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认知科学体验观对不礼貌话语研究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认知科学体验观对不礼貌话语研究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言礼貌研究领域正在发生“不礼貌转向”,而认知科学体验视角可以为不礼貌话语研究带来新启示。在回顾礼貌与礼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运用认知科学的体验假设来研究不礼貌话语,认为语言体验性对于不礼貌话语的产出与解读具有重要意义,个人经历、欲望以及情感状态都有可能对不礼貌话语产出与评价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不礼貌话语;体验假设;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241-02

引言

当代语言礼貌研究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Brown 和Levinson的礼貌面子模型。礼貌既让人着迷也会让人产生挫败感。之所以让人着迷,因为我们生活在礼貌的海洋里,礼貌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待人接物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礼貌和不礼貌;礼貌之所以又会让人产生挫败感,则是因为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和礼貌打交道,但是我们很难用只言片语来彻底说明清楚礼貌或不礼貌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也许是因为事物的简单性及普遍性往往使我们难以对这些事物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不礼貌(或称“无礼”)研究则显得比较薄弱,学者们真正开始关注不礼貌话语也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虽然不礼貌研究成果在数量上无法与礼貌研究成果相比,但其探索路径已开始趋向多样化,既有语用学路径,也有关系学路径或社会认知学路径,还有探讨不礼貌与权力的关系;涉及的话语类型包括媒体话语、政治话语、双语语码转换、文学作品以及网络话语等。本文在简单回顾礼貌与礼貌研究基础上,提出运用认知科学的体验假设来研究不礼貌话语,认为语言的体验性对于不礼貌话语的产出与解读具有重要意义。

一、礼貌与不礼貌研究回顾

传统礼貌研究观包括社会规范观、会话准则观、保全面子观以及会话契约观。目前,礼貌研究路向主要有话语路向、后现代路向、互动路向以及社会心理路向。话语路向强调“礼貌”和“不礼貌”这两个术语只有当被用于推论性比较时才能正确地加以考察。后现代主义阐明对于礼貌、不礼貌以及过分礼貌等行为的评价标准和期望在认知理解上存在易变性,因此在互动过程中必然产生与礼貌或不礼貌评价有关的争议和争论。互动路向强调在交谈过程中产生的“礼貌含义”不是简单指听话人对说话人意图的认知过程中所产生的间接含义,而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共同交互的结果。社会心理路向则侧重说明礼貌(或不礼貌)是以某种特定的方式与和谐的(或相互冲突的)人际关系相关联的,人们对交际双方或各方之间关系的评价和判断经常会受到行为期望、面部表情,以及相互之间需求的影响。

近年来,不少学者纷纷进军不礼貌领域,从专研礼貌到更加深入地探究不礼貌和冒犯现象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如何产生,如何发展,如何结束。Culpeper(1996)模仿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体系创建了一个不礼貌体系;Bousfield(2008)对人们交谈中各种不礼貌对话的产生、发展及化解做了深入研究。最近,Culpeper(2011)研究了不礼貌行为的表现方式、功能作用以及在公众及私下场合人们对于不礼貌行为的理解。中国自古就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不少学者对礼仪和礼貌的研究很有深度,其影响力延续至今。相比之下,对于不礼貌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则有待加强。

二、认知科学体验观对不礼貌话语研究的启示

传统认知科学观点认同笛卡尔的身心分离二元论, 认为意义与身体经验相互分离, 是一个抽象的实体, 不具有体验性; 句子意义可以表现为一个由谓语和几个论元组成的命题; 语篇则表现为命题相关网络或是抽象的心理模型。从这个角度看, 意义如何扎根于日常经验这一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这种忽视使得我们无法弄清心智与身体之间, 语言意义、交际与体验之间的密切联系。与其相反,认知语言学认为经验、概念化语言以及思想具有体验性,身体和思想以及语言和身体之间的联系互动是可能的。Lakoff认为,体验指的是“我们作为在生存环境里发挥机能的生物体所具备的集体生物力和自身经历以及社交经验”,体验一般被认为至少有三个层次的概念:神经层次,认知无意识层次,现象学意识层次。

在对体验思想的研究中,Gibbs提出了“体验假设”的概念,认为身体在行动中感受到的主观体验为语言和思想提供了部分根基,反复出现的体验活动模式制约着人类的智力行为,语言和思想亦有此产生。可以说,体验认知可以说是人类思想以及经验的精华所在。体验具有动态性,它是身体、思想以及环境不断互动的结果。从体验假设角度看,语言意义也是体验性的,而意义又和意象图式紧密相关。意象图式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同周围世界的抽象总结。意象图式并不一定决定意义但却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语言的整体认识。“体验意义”可以说是社会成员通过身体在行动中感受到的主观体验以及通过与世界及周围人们动态互动而获得的。人们所获得的体验意义有很大一部分是反复出现的结果,并逐渐演变成所谓的“规约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归约意义并非与语境无关,而是与语境相关,甚至可以说本身就具有多重语境,即所谓语境的内嵌性。Levinson曾经列出了规约意义的演变过程,即“非传统规约语用义传统归约语用义规约语义”;也就是说,语言意义一开始是语用的,动态的,不稳定的;后来,由于使用频率较高,它逐渐演变成规约的、相对稳定的意义。或许正因如此,社会成员可以自然并且快速地处理并解析出某些话语的意义。话语可以创造自己的语境,即特殊的语境可以适当地被嵌入话语当中,而这似乎也证实了语言意义的传统规约在话语解读及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将认知科学的体验假设引入礼貌和不礼貌研究,可以发现,语言礼貌和不礼貌同样具有身体基础。语言礼貌和不礼貌与人类经验紧密相关,具有体验性。体验对话语输出及语言礼貌及不礼貌的理解产生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作用,而且会影响人们对礼貌话语的评价。我们不应当忽略听话人在礼貌或不礼貌现象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否则,对礼貌或不礼貌的评价性时刻就会丧失殆尽。礼貌或不礼貌是出现在评价性时刻之后或者说礼貌或不礼貌是评价的结果,我们应当了解说话人礼貌或不礼貌的话语与行为究竟如何产生,而评价已经成为我们加深对礼貌和不礼貌概念认识的重要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