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西:暧昧的钢企重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山西钢企重组的大幕已经拉开,各个角色如何演出还未确定。
3月20日至21日,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11(第二届)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来自发改委、工信部的官员提出,“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就是兼并重组,目标是前10家钢铁集团的产能比例从目前的48%提升至60%,并培育3~5家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6~7家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同时,要处理好跨区和区域内重组的关系。此前,在山西,钢铁业重组整合的大幕已经开启。
强势推动
由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导的《山西省钢铁行业重组整合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整合方案》)显示:“十二五”期间,该省钢铁行业将进行大规模重组整合;山西省的钢铁重组整合将由太钢集团(下称太钢)和首钢集团(下称首钢)主导完成,太钢负责晋中、临汾、运城、吕梁四大钢铁基地,而首钢长钢“分工”长治地区钢铁基地重组整合。
到2015年,太钢年生产能力将达到4000万吨、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在山西钢铁行业所占的比重提高至80%,综合实力进入全国8强;首钢长钢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在山西省钢铁行业的比重达到20%。届时,将形成以太钢和首钢长钢为主的“双巨头”格局。
《整合方案》甚至给出了重组整合线路图和时间表。2011年,太钢需要完成对山西省多家钢铁企业的整合。首先要完成与安泰集团新泰钢铁的股权并购谈判,先期可采取战略联盟或租赁经营的方式过渡。重组完成后,太钢对美锦钢铁、安泰集团新泰钢铁整合,建设形成年产500万吨钢铁长材生产基地。同时,太钢还要通过重组临汾地区的钢铁企业,打造临汾钢铁基地,完成对中宇钢铁的重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与立恒钢铁和通才工贸的联合重组。太钢在完成这些地区钢铁企业重组整合后,进一步实施与翼城酒钢的联合重组,使临汾钢铁基地的钢铁产能达到1000万吨。
此外,《整合方案》中还明确,在2011年年底,太钢要在与美锦钢铁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采取先实施技术改造和填平补齐项目的租赁方式进行经营,同时积极进行股权谈判,争取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完成整合。而到2013年年底,太钢要完成对海鑫钢铁的重组整合。先期将启动太钢与海鑫钢铁的合作谈判,推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技术、管理等全方位合作,并在深入合作的基础上开展重组谈判;同步实施海鑫钢铁的淘汰落后和技术改造,建设形成500万吨规模的运城钢铁基地。
首钢则在2009年实现了对长治钢铁重组的基础上,2013年完成对长治地区钢铁企业的重组整合,2015年完成对福盛钢铁公司的重组整合。
山西官方是想复制煤改方面的经验。《整合方案》基本沿袭了山西煤改的路径。
暧昧的太钢
然而,作为重组主体,太钢似乎并无热情重组众多中小钢厂,态度甚至可以说有些暧昧。太钢的暧昧大体是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出自自身的高端精品定位考虑。太钢是山西省属国资钢铁企业,历史悠久,始建于1934年,1978年时已达百万吨生产规模。2000年左右,太钢逐渐确定了“不锈钢特钢战略”。
在山西政府公布此次整合方案之前,太钢董事长李晓波公开表示,“如何做强主业,我们提出了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太钢本部打造成为以不锈钢、冷轧硅钢、铁路用钢、高强韧钢为主的极具竞争力的高端精品生产基地。”
