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52-0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 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 是以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 柔韧性好, 可随血管的形状弯曲, 对血管刺激性小, 可减少液体外渗[1],新生儿作为特殊的患病群体, 在生理、 解剖方面有其特殊性, 血管较细、 弯曲较多、 留置时间短、 易发生静脉炎等原因, 其留置较成人更易失败。腋静脉粗、 直, 解剖位置相对固定, 穿刺成功率高; 同时腋
静脉留置针具有保留时间长, 护理并发症少, 能耐受高渗液体等优点。为了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减少并发症, 减轻患儿的痛苦, 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自 2012年 3月~ 2012 年12月, 选取在新生儿监护室住院的患儿, 分别采用腋静脉置留置针与四肢或头皮静脉置留置针, 并对两组留置针的保留天数及护理并发症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病例选自 2012年 3月~ 2012 年12月在新生儿监护室住院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200例。年龄出生后 10 min~ 28 天, 体重 1. 6~5. 2 kg。200 例中男108 例, 女 92例。两组患儿性别, 胎龄, 日龄, 体重, 病情轻重等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材料
材料均使用BD公司生产的24G密闭型留置针 ,胶布条,3M透明敷贴。
1.3 方法
将200例患儿按入院时顺序编号来分组, 单数为实验组, 双数为对照组。实验组选择腋静脉置留置针, 对照组选择头皮、四肢静脉常规留置。实验组: 将患儿置辐射床或暖箱, 所有患儿穿刺部位皮肤完整,无炎性反应。穿刺时, 患儿上臂外展110 ° ~1 3 0 °, 操作者左手手心向上握住三角肌外侧使上臂内侧、 腋窝外侧壁皮肤拉直绷紧, 常规消毒皮肤, 范围要大, 右手持针在静脉最明显处后退0. 5~1. 0 c m, 以1 0 ° ~2 5 °进针, 见回血后压低针头的尾部, 再进1~2 c m固定针柄, 退出针芯, 抽到回血, 用3M透明贴膜固定。对照组: 选择头皮、 四肢静脉常规穿刺。
1.4 观察指标
实验组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红肿, 经常对比触摸两侧腋窝。腋下至腰际间的质感, 及时发现渗漏、 肿胀。对照组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 肿胀。输液完毕常规用生理盐水2~3 m l正压封管。记录留置针留置的天数。
1.5 结果
两组静脉留置针的保留天数 实验组静脉留置针保留3 天以上的为 89例, 对照组静脉留置
针保留3 天以上的为 60 例, 实验组静脉留置针保留天数明显大于对照组; 两组静脉留置针护理并发症(主要是液体渗漏及静脉炎 )的发生率,实验组护理并发症发生5例,对照组为17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均未发生不良后果。
2 腋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2.1 注意保暖与安全
保护好留置针肢体, 尽量避免肢体下垂、 压迫, 防止血液回流阻塞。应将患儿置于安全、 平稳、 环境温度适宜的环境, 操作者动作宜轻柔, 不可用力拉伸, 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2.2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预防感染
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 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定期进行皮肤消毒, 局部保持清洁干燥, 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 以防感染。妥善固定:穿刺成功后, 透明敷料固定, 每周更换两次。避免向穿刺处侧卧,应稍外展, 防止折管。
2.3 密切观察
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 肿、 热痛及静脉硬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拔针, 必要时应用50%硫酸镁热敷。
3 讨论
新生儿选择腋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优于头皮静脉及四肢静脉留置针。它可避免反复静脉穿
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 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营养及输入高渗刺激性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的患儿。新生儿头皮静脉表浅, 皮下脂肪少, 易于穿刺固定和观察, 是输液, 输血和给药最常用的途径[2]。但在临床上发现, 患儿长期卧床, 加上血浆蛋白低下的患儿易致水肿, 头部和双下肢水肿明显, 所以不易区分液体渗漏和性水肿, 即使可见回血护士也不敢继续通过该部位留置针输液,使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缩短。四肢的血管较粗,但由于患儿四肢活动明显, 特别是关节部位更易造成留置针的移动, 易使液体渗漏引起四肢肿胀,也使留置时间明显缩短。另外, 患儿由于哭闹, 烦躁时双腿乱蹬导致双足踝摩擦可使踝部留置针敷贴脱落, 留置针松动而脱针; 腋静脉由贵要静脉与肱静脉汇合而成, 收集上肢浅深静脉的全部血液, 经腋窝跨第1肋外缘、后缘为锁骨下静脉, 向内行于胸锁关节后与颈内静脉汇为头臂静脉后注入右心房。腋下静脉位置恒定、 表浅, 体表投影相当于上肢外展9 0 °, 自锁骨中点至腋窝中央的连线上1 / 3为腋静脉。其走向直、 流速快, 输入的液体随血流快速进入循环, 降低液体渗透压, 减轻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 特别适合抢救患者需输注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 减少渗出、 苍白、 坏死等缺血性改变。加之腋静脉管壁厚, 弹性好, 能承受持续输液对局部血管壁的侧压, 尤适于禁食患者大量输注静脉营养液等高渗溶液, 减少静脉炎和外渗的发生。腋静脉管壁粗, 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 腋静脉处于上臂肌肉丰满处与腋窝中央, 位置隐蔽, 可避免外界触碰, 敷贴固定牢固, 不易折边, 受活动影响小, 从而减少了机械刺激[3], 安全性高。
有关留置针保留时间要考虑多方面情况。如果留置针可见回血, 轻轻推入药液无阻力, 注射部位无红肿, 渗漏, 穿刺点皮肤无硬结, 可考虑继续保留。保留时间最好在 96 小时内可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综上所述, 腋静脉留置针方法简便, 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 可减少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 减轻护理工作量,降低医疗费用。尤其是病情危重新生儿抢救时, 末梢循环差, 穿刺困难, 药物起效较慢, 而采用腋静脉穿刺, 能克服四肢静脉穿刺留置针时的不足,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姜华, 宗六一, 毕慧亚,等.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影响因素的探讨[J]. 全科护理, 2008, 6(11C): 3 029~ 3 030.
[2]金汗珍, 黄得珉, 官希吉,等. 实用新生儿学. 第3版[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995,195.
[3]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 3) :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