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生国画兴趣持久性的教学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生国画兴趣持久性的教学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吸引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论,更是一种看待人与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的观念。作为教师,在接受一种新型的教育理论时,不仅要从理论上加强认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去实施、去完善,以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教育效果。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应该发挥教育的引领作用。国画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珍宝,应该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把“吸引教育”引入到国画教学中,更能体现出气韵生动的墨韵,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国画保持持久的兴趣,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画;兴趣持久性;教学策略;吸引教育

一、小学国画教学现状

美术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更是肩负着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美术课标的引领下,虽然很多学校都在开展国画教学,但是,很多学校在开设国画课的同时,出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在刚接触国画的时候,有点兴奋和期待,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过后,很多学生觉得学习国画有点枯燥,甚至表现出厌倦。这也是国画在很多学校“雷声大雨点小”,而不能持久开展下去的一个原因,或者就算勉强开展下去,也是流于某种形式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真正领悟国画的韵味和魅力,还没有真正对国画产生强烈的、持久的兴趣。

所谓吸引教育,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新型的教育理论,是一种“研究和探索如何将学校建成令人向往的最吸引人的场所”的教育理论。吸引教育强调学校教育的民主化定向、人际交往的情绪吸引、自我意识的积极建构,以使教育过程能为人的发展展示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为人的潜能的实现提供一套激励机制、为“把学校建成最吸引人的地方”找到一种系统方法。笔者正是针对目前小学国画课堂单一、被动的教学模式,结合当下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在国画课堂中积极开展“吸引教育”。

二、如何实施“吸引教育”

中国画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历史悠久,它以优秀的民族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世界上任何一种画种,都没有“中国画”这三个字,具有如此强烈的民族感和浓郁的文化学韵味。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加强学生对国画更深层次的认识和领悟,激发学生对国画持久性的兴趣,意义重大。笔者通过多年的不断学习与教学实践,在此特引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吸引教育,希望能为我们解决当前国画绘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一些帮助与借鉴,也为儿童在国画学习方面获得持久性兴趣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所以,我觉得在国画教学中实施“吸引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尊重“吸引”学生动心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意味着对生命个体的充分肯定,意味着把学生看作是有独创价值、有能力、有自我指导力量的行为主体。尊重学生才能抓住学生的心,让生命觉醒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尊重不仅是充分承认每个学生是有能力、有价值的,更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尊重不仅仅表现在尊重学生本身,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尊重学生的思维、想法和做法。我觉得美术教学,是最能体现尊重学生的课程之一。在国画教学中,允许学生创作,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让国画课堂变得更加鲜活起来。也许,在学习过程中,同样的主题,每个学生所呈现的作品都不一样,甚至连颜色和表现方式也不一样。这时,我们就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不必苟同,允许各有千秋,百花齐放才会满园春色!

在所有人类可努力的领域,人都具有未开发的潜能。其实在孩子们的眼中,世界有许多的独到之处,他们的许多见解和想法都极富独创性,常常会令我们这些成年人耳目一新。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像保护育苗一样地来保护学生的这种独创性,多试着去尊重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他们的思维过程,从而就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他们奇妙的思想火花。吸引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体现情感的吸引人的行为模式。教育应该是合作、配合的过程,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有了对学生人格的充分尊重,学生才会信任我们,才会喜欢我们。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营造师生间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和自己所教的学科产生热爱和信任之情。

2.平等“吸引”学生动情

国画本身就是一种韵味深长的艺术形式,在这种艺术的熏陶下,孩子的情感能得到很好地释放和提升。在国画教学中,个体差异性特别明显,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对待不同的学生一定要有一颗平等的心。

平等,就是要求老师尽量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任,并应该被相应地对待。这里的相应对待,并不是对优秀的学生就态度好,对待差生就不理不睬。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在正确引导优生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那些有差异的学生。

3.气质“吸引”学生的动脑

教师的气质是教师人格和个性特点的外化,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教师的亲切、自信、机敏、幽默、雅致等个性特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学生捕捉在大脑中,改变学生的思维内涵,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我觉得作为一个美术教师,良好的教学气质来源于其心理品质及学识基础,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对人、对事怀有美好的情感,有着良好的审美修养。对生活的美和教育的艺术性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体验,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在教学实践中创造美。这也是一个美术教师必须努力去具备的个人条件。

新课程、新理念、新形象。现代的教师是新时代的代言人。我们不是常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吗?现代的教师要改变旧貌,应该做学生心中的太阳,温暖更多的人。同时教师还应十分看重自己的仪表及服饰,不仅要整洁大方,还要尽可能的做到讲究,发式美一点、服装款式新一点、化点淡妆等,但这种修饰要恰到好处,充分展示教师的审美修养,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让学生感到无论是上美术课,还是看到美术老师这个人,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实施“吸引教育”的意义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某种教育理论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是遵循人的发展需要的。我们在学习和实践的时候,不只是走走过场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在国画教学中引入“吸引教育”,借助当前美术教学的先进理论与观点,对已有研究成果及理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深化,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践价值,更加具有一定的教学指导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

吸引教育正是这样一种借助心灵接触,注重学生本体的教育理念,也正是这种理念让教师凭借自己的综合魅力,像一块磁铁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在自己周围。

教无止境,探索教学的步伐也无止境,国画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变化。作为教育人的主要场所学校,就更应该建成为吸引学生的知识乐园;作为教育的传承者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再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简单了,还要让学生对学习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杨力,尹少淳.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黄宪,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美术

[3]余文森.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4]黄玉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美术兴趣[J].中国人民大学,2011.12

[5]王克瑞.浅谈小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2012

[6]乔建中,朱小曼.吸引教育:一种新型的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