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靶向治疗:晚期肺癌的新希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年前,一位来自四川的年轻人哭着走进我的诊室,他是替母亲来看病的。他的母亲才40多岁,已经在当地被诊断为晚期肺癌,出现了全身骨转移,卧床不起,当地医生说她只有一个月左右的光景了。由于未见到患者本人,病例资料也不太全,很多检查无法做,我给病人开了10片靶向治疗药。结果,病人吃了第一片药之后症状就明显减轻,一周之后能吃能喝了。随即她自己来到北京找我看病。近年来,靶向治疗是肺癌治疗领域研究的新热点。所谓“靶向”,顾名思义,就是有的放矢。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研究发现,不同肿瘤患者的基因会有所不同,即使同是患有肺腺癌的患者,其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完全不同。究其原因,在于其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化的不同。在分子水平上,非小细胞肺癌又可分成两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和非突变型。目前,人们对于肺癌靶点研究最多的是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已开发出了相应的药物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上述病例中,我给病人开的就是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药物。这位病人在后来的分子生物学诊断中,被证实其肿瘤基因的确发生了突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种药对她来说就是救命的特效药。
靶向治疗的优势在于,治疗药物可以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特异性地选择结合点,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将其置之于死地,而不会波及周围的正常细胞。通俗地说,就是只杀坏细胞,不错杀好细胞。因此,相对于放、化疗来说,靶向治疗比较温和,副作用较少,部分病人短期内可表现为皮疹和腹泻,通常对症处理即可,患者可以在家中服药治疗,非常方便。目前认为,在分子生物学诊断明确的情况下,靶向治疗可作为晚期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不过,有了靶向治疗,肿瘤病人并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上述那位四川女病人,使用了6个月靶向药物之后,症状再次出现,经化验,血里的肿瘤标记物也升高了。于是,给她停掉靶向药物,选择了个体化的化疗方案。化疗半年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之后再次使用靶向治疗,病情又有所好转。目前,这位病人体重增加了,一般状况良好,已经生存了一年多。
这个病例说明,靶向治疗即便有效,病人也有出现耐药的可能。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大部分病人用药后6~9个月会产生耐药,少数患者可以维持一年以上甚至更长。因此,定期复查对于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十分必要。需强调的是,耐药并不意味着无药可救,靶向治疗耐药的患者仍然可以继续接受放、化疗。一段时间的有效放、化疗之后,原本已耐药的,再继续使用靶向药物还可能继续发挥功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近年来,科学家对于肺癌相关靶点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的靶点也越来越多,借此能够开发出更多的靶向治疗药物来针对不同的患者。这无疑让晚期肺癌患者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应用分子靶向药物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在肿瘤内科医生指导下应用。因为作为四大疗法之一,它不能代替其他疗法,肿瘤科医生会在综合治疗理念的指导下,合理安排不同疗法的有效组合,力争达到最佳疗效。反之,患者自己用药,将破坏治疗的整体性,不仅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影响其他有效疗法的实施。
2.应用前最好明确肺癌细胞的病理类型和基因背景。病理类型可以从手术标本、痰、胸水、淋巴结等处获得。而基因背景检测主要采用肿瘤标本法,临床研究发现,通过EGFR检测可使靶向药物的有效率提高到80%以上,极大地节约了医疗成本。
3.注意及时进行评估。一般一个月就可以表现出临床症状的改善。如咳嗽、咳血、胸痛减轻等。两月进行胸部CT或者PET/CT进行评估。如果效果不好,及时停药,以免延误病情。
4.注意不良反应的处理。虽然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很小,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常见的有皮疹、痤疮、皮屑、皮肤干燥、腹泻等,肺间质改变的发生率较低,但是后果严重,已经发现要求立即停药;此外,较严重的腹泻经处理后仍不好转者也要求停药。另外,部分患者会出现肝功能障碍,因此要求定期复查肝功能;而阿瓦斯丁的治疗是要求住院才能使用等。
5.针对不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对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医药采取辨证治疗。治疗上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对皮疹和腹泻等不良反应可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