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杨树旋纹潜叶蛾防治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杨树旋纹潜叶蛾防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了杨树旋纹潜叶蛾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与发生规律,并总结一套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杨树;旋纹潜叶蛾;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7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52-01

杨树旋纹潜叶蛾是杨树的主要叶部害虫,近年来在徐淮地区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徐淮地区杨树栽植有悠久的历史,杨树行道树与人工林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造林模式单一、树种单一、管理粗放,导致病虫害爆发成灾,杨舟蛾、旋纹潜叶蛾在徐淮大面积发生,严重影响杨树的正常生长。

1 被害状况

杨树旋纹潜叶蛾,属鳞翅目,潜叶蛾科。在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北等地,国外分布于欧洲。寄主有苹果、梨、沙果、海棠、山楂等多种果树植物。幼虫在叶内潜食,螺纹状串食叶肉,残留表皮,粪便排于隧道中,被害处形成黑褐色圆形斑块,斑块由小逐渐扩大,常2~3个斑块相连成大的斑块,发生严重时,一个叶片上常有好多个斑块相连,使整个叶片变枯脱落,常常引起早期落叶,大大降低了杨树的生产效益。非越冬幼虫老熟语主要于叶上吐丝作“Z”字形丝幕,两端系于叶面上,化蛹于其中。

2 形态特征

2.1成虫体长约2.3mm,翅展约6mm。体、前翅及足银白色,头顶具丛竖立的银白色毛,触角丝状稍褐,几乎与身体等长。眼罩大,唇须缺。前翅近端部2/5大部橘黄色,其前缘及翅端共有7条褐色纹,顶端第3~4条呈放射状,1~2条之间为银白色,3~4、4~5条间为白或橘黄色,在第2和第3条短褐纹下具一银白色小斑点,翅端下方有2个大而深紫色斑。前翅前半部具长而浅灰黄或灰白色绒毛,后翅技针,浅褐色缘毛白色。

2.2卵扁平椭圆形,长约0.3mm,浅绿至灰白色,近半透明,具光泽。

2.3幼虫体长约5mm,黄白微绿稍扁平。头大褐色,胴部节间较细,略呈念珠状。前胸盾具细长褐色斑盈块。后胸与第1、2腹节两侧各具一棒状小突起,上生一刚毛。

2.3蛹体长约3mm,纺锤形,稍扁平,初淡黄褐后变浅褐色,羽化前黑褐色。

3 发生规律

黄淮地区1年发生4~5代。均以蛹于枝干皮缝和叶背结茧越冬。4月中旬至5月陆续羽化。成虫于晴天活动,月光下显出银色闪光,羽化后即可交尾,次日产卵,卵散产于叶背。单雌卵量平均30粒。成虫寿命约8d,幼虫孵化后舷入叶肉为害。5月上、中旬始见被害叶,老熟后爬出并吐丝下垂到下面叶片即于叶背结茧化蛹,羽化后继续繁殖为害,每年以7~8月为害最重,9~10月最后1代幼虫老熟,并陆续脱叶吐丝下垂于枝干皮缝和叶背结茧化蛹越冬。此虫卵期10d左右,幼虫期约25d,前蛹期3d左右。蛹期越冬者230d左右,非越冬者15d左右。

4 综合防治

4.1化学防治 各代成虫盛发期可喷洒50%对硫磷乳油、杀螟松乳油、马拉松乳油、二溴磷乳油、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敌杀死等菊酯类乳油8000倍液。毒死蜱对成虫、初龄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效。对硫磷乳油,或杀螟松乳油及功夫乳油对卵有特效作用。

4.2物理防治 秋季到早春结合修剪,刮树皮、清理果园,集中处理园中残枝落叶及修剪下的枝条与刮下的树皮集中烧毁,可消灭部分越冬蛹。

4.3设黑光灯诱杀 成虫有趋光性,在苗圃或幼林地,设置黑光灯诱杀。

4.4生物防治 幼虫和蛹被寄生蜂寄生的很多,可于秋末春初,清除地面落叶,刮除树皮上的虫茧,集中保存过冬,第2年把虫茧放在篓内,上蒙细纱布,挂到树上,让寄生蜂飞出寄生繁殖。

5 结语

5.1建议营造混交林 目前杨树品种较多,转基因抗食叶害虫杨树新品种已推出,它不但抗杨扇舟蛾、杨尺蠖、膜肩网蝽,对杨白潜叶蛾也有一定抗性。营造混交林可有效降低病虫害的为害程度。

5.2造林密度和病虫害发生有一定关系 从1998年退耕还林开始,杨树发展突飞猛进,路林、片林、绿色通道建设、林农间作等90%以上以种植杨树为主,密度多数为2m×3m或3m×4 m,2~3年即可郁闭,加上管理粗放,修枝跟不上,林内通风条件差,往往给病虫滋生创造了条件,建议生产中以3m×6m或4m×6m密度造林较好。

5.3建立生物防治网络 建议以树治虫,以虫治虫,达到综防效果。

5.4确定最佳防治时间 该试验是在田间发现大面积杨树受杨白潜叶蛾为害情况下进行的,根据杨白潜叶蛾生活习性,每年4月底至5月初成虫羽化。防治时间从2007年调查情况看,第1次防治时间在5月中旬进行最好,可避免第2~4代幼虫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