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信社如何走出“贷款难、难贷款”困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信社如何走出“贷款难、难贷款”困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贷款难、难贷款”的主要原因

(一)从借款人方面看,一是受当时社会氛围影响,贷款人诚信度普遍不高,有意拖欠、赖账、逃废债务现象较多;二是我省中小企业普遍实力不强、资产负债率较高、授信评级低;三是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财务资料不真实、不健全,运作不规范;四是我省经济比较落后,金融市场不发达,相关抵押担保落实、变现困难,信用社处理不良贷款损失较大。

(二)从信用社方面看,一是选择录用人员竞争机制未有效形成,许多信贷人员通过各种关系进入信用社,素质不高,自身业务能力不强,难以区分借款真与伪、虚与实、强与弱、红与黑,经常发生被骗取贷款等恶性案件,有些信贷人员贷款审查心中无底、惧贷、惜贷、风险防范意识过于突出;二是信用社受贷款责任制的压力大;三是信息不对称,尤其是有些借款户财务状况透明度低,导致信用社慎贷。

(三)由于农业属弱势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产品结构单一,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因素影响大,基础薄弱,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经不起自然灾害的冲击。加之农户分散、农民收入水平低,家庭户均积累财产较少,抵押物不足,贷款偿还能力较弱。制约了农村信贷的增长,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

(四)长期以来,由于金融机构属于中央企业,地方政府对其经营发展重视不够,农信社对社会上恶意逃废债务行为的打击,得不到地方党政、司法部门的强力支持,甚至有些党政干部还利用手中权力恶意逃废债务,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可以剥离,国家通过财政注资予以核销,这使农信社客户产生了一定“攀比心理”,还贷消极,能赖就赖,给农村信用社经营信用环境造成一定冲击。

(五)过去由于政府行政干预,向当时的集体经济组织发放了一定数量贷款,由于组织解散、改制,形成了一部分不良资产。在农行代管时期,农行领导干部职工在信用社自借、担保、引荐的部分贷款至今无法收回。与农行脱离代管关系时,部分农行有意识将部分不良贷款转嫁下甩给信用社,如原生产队贷款化解到户、当地政府与农行研究确定贷款户委托信用社发放的扶贫贷款、城市信用社改制并入信用社带入部分不良贷款,至今无法收回。

二、 解决“贷款难、难贷款”、促进信贷增长的对策

(一)信用社要在做好支农工作的前提下,增进与有关部门和贷款户的沟通,和谐共赢,共创“诚信经济”。自觉配合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慎重考察项目可行性和预计效益,科学评估贷款风险,抓住商机,争取实现信用社与贷款人“双赢”,建立信任,形成良性循环。

(二)创造相对宽松的贷款环境,降低贷款门槛,简化手续,对信誉好、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和单位,可以发放信用贷款,或者由大企业给小企业以固定资产进行担保。

(三)进一步研究贷款市场,细分客户,分类定位,巩固长期客户群。加强金融创新,从农村、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开发新产品,继续探索贷款营销模式,解决农户对贷款需求较高但清偿能力较低的矛盾,扩大农村信贷市场占有率,满足农户需要。

(四)正确理好贷款营销和风险防范的关系,不要时“左”时“右”,影响正常客户关系。重点检查各基层社贯彻落实制度是否到位,内控制度是否真正完善,要教育员工正确认识贷款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要通过提高业务素质、完善制度建设来防范控制风险。与正常客户应保持稳定业务交往关系,不能忽紧忽松。应注意经常走访客户,关注重点客户贷款使用和还款能力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

(五)建议国家对信用社支持“三农”信贷予以优惠政策扶持及利息补贴,以形成与其他金融机构平等竞争的环境。并借鉴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处理政策,对与原农行脱离代管关系移交遗留问题贷款和国家宏观政策、地方产业政策调整影响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处理,降低不良资产比率,减轻农信社历史负担,提高金融市场竞争力。

(六)各信用社管理人员要在压缩不良贷款存量上多想“点子”,在防止新增不良贷款方面下工夫。 不仅要注重改良信贷管理体制和内控制度建设,而且要加强同行政、司法部门协作,合力打击逃废债务行为。多法并举,稳步推进,化解农信社不良资产,并最终消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

(七)客观上培养良好的信用环境,主观上加强职工素质建设。抓紧建立企业个人信用系统,实现计算机联网查询贷款人经济状况、信用记录,把好贷前审查关,将风险降至最低。对信用优良客户与不良客户区别对待,形成讲诚信受益优惠、不讲诚信受损的利益导向。提高上岗业务资格要求,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加强职工业务培训,打造优秀经营团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八)各地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信贷支持力度,出台新的农村金融政策,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风险,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者单位:陕西省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