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次寒潮雨雪过程的预报和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次寒潮雨雪过程的预报和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对2010年12月14~16日寒潮雨雪天气过程的预报回顾,结合相关资料,谈些个人体会,给初学预报的朋友以启示;同时,也真诚希望广大同行及专家不吝赐教!不断积累重大天气过程的历史个例和经验,来提高自己的预报服务水平。此次寒潮暴发,是由贝加尔湖附近的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大举南下,给北方地区带来大风降温天气,给南方地区带来雨雪冰冻天气。南方降雪的着眼点在于:850hpa~700hpa有逆温存在,保证西南暖湿气流沿锋面抬升,源源不断地供给水汽;且850hpa气温降到0℃以下,地面气温低于3℃。

关键词:寒潮 雨雪 预报 体会

一、引言

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寒潮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凇或霜冻。寒潮能导致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牲畜和早春晚秋作物受冻,但它也有利于小麦灭虫越冬、盐业制卤等。因此,作好寒潮天气预报,服务于国防、经济生产部门以便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其危害、利用其有利因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1]。多年来,浙江寒潮一直使用以下指标:

日平均气温24小时下降≥8℃或48小时下降≥10℃,且最低气温在5℃以下[2]。

二、概况

2010年12月14日,受强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共同影响,临海市从夜里开始降水,15日中午出现雨夹雪,下午开始直到夜里转为纯雪,16日早晨雪止。14日到16日的日平均气温降温幅度达11.8度,且过程最低气温为-3.4度,出现在17日早晨。按照浙江对寒潮的解释,我市此次降温过程达到寒潮标准。同时本站过程雪深有6厘米,山区普遍在10~20厘米,局部有20厘米以上。

此次寒潮大雪使得临海市一辆货车撞断桥栏,坠入河中,造成车内两人1死1伤。受灾人口达到3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为5.12万公顷,其中农作物成灾面积为1000公顷,损坏房屋84间,直接经济损失约2.4617亿元。

三、预报回顾

时间返回到2010年12月13日上午,通过收看中央气象台及省台天气会商,查找多轨道业务相关资料(如图1),得出以下预报结论:

据最新资料分析,近期大气环流有所调整,影响我市的冷暖气流明显加强活跃。我市从12日开始以阴雨天气为主,预计将持续到16日前期。13日上午8点钟冷空气的前锋已经到达长江沿线,今天(13日)后半夜起北方强冷空气将自北而南影响临海市,15~16日冷空气主力继续南下影响,临海市将经历一次寒潮过程,伴有明显的雨雪冰冻和海陆大风天气。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为9~11℃;沿海海面和内陆平原分别有8-10级和6-8级偏北大风。15日将迎来入冬后第一场雨夹雪或雪天气。最低气温出现在17日和18日早晨,平原地区为-3~-1℃,有冰冻,山区将达到-5~-3℃,有严重冰冻。

1.13日受高空西南气流、低层切变线的影响,低压波动在长江口附近入海,位置略偏北,地面偏北风,不利于降水增强,但仍有中雨局部大雨;夜里冷空气开始影响,这次冷空气降温是缓慢而持续的,后天的气温比原来预期的要低;

2.14日地面较强冷空气继续南下影响,低空有弱脊移出,但是高空仍为西南气流,降水减弱或间歇,气温下降不回头;

3.15日冷空气继续南下,气温持续下降,但高空西南气流北抬,降水再度加强,15日下午到夜间可能转为雨夹雪或雪(山区有可能雪);16日上午降水结束;

4.17~18日高空西北气流和地面冷高压的影响,天气晴朗,气温低。白天气温回升。

由于此次强冷空气强度较强,西南暖湿气流活跃,出现中到大雪的概率较大,因此雨雪冰冻可能对我市的交通、农业、林业、旅游等带来不利影响,请尽早加强防范,注意防寒保暖。

图1 12月15日08时~12月16日08时(13日08时起报) FSAS07 JMH 130000Z DEC 2010(笔者后注)

以上主要观点被写进《临海市气象防灾减灾联合会商纪要》[2010]第1期。同时在14日10时接受电视台采访,明确15日下午到傍晚市区有中到大雨夹雪或雪、山区有大到暴雪的天气。

三、简单分析

1.500hpa环流形势分析

从12日开始,在50°N,90°~100°E之间有一个横槽在维持,使得大量的冷空气在那里堆积,成为冷空气源,海平面气压从12日的1050hpa左右,增加到14日最高的1075hpa。这就为后来横槽转竖,带动强冷空气南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尽管从13日开始,我市850hpa上就有冷平流控制,但由于700hpa和500hpa上是横槽维持,所以只有弱冷空气扩散影响我市。

