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为“与”不作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育管理者,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学识型管理者。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要有一定深度的学识,这种学识不只是某一学科知识、技能地了解与掌握,而是更深层次的一种多层面知识的复合带来的底蕴。
【关键词】教育管理者 学识复合型 发展思维型 决断型
一、教育管理者要成为“学识复合型”管理者
教育管理者,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学识型管理者。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要有一定深度的学识,这种学识不只是某一学科知识、技能地了解与掌握,而是更深层次的一种多层面知识的复合带来的底蕴。这种底蕴在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教育“宏观”发展的把握性
有了这种底蕴,就能够更好地理解、领会、执行上级的政策方针;能够主动的、很好的了解现代的前沿信息,从而做出正确决策。比如:从事教育事业,首先必须要了解、把握的就是“现在人力资本的状况”和“未来人力资本的变化”。就目前来说,“未来人力资本的变化”是:2049年中国劳动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2年,即实现高中毕业的目标。在品牌时代,人力资本增长率从价格时代的年平均2.21%下降到1.22%左右,在创新时代基本保持在1.40%左右。有了对这点的了解、把握,作为教育管理者,就会在创新、搞特色教育的路上,做出正确决策,杜绝盲目性。
(二)对教育“微观”发展的策略性
教育管理者的创新意识,特色教育意识,是自觉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一种服务、敬业精神的体现,只要导向正确,就会使之真正的为学生、为家庭、为社会带来效益。正确的导向离不开广博丰厚的学识底蕴,有了这种学识、底蕴,就能根据生源情况、师资状况等,整合现有资源并引进外来资源,做出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策略规划。
(三)对教学的“中观”督导性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学识复合型”的管理者,才能更好地完成对教学工作的“中观”督导。学科、学时的分配是否合理,学科带头人的单科知识、技能水平的真实性、非人力操作性,学时分配对于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可操作性与权重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学生在校受到的教育与培养,是否能为进一步的学业生活打下坚实地基础,或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衔接等。
(四)对人才使用的合理性
要发展,要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的使用与培养,“学识复合型”的管理者,就是“伯乐”。能于众师之中,慧眼识人才,并能因材而用,用的恰当、用的恰到好处。
二、教育管理者要成为“发展思维型”管理者
教育管理者要明确:“视野选择问题”还是“问题选择视野”。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发展思维型”管理者,从而使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走向成熟、成功。
就现今的创新、打造特色来讲,我认为,教育管理者要“稍安勿躁”,静下心来,按照“发展观”的线索,仔细厘清自己的发展思路,可以结合“木桶原理”与“反木桶原理”来考虑自己学校的特色教育。
所谓“木桶理论”,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反木桶原理”认为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决定了其特色与比较优势,在一个特定范围内成为制高点。
教育管理者首先要明白,自己学校的基础是什么情况,也就是说,你的这块儿地,能“盛多少水”?要搞清楚能“盛多少水”,就必须要清楚,你这块儿地“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是什么,先把它认真地分析分析,分析它给你现在的学校发展带来的负影响是什么,或是对将来学校的发展的负影响是什么?如果它是“肿瘤”,就先解决它,不能让它发展成为一个“恶性肿瘤”,你的学校有了难以解决的“恶性肿瘤”,那何谈今后的发展呢,更何谈创新呢,又怎么能真正实现特色教育呢。
教育管理者要明白的第二件事,就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全面状况,如“雷达”般准确地定位自己这块儿地的“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是什么,这个“最长的木板”,在你自己的学校里,有它的特色和比较优势,它能不能成为整个教育区域的“最长的木板”,还有就是,有没有必要投入人、财、物把这个“最长的木板”打造成特色。
三、教育管理者要成为“决断型”管理者。
在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市场的瞬息万变中,教育管理者已是置身于博弈之中了。为了固本、为了发展、为了创新、为了特色教育,他要面对现有环境条件,在所有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取得相应结果或是收益。
这些都考验着教育管理者分析判断全局的能力和进行战略规划的能力,考验着他们思路的敏捷性。在这重重考验之中,必须做到“决断”,正如清朝徐士鸾在《宋艳・耿直》中所说“果有决断,达通事理。”
我认为,可以拿“多腿凳定律”来说明教育管理者必须把自己打造成为“决断型”管理者。“多腿凳定律”是指:具备一个拥有多腿的板凳如果想要尽可能的平稳,不是去掉最短的腿,而是消减最长的凳腿,在凳面范围内加大凳腿之间的距离也能起到增加稳定性的作用。
在打造特色教育的今天,学校的发展,必定要有所取舍,那就要靠教育管理者精准地把握,在自己的这个“多腿凳”上,应不应该消减自己原来一直拥有的相对“最长的凳腿”,这个“最长的凳腿”,是不是仍能“与现代教育俱进”?是不是该去除、革新成一种新的“教育物种”了?是接着投入打造原来的“最长的凳腿”,挤入“特色”、“创新”的“井喷”潮流,还是加固或推进自己的基本教育……或是有的学校,教育管理者要决断:追赶潮流还是要“在凳面范围内加大凳腿之间的距离”以起到“增加稳定性的作用”……
总而言之,教育管理者的“作为”与“不作为”是教育发展、发展教育的关键,只有“学识复合型”、“发展思维型”、“决断型”的教育管理者,才能严谨地把握前沿教育理念并融入实践教育活动中,避免“山寨教育”的出现;才能“与时俱进”,构建绿色教育,营建出绿色沃土;打造出适合教育情况,适合学生发展的提升学生幸福指数、快乐指数的特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