候把别人的脸都掐破了――我们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赵女士:

从你来信反映的情况看,你女儿的表现是一种儿童攻击。在学龄前儿童中,这一现象较为常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首先,1~4岁是儿童自主感发展的时期,随着儿童活动能力的加强,他们开始将“自我”看作独立的个体,既依赖父母又希望脱离父母。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断乳期”或“第一反抗期”。在这一时期,儿童为了显示“自我”的力量,通常会出现某些反抗言语或行为。有时候,大人越是不让孩子做的事,他们越要去做。

其次,现代社会中,许多年轻父母整日奔波忙碌,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大为减少。孩子感到自己被忽视、被疏远了。于是,他们运用各种办法试图唤起父母的关注,从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有些家长,只有当孩子惹了麻烦时才去注意他们,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对孩子的攻击起到了强化作用。孩子觉得他的这个办法奏效了,就会乐此不疲,即使受点小小的惩罚也在所不惜。

另外,有些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过度地溺爱、娇惯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会非常霸道任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与此相反,另一些家庭管教孩子过于严厉,事事全凭父母的意愿,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甚至打骂孩子。这样的孩子为发泄不满情绪,也会产生攻击。

孩子出现类似“掐人”的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时矫正,使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孩子的反抗行为,决不能一味地“镇压”。应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感,给孩子适当的自利,同时给予一定的责任。比如说,你的孩子惹了麻烦后,可以带她到被掐的小朋友家中,让她自己向小朋友道歉,请小朋友原谅她。

父母在紧张工作之余,应尽量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注意与关爱。对于年幼的孩子,还应给他一定的肌肤接触。实验研究表明,肌肤接触对孩子适应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生活中,父母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些行为准则,要求孩子遵守,根据执行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惩罚,以促进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父母的教养方式应始终保持一致,以便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怎样的表现会受到奖励,怎样的表现将受到惩罚,从而建立被社会所认可的道德感。

针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可以采取强化的方法,也就是利用一系列的奖励来肯定和强化孩子的良好表现,以逐步降低攻击出现的几率。具体方案是:第一,确定强化物(即奖励),强化物可以是父母的关注、微笑、赞许、拥抱,也可以是孩子喜欢的物品或游戏等等。强化物的选择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只有孩子确实喜欢的东西才能真正起到强化的作用。这一过程可以与孩子商量后确定,并按照效果的强弱对强化物进行排序。第二,制定强化计划并向孩子解释清楚。强化计划主要是按照孩子的表现进行奖励的方法。孩子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出现攻击行为,则给孩子一定的奖励。实施奖励时,父母要向孩子说明用意。例如,“你这个星期没有掐别的小朋友,你的表现很好,妈妈送你一个洋娃娃。”孩子的表现越好,奖励也就越大。第三,当孩子的攻击行为基本得到矫正后,逐步脱离具体的强化物,但父母的关爱、赞许和鼓励务必持之以恒。

在矫治过程中,应加强对孩子思想的引导,逐步让孩子明白攻击他人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如果孩子出现反复,可以考虑暂停奖励或实施适当的惩罚,如父母不去关注她,不让她与小朋友玩等等。矫治的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父母应有足够的耐心,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