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你怎么过日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怎么过日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个世纪50~70年代――限量供应的时代,“票证消费”成为其典型特征。80年代,改革开放增加了居民收入,人们多年来被压抑的消费欲望终获释放,一时间甚至出现了消费过热。普遍的大众消费热潮持续了15年左右,到90年代中期开始回落,进入低迷期。

如今,21世纪初的中国,消费又显现出新变化。买车和买房逐渐成为城市新兴中产阶级消费欲望的核心。一种思考的基调是,高增长的中国将沿着(幻想中的)美国的道路前进,中产阶级生活的内容、风格、色彩和气味都将有一番现代化的变革。

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维持/享受何种生活?北京城市中产阶级有怎样的生活方式?继大众化消费时代之后,阶层化消费时代是否已经到来?在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的同时,消费领域内是否也出现了相应的阶层化区分?本文将回答您的上述问题。

不同城市的消费差异

一位社会学者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据我个人的主观感觉,消费是分层次的。这在出行方式上就可以看出差异。有的人出门开私家车,有的人出门就打车,有的人只坐公交车。我认识一个朋友,就连空调车都不舍得坐,他宁愿走出一两站地也要坐能用月票的公交车。”

“不同阶层人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不同的。有一次,朋友开车请我去京郊出游,我们走到半路不知道怎么走了,依我们的想法就是停下来问问路。可是,朋友的做法是,下车拉了一个买西瓜的上来,给他50元钱,让他带我们去。我说,‘你问一问不就知道了,何必花钱呢?’朋友却说,‘那要花费多少时间呀,又太麻烦。’这令我惊讶,他们是这样消费的。”

北京某大学教授在研究阶层化的消费时发现:“在消费方面,人们节假日的出游消费也有很大不同。有的人出国游,有的人去外地旅游,有的人到城郊旅游,还有的人可能就去本地的公园或街心公园转一转。”即使是京郊游,不同阶层的消费内容也有很大不同,有的人只是去一些有自然风光的比较便宜的地方看看。而有的俱乐部、假日组织成员则驱车到京郊进行跳伞运动,每个人一套装备价值就达十余万元。”

“不同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北京和天津就有所不同。在北京,人们在街上的煎饼摊上买煎饼一般不会提出什么要求。而在天津,人们常常是兜里带着一个鸡蛋,到煎饼摊上摊煎饼时要求用自己带的鸡蛋,这样会便宜几毛钱。这样做的人很普遍。”

消费梯度呈现五大层次

各阶层收入梯度走势

一般来说,家庭人均月收入对一个家庭的消费支出结构和消费水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003年北京市的一项实证研究数据显示,中下层和下层的人均月收入较低,不足千元。阶层之间水平呈现明显的梯度走势,各阶层之间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差距拉大,下层与上层之间(下层、中下层、中层、中上层、上层)收入的比值达到了1∶10.1。其中,下层家庭人均月收入中位数为395.38元;中下层为729.34元;中层为1276.17元;中上层为2075.84元;上层为3988.1元。

家庭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差别

依据北京市的实证研究数据,在一些主要的家庭常用耐用消费品上,各阶层的拥有量呈现出明显的梯度走势。各阶层在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家庭影院、私家汽车等几项相对高档的耐用消费品上差别显著。例如数码相机,每百户拥有量,上层为28.6台、中层为14.7台、下层为1.6台;私家车,每百户拥有量为上层为42.9辆、中层为11.9辆、下层为1.6辆。在其他的家庭耐用消费品上,如微波炉、空调、DVD机等,各阶层虽然呈现出梯度,但是总量上差异并不显著。冰箱、彩电、洗衣机等传统家电基本上已经普及。

消费态度比拼

享受发展VS生存消费

一般来说,消费资料分三个层次:生存性消费资料、享受性消费资料、发展性消费资料。从一个家庭的整个消费结构中各种资料所占的比重,就可以看出这个家庭的消费状况处于哪一个层次。

调查发现,上层家庭的消费已经进入了享受和发展阶段(消费支出前两位分别是食品、子女教育;交际应酬、旅游、日常交通费用、看电影/看戏剧/听音乐、通讯费等并列第三位),其余各阶层的消费项目支出排序并没有太大差异(中下层及下层消费支出前三位分别是食品、家庭日用品、医疗费),基本上处于生存消费层次。但“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在其他各阶层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这说明人们对于下一代的成长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总得来说,消费项目支出上的阶层差异仍然体现在上层与其他各阶层之间的明显不同上。

适度消费VS超前消费

更有趣的是调查中显示出的各阶层对“适度消费”与“超前消费”的态度比较。

改革开放前,理性主义消费观成为指导大家消费的主流消费观念,社会上普遍提倡“先苦后甜”、“滞后享受”以及“花钱应该量入为出”等思想。当时,人们根本无法接受“借贷消费”这种思想,甚至对这种思想持批判态度。如今,这种消费理念是否有所改变呢?

对于“花钱量入为出,借债消费不好”这一观点,上层中57.1%的人表示同意;中上层为76.2%,中层为78.3%,中下层为89.2%,下层为86.0%。虽然从数字上看,大部分的消费者在花钱上认为应该量入为出,但是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多元化的倾向。而且越是接近上层,对此观点持肯定态度的人越少。

对“提前消费就能提前享受”的态度上,阶层梯度特点也比较明显。从总体趋势上看,“完全同意”的百分比从下层到上层逐步提高,“基本上不同意”的百分比从下层到上层逐步下降,这一点从图2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除了下层,从中下层到上层持同意态度的都超过了35%,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开始接受提前消费的观念,逐步摆脱了省吃俭用的传统消费观念,开始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了敢于消费、喜爱消费、享受消费的观念。

上层的“炫耀消费”

除了消费观念,主观方面的考察还涉及到较高阶层的“炫耀消费”倾向分析,即他们是否具备了一定的阶层意识,是否从主观意识上努力建构一种“消费模式”,界定“消费品位”,抗拒大众消费潮流,并由此将自己与较低阶层划清界线,抬高自己的地位。

对购物环境的选择可看做体现“炫耀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高档、豪华的购物场所赋予消费者一种感官上的享受,其中所出售的高档商品艺术典雅,让人赏心悦目;另一方面,高档、豪华的购物场所使消费者的虚荣心获得极大地满足,消费者会在售货员的“微笑式”服务中感受这里的高档次的服务。

在诸多“炫耀性”商品中,服装是很具外在表现力的。虽然我们极力反对“以貌取人”,但是这种观念仍会在一部分人身上有所体现,因此从各阶层的消费者购买服装的场所,可判断他们的消费是否具备炫耀性消费的特征。从上层到下层(上层、中上层、中间阶层、中下层、下层),消费者到豪华大商场和品牌专卖店购买服装的比例依次为71.4%、66.6%、61.6%、37.7%、14.8%,各阶层呈现出明显的梯度。

总的来看,北京市居民的消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阶层性特征,各阶层在客观消费指标上表现出了梯度性的差异,差异的两极分化情况比较严重,上层和下层的差异很大;各阶层在一些炫耀性消费的主观指标上,同样表现出梯度的阶层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