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刘育毅:用生命弹奏美妙的乐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刘育毅:用生命弹奏美妙的乐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到2010年4月,刘育毅整整93周岁。

我打电话去他家,居然是他亲自接听电话,而且字字听得清、说得明,这真让我有些意外。

长寿与音乐

刘育毅出生在名门世家,他的父亲、伯父、叔叔被誉为“国乐三魂”――他的父亲是蜚声中外的著名国乐大师、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刘天华;伯父是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刘半农;叔叔是二胡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刘北茂。

出生在音乐世家的刘育毅没有“子承父业”,而是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建筑专家。这个非常理性的工作,与家庭非常感性的氛围,恰到好处地在他的身上融会贯通。

父亲的音乐天才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他,但刘育毅终身未从事艺术事业。他7岁开始跟随父亲的学生学习钢琴,钢琴弹得令人拍案叫绝。1998年底,刘育毅从报纸上看到青年宫举办“中老年钢琴联谊会”,他欣然前来参加,没想到居然成为联谊会中的最长者。那时虽然年事已高,但他身体非常健康,精神头好,每次参加钢琴联谊活动,都是自己坐公共汽车来。不论是小组活动还是全体活动,他从来不迟到,也从未因身体原因请过假。

参加联谊会活动后,刘育毅把搁置50多年的钢琴又捡了起来。短短几年中,他练出十几首曲目,在大会小会上演出几十次,次次掌声雷动。钢琴演奏出名了,邀请他参加活动的单位也多了,到处都闪现着他老当益壮的身影,回响着他极富激情的琴声。

刘育毅不仅自己琴弹得好,还非常热情地帮助琴友。他的热情感染着大家,激励着大家,凝聚着大家。2004年6月,青年宫和联谊会决定联合授予他“终身会员”荣誉称号,并对他为联谊会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刘育毅说:“荣誉很重要,音乐带给人的陶冶更重要。音乐给人以情操,给人以洗涤,给人以向往,人要爱音乐!”

弹钢琴活动手指。人的手指尖有着丰富的末梢神经,弹钢琴对身体有好处,不但提高大脑的灵活性,对不良情绪也有疏散作用,是其他运动无法比的。

长寿与工作

1941年7月,刘育毅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土木系,从此开始从事基础工程的研究。基础工程是建筑结构中最隐蔽的部位,是一项极不浪漫的、枯燥的、艰巨的创造,和音乐、钢琴毫不沾边。但是他一旦“择业既定”,如醉如痴,始终不二。

刘育毅主持过许多国家重大工程,为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民大会堂的钢结构吊装,是当时国内跨度最大、工程最复杂的工程,年纪轻轻的刘育毅是负责钢结构吊装的主任工程师。在没有任何前辈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他大胆设计,几经挫折,保证了工程按期按质完成。1999年,曾有建设部专家对人民大会堂的安全提出质疑,提议将人民大会堂的屋顶拆除重建,理由是人民大会堂已经历40年,屋顶钢结构老化,不能满足9级抗震的要求。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为了慎重起见,请来冶金部技术检查组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钢结构没有一处裂纹,节点没有一处松动。

首都体育馆的顶架跨度112米,是当时亚洲第一,其设计、制造、施工在国内都是第一次。以往传统做法是搭设满堂脚手架,而这在上千平方米的体育馆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刘育毅凭着自己研发的“网状空间结构”理论,率领团队一起研究出一个丫型支撑系统,只有满堂脚手架的十分之一,既解决了施工难题,又节省工程资金。

那时候他被称为“刘大胆”,别人不敢想的他敢想,别人不敢干的他敢干,别人不敢承担的他敢承担。

有一次,由于工程需要,刘育毅指挥一辆40吨重型拖车经过载重仅8吨的木桥。在拖车过桥时,他站在桥底下观察情况,大有与桥共存亡之感。别人问他不怕死吗?其实他心里很明白,一切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在石化总厂安装油罐区拆塔时,只有一条坡度为5度的道路可以开下去,但塔吊说明书规定:只允许在1度坡上行走,他将平衡臂转到后面,为防止溜车,在塔后用推土机通过滑轮组拉住,随走随放。一切准备完毕,塔吊机长怕危险,不肯上机,他毅然爬进司机室,和助手一起将塔吊安全开下。由于工程需要,当时没有更大型号的吊车,只有挖掘潜力,用30吨履带,吊车超载65%,这又是他的大胆创举。他知道,自己是技术领导,又是验算者,出了问题是逃脱不了责任的,但他更相信,自己的验算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事实证明,刘育毅所承担的工程项目,从未发生过任何问题。这样一位看上去文质彬彬、书生气十足的男子,却是个外柔内刚、果敢坚毅的铮铮铁汉。

