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练习教学 发挥习题功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练习教学 发挥习题功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许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非常关注“新授课”的教学,备“学情”、备“知识点”、备“教学手段”、备“板书设计”……可一到每单元安排的练习题时,就敷衍了事:或是简单地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一做,简单地讲一讲;或是把它们当成课后练习作业来布置,课堂上对对答案,就紧锣密鼓地进行下一个“新授课”的研究。等到再一次出现同类型题目,或者一模一样的题目而学生却照样漏洞百出时,教师就会埋怨:“这样的题目全都做过,老师也都讲过,你们却还是错,我真是拿你们没办法……”

这显然是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够,对教学的认识存在重大偏差。练习课的教学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对旧知识的一种巩固、提升;是对后续新知识的一种延伸、铺垫;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培养、渗透。因此,关注练习课的教学,充分发挥教材习题功效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就借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练习六,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放慢脚步,模拟操作——让解题在“故弄玄虚”中进行剖析

在教学第七题:“明明用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题目,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铁丝“围”的过程,我临时找来班级中的一条绳子,并向学生加以说明:“因为没有铁丝,就让这条绳子临时充当一下铁丝的角色,行吗?”学生纷纷理解地点点头。

于是我将绳子拉直:“这根‘铁丝’长多少?”“长48厘米。”接着任意截取一段作为第一条边长,请一位学生帮忙拉着第一条边的一端,又任意截取一段为第二条边的边长,请另一位学生帮忙拉着一端,最后,两位学生合作撑起了一个不怎么像样的“正方形”,还留下了这条绳子的一小截。在完成这个环节的同时,一半的学生举起了他们不满意的手,眼睛里出现了教师预想到的不满意的眼神。我故作疑惑提问:“你们有意见?”学生齐刷刷地点头。“谁来发表你的意见?”一个学生说:“老师,你错了,你还留下了一截!”

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留下一截?”“题目里说,要围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那说明什么?”“说明绳子要全部用完。”

“绳子?”“错了,是铁丝要全部用完。”

“还可以怎样说?”“铁丝的长度相当于正方形的周长。”

于是教师让两个学生合作围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两位学生摆弄了半天,确实将‘铁丝’都用得刚刚好了,但看着不怎么像样的“正方形”,学生再一次举起了不满意的手。教师追问:“铁丝不是用得刚刚好了吗?”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他们围的不是个标准的正方形,我有一个好办法。”

“请你说。”“可以把铁丝先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正方形的边长了,再围!”

“为什么要平均分成四份呢?”“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啊!”

“那为什么是将铁丝进行平均分呢?”“因为铁丝长其实就相当于正方形的周长嘛!”

当我将目光投向全班同学时,他们齐刷刷地点头示意。

于是,一个真正的正方形诞生了。

二、渗透思想,获得经验——让习题在“比较”中更有价值

新课标将“两基”增加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可见,在数学课堂里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也很重要。

在教学第八题“用16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它们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多少根小棒的长度?”时,通过巡视,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无从下手,还有些学生随意地摆出其中的一两种。于是教师展示了两个学生的作品(一个随意地填写,并且有重复;一个有序地填写)。

提问:“看到这两个同学的作品,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一个写得有点乱还重复了,一个看起来很清楚。”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1号同学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2号同学是有序地摆的。”

“数学活动要讲究‘有序’(板书‘有序’),才能不乱、不漏、不重复。请想想,在活动之前我们应该先思考什么问题呢?”“在摆之前,我们应该先想想怎样有序地摆出长方形。”

“做事情前能先在头脑中进行思考,再去做事,会让你事半功倍!那么,如何让摆长方形的活动更加有序呢?”“应该从小棒的根数下手,我们可以从最少根的开始摆!”

“最少根是几根呢?”“1根。”

“如果摆1根,那么你认为这条边应该是长方形的什么边呢?”“宽。”

“为什么?”“因为1根很短。”

“你能表达得更加完整一些吗?”“比如说,1根摆成宽,另一个宽也得用1根,16根剩下14根,再分成两条边,一条边就必须得用7根,那就比较长,所以只能是长了。”

“摆长方形,我们可以先确定哪条边的小棒根数呢?”“宽。”

“再动手试试,并将你摆完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

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渗透一定的思想方法,并让学生获得有意义的活动经验,不但大大提高了数学操作活动的意义,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