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回看教学的“华丽”转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回看教学的“华丽”转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必须具备的习惯。回顾过去的教学实践,践行新课程理念,教学发生了一些改变,实现了“华丽”转身。改变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培养;改变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改变教学习惯,注重教学反思;改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成长。反思教学转变后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改变中切忌矫枉过正、切忌无原则表扬、切忌丢失教师尊严。

关键词:新课程;“华丽”转身;教学;改变;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加上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教师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站在教学第一线,我也在不断践行课程改革的理念。回过头看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渗透新课程理念使教学发生了些许改变,却也存在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华丽”转身的背景

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偏难、偏深、偏窄,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略了如学生生活经验等非学术性知识、学习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态度等。传统的课程评价指标单一,注重结果忽视过程,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等。这就导致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为了最终的结果,即“考试分数”,便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以,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片面发展。

而新课程教材新、门类新、内容新、课时新,自然要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都要发生变化。新课程增强了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要求在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同时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研究性学习”的充分开展提供独立的学习机会。新课程更重视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理解、想象和创造,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革与创新后的新课程体系,对以前的传统教学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变化和挑战。

二、教学的华丽转身

1.改变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新课程教学是以教师、学生为主体进行多元互动的过程。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联系身边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新理念,新手段,新方法,穿上这“华丽”的外衣,“有用”“自主”“能力”这几个词,引导我逐步改变教学方式。

2.改变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实现评价目标和手段多样化,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对学习过程的进行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提高的方法之一。作业的书面评价、课堂表现的跟踪、学习态度的点评等,都构成学分的一部分。对理科班学生,这种评价方式更有利于教学的调控。如平时班级管理中的个人量化、每月的个人总结和小组互评等。随时注意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捕捉其个性中的闪光点,提出跳一跳就摸得着的目标。通过这样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感受到了分数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也使学生和家长容易感受到教师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学生的爱。

3.改变教学习惯,注重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我的反思基本上能做到每课、每周、每考、每人。每节课后,及时发现课堂上的成功与不足,特别是学生的课堂反应和我的机智之处,在下次课中及时改进和完善。课间常常在对上课课件进行修改,或许就是课后反思最及时的反馈。每周及时总结本周的教学过程,分析建构的知识框架,补缺补漏。每次考试之后,针对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分析跟踪,定下讲评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辅导计划。我觉得对教学帮助最大的莫过于在与学生交流中的互动反思,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授知识且达到教学目标。

4.改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成长

从入学开始,我就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空间。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框架下,允许个性差异的存在。我利用各种集体教育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学习。同时创造各种机会,如班会的设计主持,运动会、艺术节等,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享受到探索、发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当再次回头看看学生那激励自身奋进的励志歌曲表演,那感动无数人的抗震救灾大型诗朗诵,那激昂青春的课间音乐广场,心中无比激动。

三、教学“华丽”转身引发的思考

1.切忌矫枉过正

关于新课程与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先进与落后、好与坏的争论始终不休。例如,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堂质量提高了吗?课件的使用是否有必要呢?等等。但有的教师不从教学内容出发,盲目追求课件的形式,反而使课件“喧宾夺主”,冲淡了正常的知识教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新颖的教学方式,有的老师便否定讲授法、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不敢讲解,因为讲多了,就可能有“传统教学”的嫌疑。有讨论、探究等的课堂才被认为符合新课程理念,于是学生吵吵闹闹一节课,但课后却什么也没记住。我认为,作为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具体的教学条件来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全盘否定,要本着“扬弃”的原则各取所需,相辅相成。实践证明,“探究式”学习不是万能的,它的弊病便是极大地浪费课堂时间,而“讲授式”仍被公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只有将“探究式”和“讲授式”等多种教与学的方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2.切忌无原则表扬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赏识教育的不断提倡,教师毫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奖励。很多老师对“批评”讳莫如深,即便学生有明显的错误,教师也先称赞一两句再转入正题。学生在频繁的表扬和奖励面前变得麻木,甚至于在这种“表扬”保护下,经不起一点点的批评和挫折,有了错误也不愿意承认,从而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师长的一句批评,或者稍有不如意,孩子可能就会选择走上自杀这种最为极端的道路。媒体中类似的报道不胜枚举。我觉得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运用智慧来工作。表扬和批评要真实,有针对性,要恰如其分。表扬、奖励是教学激励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它可维护学生自尊,树立学生自信,但有时批评比表扬显得更为珍贵,它可以让孩子体会挫折失败,从而锻炼自身的坚韧品格。正如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中写道:“孩子想要成功,必须学会失败,接受痛苦,然后不断努力直至成功来临,每一个过程都不能回避,失败和痛苦是构成最终成功和喜悦的基本因素。”

3.切忌丢失师道尊严

“世界上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这是教师经常被训诫的话语。不仅要奉行“没有不好的学生”,而且还要理解每一位家长。学校越来越把学生与家长视为“上帝”,而在分数竞争面前,有些老师披着课改“华丽”的外衣重复着让自己都觉得乏味的授课方式和内容。毫不客气地说,今天的教师在学生与家长面前,慢慢失去起码的尊严。湖南郴州42岁的何海滨老师,对一名未穿校服的学生进行批评后,受到家长的侮辱和投诉,在上级领导要求“调查处理”的批示下,被实施多项处分并公开向学生与家长道了歉。在公开道歉完的那一刻,何老师终于承受不了尊严受辱,掏出一把折刀割伤自己。如此自残不是在维护自己作为教师的尊严,而是在转移尊严彻底沦陷后那种锥心的苦痛。“中小学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这样的言辞出现在教育部的文件中,让人不得不反省:“师道尊严”何在?尊重是教育的绝对前提。很多时候它更多地被理解为教师对教育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乃至老师赢得学生的尊重。而我认为,这一切的前提,还要建立在教师首先得尊重自己。茅卫东老师在《重寻教师尊严》书中这样说:“教师面对任何压力,要尽最大可能守住常识,要守住底线。说得简单明了点,就是说不了真话,但不要说假话;转变不了分数考核的现实,但自己不要把学生当成只是考试的工具;改变不了不完善的教育环境,但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弱小而放弃自己的责任和良知;如果信奉对学生应该爱和宽容,就应该懂得你要努力成为这种价值的载体,要努力让这种价值在你身上生根发芽、茁壮生长。”

回顾自己近年来的教学转变,确实在践行着新课程思想,但同时也曾迷茫过。借着学习的机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有着不同的感想。传统教学中有许多宝贵的思想、理论、策略、方法,新课改改革必须依托自身的传统实现新跨越。课改给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作为实践者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加强研究,使自己成为“思考者”,提高教学成效,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丁·塞利格曼.教出乐观的孩子.北京:万卷出版公司,2010:45.

[2]茅卫东.重寻教师尊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1.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