在对待工程问题上他坚毅果断,但对待工友则随和平近。他是工程师,工人弟兄对他毕恭毕敬,而他总是拍拍他们的肩膀,传递着一种友好的情谊。他和工人们一起攀高爬低,一起风餐露宿、同甘共苦,赢得了工人们的尊敬。

几十年的建筑生涯,锻炼了刘育毅强壮的筋骨。电视塔那么高,他也要攀登上去;地下工程曾经有过最深的深度是地下八层,他也和大家一起下到最下面。冬天寒风刺骨,夏季酷暑难耐,他都要盯在现场。他说:“那时候人家看我辛苦,现在羡慕我了,我这腿走路没问题,上楼下楼没问题。我每周到香山爬山,坐公共汽车去,都是我一个人。去医院检查身体,坐公共汽车,都是自己。我现在除了胃炎,浑身上下没毛病,你说我是不是该感谢那时的辛苦? ”

长寿与心胸

刘育毅的长寿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恒”与“毅”,二是“豁”与“达”。

父亲对他的影响是与生俱来的。刘半农曾这样形容刘天华:“天华性情初不与音乐甚近,而其‘恒’与‘毅’,则非常人所能及,择业既定,便悉全力以赴之,往往练习一器,自黎明至深夜不肯歇,甚至连十数日不肯歇,其艺事之成功实由于此。”

父亲的“恒”与“毅”一辈子影响着刘育毅。从事工程建筑也好,业余弹钢琴也好,这两个字始终贯穿着他做事的标准和信仰。

而“豁”与“达”,我更是在采访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刘老说:“生活中的是非曲直,从来不需要去留意。我只一味沉湎于研究,其他的长长短短,流言蜚语,一概不进我的耳朵。自己情绪要好,千万别自己跟自己生气。谁见我都乐哈哈的,从来没有生气的时候。即便有人得罪我,我也一笑了之,心宽得很。”

这位与世无争的老人,命运之神也如此地关照他:不但经历两次战争而毫发无伤(日本侵占上海时,他带着弟弟从上海走到贵州,走了两个月;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在前线近乎一年,躲过了美军天天的轰炸),而且在三大运动中太平无事,谁也不去冲击他,而是尽力地保护他。

更令人羡慕的是,他有一位贤惠的妻子,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妻子经丽英是位中学英语教师,1946年他和经丽英喜结连理,从此妻子用她瘦弱的双肩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把最广阔的空间留给了丈夫。

有了妻子的支持,69岁的刘育毅退休后又投入到“老兵新传”的行列,谢绝了众多单位的高薪聘请,寻找自己进行技术创新的机会。他选择和老搭档一起创业,一干就是14年。这14年中,刘老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还要主持工作;这14年中,他再创辉煌,获得9项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专利,担任若干学术团体的顾问、理事、委员,还当选了好几次先进工作者。直到2001年,84岁的他再次退休。退休后,仍是经常被各种单位邀请,但他都婉言谢绝了。

“军功章里有她(经丽英)百分之一百二十,而不仅是一半。”如今这对恩爱夫妻,携手共度64年,他们的婚姻质量,远远超过“钻石”的含量。

采访结束后,我起身告别这位爱山、爱水、爱事业、爱建筑、爱家庭、爱音乐、爱琴声的大度通达的老人。他坚持要把我送到楼下,再次挥手,看到老人的背影,我仿佛又听到一曲悠扬的钢琴曲,看到一个不老的琴童,在用生命的激情,奏响人生的美妙乐章。(图片由受访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