从14日开始,由于高压脊的推动作用,使得高空横槽逐渐转竖,带动冷空气南下,于14日08时开始,蒙古中部到河套附近高空三层彻底转为槽后西北气流控制,加速了冷空气南下的速度,冷平流强度也加强了,我市实况降温从14日后期开始也明显了起来(如下图)。

2010年12月12日20时500百帕高度、温度场

2010年12月14日20时地面图

2.温度场垂直分布

表1洪家站高空三层温度变化情况

由上表可见,受冷平流影响,13日20时至15日20时850hpa温度缓慢下降,下降幅度达15度。由于低层冷空气不断补充,使得西南暖湿气流沿锋面抬升,从15日08时至20时各时次看,在850hpa和700hpa之间形成逆温层,是降雪预报的着眼点之一。同时,850hpa的降温幅度也能较好地反映地面冷空气的影响程度,约是850hpa降温幅度的0.7倍[1]。

3.水汽通量分析

暴雪的发生发展需要充足的水汽供应,而对水汽通量的分析,就能很好的了解水汽供应的情况。在这次暴雪过程中,从孟加拉湾有一支西南气流水汽输送带一直伸展到浙闽地区,孟加拉湾的暖湿水汽源源不断地往东北偏东方向输送,使得暖湿水汽与北方冷空气持续在浙闽地区交汇,由于冷空气的不断南压,水汽输送带也逐渐向东南方向压(如下图)。从中还可以发现整个过程中,南边的水汽输送一直强于北边,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南边的降雪会强于北边。

2010年12月15日08时700hpa

2010年12月15日20时700hpa

2010年12月16日08时700hpa

四、预报体会

1.此次寒潮天气的预报,是在上级大台的正确指导下作出的,所以,平时要多注意收看中央气象台、省台的视频天气会商,采集专家意见,为我所用。

2.此次寒潮暴发,是由贝加尔湖附近的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大举南下,给北方地区带来大风降温天气,给南方地区带来雨雪冰冻天气。

3.南方降雪的着眼点在于:850hpa~700hpa有逆温存在,保证西南暖湿气流沿锋面抬升,源源不断地供给水汽;且850hpa气温降到0℃以下,地面气温低于3℃。实际上,这次过程在地面气温降到5℃以下时就转为固态降水。

4.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宗旨:我们秉承“准确、及时、主动、科学、高效”的方针,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个过程不放过”的原则。于13日下午15点30时,根据临办发电[2010]45号文件,召集市应急、气象、公安、交通、水利(海洋与渔业)、农业、林特、旅游、国土资源、电力、海事等相关部门在市气象局召开了联合会商,提出了相关的防御意见,并发出了临海市气象防灾减灾联合会商纪要[2010]第一期,通过各种途径(内参、新闻媒体、预警信号、手机短信等)对外传播,提醒广大市民采取预防措施。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5.存在不足:尽管我台对此次过程的预报准确度很高,明确了此次强冷空气过程能达到寒潮标准,并且对转雪时间和雪的量级都报得十分准确,同时我台的决策服务和公众服务等都做得相当充分,然而此次过程还是给我市带来了约2.4617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总结有以下几点不足:

5.1公众对气象预报服务工作的信任度不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背景下,我市又处在浙东南沿海地区,且上一次出现这么大雪距现在已有21年了(上次为1989年),许多农民误认为我市不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降雪,因而

没有完全听取我台的预报服务意见,没有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或是做的防御工作不够,从而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5.2许多老百姓对气象知识了解不多,对气象要素的概念和量级等方面认识不够,如我们报有大雪,许多老百姓只知道雪挺大的,但不知道大雪是怎么定义的,没有一个量化的概念,从而他们很可能按照中雪的量级去做防御工作,导致防御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气象知识宣传力度。

5.3气象服务信息的覆盖面不够广泛。尽管我台现在拥有96121声询系统、乡镇预警显示屏、农网、预警短信等多种气象服务渠道,同时还有气象信息员的协助,但是想做到气象服务信息的全覆盖、不留死角,还是有很大的难度,许多身处偏远山区的农民很难享受到我们的气象服务。

5.4气象信息员队伍有待进一步完善。气象信息员队伍建立时间不长,在队伍建设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个别信息员甚至连字都不认识,这对气象预警信息的有效传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乾根,林锦瑞,寿邵文,唐东.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p266.

[2]祝启桓,张淑云,顾强民,邬宗汉,等.浙江省灾害性天气预报.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p162.

[3]张梅.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台州气象,2009:p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