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利用DTOPSIS法对小麦灌溉模式进行综合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利用DTOPSIS法对小麦灌溉模式进行综合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胶东大田条件下,以烟农21号小麦为试验材料,通过DTOPSIS法将6种灌溉模式下小麦的有效小穗数、无效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666.7m2穗数、产量、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等性状指标归纳为一个具有可比性的量化综合指标,对灌水模式进行综合评价。Ci值最大的为灌溉模式1,为0.6933;其次为灌溉模式5,为0.5386。根据小麦各灌溉模式的Ci值,在该试验条件下,最适宜鲁东半岛地区的为灌溉模式1,即灌溉底墒水+拔节水。

关键词:灌溉模式;小麦;DTOPSIS法;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S512.107.1:S1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9-0029-04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 000×108 m3,人均和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仅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2[1]。我国水资源利用率极低,只有35%~46%,产值仅为1.1 kg/m3,与发达国家80%~90%的利用率、2~3 kg/m3的产值相比差距很大[2,3],水资源浪费严重。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108 m3,其中农业缺水约300×108 m3。农业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小麦又是农业用水的大户,占农业用水总量的70%[4~8],因此研究小麦的节水灌溉模式对于节水农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7~10]。本试验利用dtopsis(Dynamic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在胶东大田条件下,将不同灌溉模式下小麦的多个性状指标归纳为一个具有可比性的量化综合指标,从而对灌水模式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最适的小麦节水灌溉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试验于2009~2010年在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农场进行,试验材料为烟农21号小麦。试验地前茬为玉米,0~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0.74 g/kg、0.75 g/kg、56.77 mg/kg、32.07 mg/kg和71.21mg/kg。

试验设计6种灌溉模式:模式1:底墒水+拔节水;模式2:越冬水+拔节水;模式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模式4:底墒水+越冬水+拔节水;模式5:底墒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模式6:底墒水+越冬水+孕穗水。每次灌水75 mm。每种模式面积666.7 m2,重复2次。底肥:磷酸二铵20 kg,尿素10 kg,硫酸钾15 kg,硫酸锌1.5 kg;追肥:尿素10 kg。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于小麦收获前一天取样调查1 m2样区穗数,计算666.7m2穗数,自然晒干后计算经济系数。小麦穗部性状调查:收获时,取30个单茎,调查穗粒数、有效小穗数、无效小穗数和千粒重。小麦收获籽粒自然风干后测产。

数据采用D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11,12]。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穗部性状、经济系数、产量及产量结构原始数据

不同灌溉模式下小麦穗部性状、经济系数、产量及产量结构原始数据见表1。

2.2 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对表1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灌溉次数、无效小穗数为负向指标,以该列数值为分母,1为分子;而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经济系数等为正向指标,以该列最大值为分母,该列所有值为分子。转化后数据见表2。

2.3 各指标权重值及决策矩阵

对小麦各指标赋予权重值(见表3)。并计算出决策矩阵,即以各列的值乘以相应的权重值计算出的指标值(见表4)。

3 讨论与结论

利用DTOPSIS法评价灌溉模式,参考性状的合理选择和各性状间权重值的分配是关键。应根据小麦生产实际情况、目标及经验合理选取参考性状,并合理分配各性状的权重值。穗粒数的多少主要与灌水时期密切相关,拔节水有利于穗粒数与有效小穗数的增加。研究表明[13~15],在一定范围内,随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小麦生物产量积累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灌溉模式评价中,不仅要看穗粒数、千粒重、666.7m2穗数、产量、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等正向指标,也要看其灌溉次数和无效小穗数等负向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鲁东半岛地区的是灌溉模式1,即灌底墒水+拔节水。

参 考 文 献:

[1] 陈百明.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2-16.

[2] 王宏广.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A].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C].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37-42.

[3] 林性粹. 我国北方旱区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刍议[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4,12(1):79-83.

[4] 兰林旺,李建民,周殿玺,等.灌溉制度对冬小麦库容量与产量物质来源的影响[A]. 李建民,王 璞,兰林旺著.冬小麦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原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53-56.

[5] 张正斌,刘孟雨,钟冠昌,等. 应重视节水生物技术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1,4:6-8.

[6] 王辛未. 农田灌溉节水途径的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 1986, 5(3):24-28.

[7] 张宪法, 张凌云,于贤昌,等. 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 山东农业科学,2000,5:52-54.

[8] 许亮亮,贺明荣,黄传华,等. 灌溉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中硝态氮积累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09,8:30-39.

[9] 李星月,范秀华,沈繁宜,等. 木质部空穴化与栓塞修复的过程和机理[J]. 山东农业科学, 2011,5:46-49,53.

[10]王瑞英,高峻岭,王月福,等. 灌溉对小麦-玉米周年栽培中花后水分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1,5:21-24, 28.

[11]脱万亮,刘新光,高青山. Excel 在用 DTOPSIS 法综合评价棉花新品种中的应用[J]. 农业网络信息,2005,2:53-54.

[12]杨春玲,侯军红,宋志均,等. DTOPSIS法综合评价黄淮小麦新品种初探[J]. 山东农业科学, 2010,8:21-23, 30.

[13]王树安,李建民,周殿玺,等. 灌溉制度对冬小麦耗水与物质积累的影响[A]. 李建民,王 璞,兰林旺著. 冬小麦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原理[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21-26.

[14]祝宗美. 不同耕作深度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2,44(7): 48-49.

[15]邓西平,山 仑.旱地春小麦对有效灌水高效利用的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5,13(3):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