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信的创新英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信的创新英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夏晓东1981年来到了青岛电视机总厂,先从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干起,然后到了车间。终于有一天,他变成了车间副主任,慢慢地,在一个计划经济年代里他又变成了主任、主任、工艺处处长……

1992年,周厚健执掌了江西路11号的权力之后,他获得了周厚健的信任,以副厂长的身份兼任技术中心主任。那是海信的“灵魂部门”,在那里,夏晓东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技术创新

技术中心有很多种级别,夏晓东领导的技术中心是第二批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的。在这样一个技术中心的支持下,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开始了。夏晓东说:“技术创新使海信发展得更快。”海信的特点是“技术路线”,细分就是“三高战略”――高技术、高质量产品、高质量服务。

在夏晓东的带领下,海信的技术中心也开始了机制上的创新。“我们从一个几十人的设计所――电视机设计所,发展到了一个上千人的多层次的研究开发队伍。”有一次,他得意地说。夏晓东,现在也成为了海信集团的副董事长。

事实上,技术创新有不同的层次,海信依据市场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创新,然后用新的技术和产品来引导市场,这就是技术驱动,体现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本意。

夏晓东说:“不可否认,我们有了海信这个平台,但我们要不停更新平台的高度,这需要技术进步。”

海信的技术中心现在扩展为海信集团研究发展中心,成为整个海信的“孵化器”。它并不是从2002年机构变更开始孵化新产业的,事实上,自从技术中心一诞生,它的孵化功能便开始显现出来。

夏晓东说:“海信从单一产品发展到多样产品,发展到计算机、逆工程、软件、数码科技,都是技术中心承担了一些项目,然后孵化为一个公司。就如同孩子长大成人,该独立了。”

研发中心是不是只孵化新产品和新产业呢?夏晓东说:“不是这样的,研发中心既孵化产品,也孵化产业,更孵化人才。”

事实上,正如夏晓东想象的那样,海信的发展虽然有多方面因素,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走了技术创新的路线。多年来,海信始终相信“质量是根,人才是本,创新是魂”。

与很多技术人员不同,夏晓东不承认单纯的技术观念,而是相信彼得・德鲁克的判断。他说:“一个技术好的产品必须依赖市场创造价值。企业要成功,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技术满足市场需要。”与更多人不同的是,夏晓东总能够从危险中看到机遇。1994年是国际上计算机产品竞争剧烈、价格大幅下调的一年,很多大公司都感到举步维艰,不少企业改弦更张。夏晓东那时候却决心要上计算机产品,向高科技领域进军。

听到这个消息,全厂职工无不震惊。有人说夏晓东“发高烧”,有人指责他“冒风险”。

最终,在夏晓东的坚持下,海信渗透进了计算机领域。

海信的计算机公司曾经风光一时,的确,它现在不太景气,但它为海信在IT领域获得全国性的影响提供了可能。

技术创新是一件富有想像力的事情,首先思想上要创新,而思想上的创新则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

夏晓东相信,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掩盖了很多问题。很多企业的问题也是这样被掩盖的,但是,掩盖不能持久,那些企业早晚要出事,海信不想与那些企业为伍。

夏晓东设想中的海信,应该像索尼那样,在技术和设计上独树一帜,在创新上大胆投入,而不是像松下那样只是作为一个规模型企业。

当然,如果海信能够做到既强又大两方面,那就更好了,不过这可是个十分不容易解的难题,得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才能解决。(选摘“创新英雄夏晓东”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