太钢重组整合态度不积极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重组目标对象自身。众多中小钢厂生产的大都是建筑用钢等中低端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低,设备陈旧,产出效率较低,环保设施设备投入严重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另外还存在运作不规范、隐形风险较大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太钢对生产建筑用材的众民营钢铁企业兴趣不大。但是,作为政府寄予希望的整合主体,太钢集团也已表明了收购的方向,该集团的《“十二五”科学定位》稿中,虽然提出了“并购重组省内优质钢铁企业”的战略导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晓波的话却耐人寻味:“我们整合的进展还不能说,但有一个原则,就是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
虽然有政府的极力推动,但至今可以称之为有进展的,只有太钢和太原清徐县美锦钢铁达成了“托管”协议框架。知情者介绍,美锦钢铁长期亏损,美锦集团早已有意出售钢铁板块,但太钢集团出价太低,未形成股权交易。
位于山西介休的安泰钢铁,同样和太钢谈判良久,但无进展。山西省经信委投资处杜国明称“(整合方案中的)主体(太钢集团)重组动力有多大,是关系成败的主要因素”。
如果太钢缺乏足够的动力整合省内钢铁,在市场化原则下的谈判中,屡屡报出民企无法接受的低价也在情理之中。
尴尬的首钢
在重组整合主体中,首钢虽是另一个主角,但是定位却有些尴尬。近年来,首钢的日子过得似乎并不怎么顺,在钢铁业江湖的地位逐渐下降。
为了申办北京奥运会,首钢远走他乡。2005年2月,国务院批准首钢搬迁至河北省唐山曹妃甸,并与河北省唐钢共同组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同年6月,首钢五号高炉正式熄火,标志着首钢搬迁曹妃甸正式拉开序幕。
资料显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首钢京唐公司)由首钢和唐钢共同组建,持股比例为首钢51%,唐钢49%。这样的股权比例安排意味深长,首钢重组目标意在唐钢集团。2007年3月,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宣布开工。项目设计年产铁898万吨、钢970万吨、钢材913万吨。2010年12月31日,是首钢石景山厂区钢铁主流程全面停产的日子。
首钢全面停产后,企业势必全面依托河北省曹妃甸厂区。然而被迫背井离乡的首钢,在他乡却遭遇尴尬。2008年6月,河北钢铁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而河北钢铁集团由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联合组建而成,这样首钢重组唐钢的计划也彻底破灭了。
由于唐钢现在隶属于河北钢铁集团,如果首钢重组唐钢不再有可能,在曹妃甸项目上双方的利益将产生冲突。日前也传出河北钢铁退出首钢京唐公司的说法。
首钢集团整合长治钢铁,起初并不在山西省政府的整合规划中。本来首钢介入之前,太钢已与长治钢铁进行过多轮谈判,但仍因报价太低无法成交。最后,长治市政府出面,以长治煤矿资源为筹码,吸引首钢对长治钢铁进行了整合。
虽然首钢也拿到了参与整合山西钢铁业的“令牌”。然而,仔细分析整合方案,就会发现其中的玄妙。首先整合的主体是首钢长钢,其次整合方案规定,首钢长钢整合的圈定区域长治只是山西五大钢铁基地之一;到2015年,首钢长钢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在山西省钢铁行业的比重仅占20%。
无论从重组的区域,还是重组后规划的产能来说,首钢都不算吃到一块肥肉,相对于山西的嫡系太钢来说,首钢想在山西辗转腾挪的空间不大。
观望的中小钢企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山西共有200多家钢铁企业,规模在100万吨以上的有16家、200万吨以上的有5家,其余都是小型铁厂,中小钢企多数都是民营企业。
对于整合方案,众多中小钢企则各怀心思。有些通过重组进入国企,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些则抱团取暖;有些则对政府的“拉郎配”并不怎么感冒。像海鑫钢铁这样规模稍大的民营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被太钢重组。
吕梁钢铁甚至“揭竿而起”。今年3月初,吕梁市经委总工程师车振斌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吕梁的中阳钢铁集团和文水县的海威钢铁集团,联合出资注册了吕梁钢铁,现在正在对两家企业进行资产评估,年底评估完成后两家公司合并为一。”
按照吕梁市政府的规划,吕梁将在2013年前以“吕梁钢铁”为主体,打造千万吨级钢铁基地。车振斌介绍,中阳钢铁和海威钢铁分别拥有360万吨和320万吨的产能规模,占据着吕梁钢铁产能半数以上,联合重组后的“吕梁钢铁”,将通过兼并收购、股权置换等方式,逐步对区域内的其他钢企、上下游关联产业实施整合重组。目前,吕梁市第三大钢铁巨头、年产180万吨的城财钢铁,已被纳入吕梁市钢铁基地规划。
这场钢企重组大幕已经拉开,各方角色都已登台,但能否按导演的意图上演,还有待于时间去验证。
(作者为钢铁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