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赵宁宇访谈:他们走红是由市场决定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赵宁宇访谈:他们走红是由市场决定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去年赵宁宇刚刚和他的研究生们共同完成《中国演艺经纪公司调研报告》,他们走访了当前中国大陆最知名的12家演艺经纪公司,其中包括中视影视、拾捌文化、星美千易、光线传媒、华谊兄弟、荣信达、金英马、小马奔腾等。文章对这些公司的艺人组成、人事架构、运作模式及薪酬结构做了详实而令人信服的介绍,让人看到原来明星们的耀眼光环,其实是由这些“钢筋水泥”实打实支撑着:国家的影视产业制度、公司的整体规划、团队的精诚合作、对细节的精益求精、对大众文化消费心理的精确迎合……

对于台湾演员在大陆的持续走红,特别是近几年台湾新生代男星的整体崛起,赵宁宇一直都很关注。身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同时作为导演和演员,赵宁宇在关注这一现象时,因此异常难得地具有了研究者与创作人的双重眼光。

他们的演技还很稚嫩

大众电影:80后新生代男演员,内地和香港都出现了断层,相比之下,至少就目前而言,台湾整体最具优势——你觉得这一说法成立吗?

赵宁宇:我觉得既成立也不成立。说它成立,是这几年确实有不少台湾新生代男演员登上大银幕,特别是大陆的大银幕,由此为我们所关注:说它不成立,是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他们也没有占据压倒性的优势。他们被关注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之前有一段时间,我们很少看见或者干脆见不到台湾年轻演员。他们的情况和刘德凯、秦汉等还不同。刘德凯、秦汉来到大陆拍戏的时候,本身在台湾已经是成名已久的明星:而这一批新生代台湾男演员,他们的知名度在两岸几乎是同时提升的。

大众电影:赵又廷、彭于晏、阮经天、周渝民等80后台湾男演员,他们能够在内地走红,是否跟他们具有某种共同的特质有关?

赵宁宇:台湾对青年演员的培养有其自身特色。他们的演员小部分出自艺校,比如台湾艺专,也有海外留学的,但大部分都是模特或者歌手出身。这些人的演技,其中绝大部分今天来看,还是比较稚嫩的。台湾的特点是公司培养代替院校培养,目标很明确,就是制造明星。另一方面,大陆通过30年改革开放,港台流行文化早已蔚然成风。在港台大众娱乐文化影响下长大的一代人,现在已经成为影视消费主体。因为有这样的市场存在,所以台湾男星能有这样的收获,也是顺理成章。

大众电影:大陆有北影、中戏、上戏,香港有TVB训练班,而台湾这批新生代男演员,几乎都非表演科班出身,但在演技上似乎并不逊色,为什么?

赵宁宇:我觉得还是很逊色的呀。这批明星即便再被观众追捧,但我也没有听到谁评价台湾新生代演员的演技如何如何。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我不具体点名了,有的我也合作过,实际上在演技方面他们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在形象气质上,还有其他的娱乐因素上,台湾明星有他们的特点。

台湾创作人很抱团

大众电影:可他们的人气为什么能这么高?

赵宁宇:因为人气不需要演技啊。所谓“人气”是大众流行文化,不是精英文化。精英文化对应表演这块儿,就是演技。台湾和香港的大众流行文化十分发达,大陆的流行文化是从传统的文学、电影及音乐艺术转变而来,可以说,至今仍在转变过程当中。即使大陆热卖的影片,比如《让子弹飞》等,也只是在某些方面契合了大众文化的特征,而不是纯粹冲着大众文化去的。所以说,大陆的大众流行文化仍在转型之中,而大陆的观众却早已经转型成为大众娱乐文化的消费者,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消费的一个错位,而这个错位恰恰为香港台湾的演艺同行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

另外一个方面,台湾地域相对小,相应的影视剧圈子也小,他们的创作人是非常抱团的。进入大陆市场的时候,有配合有分工,履行的是很成熟很有效的商业步骤。相对而言,大陆依旧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向真正大众娱乐的市场转化过程中,因此是抵挡不住的,还要有若干年的时期,才能把它融合进来,学会这些技巧。

大众电影: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台湾新生代男星的整体崛起,与其说是个体素质的胜利,不如说是台湾流行文化的整体胜利的表现?

赵宁宇:应该说是这么回事。

大众电影:刚才你说到台湾的影视创作人非常抱团,这个能具体谈谈吗?

赵宁宇:一方面我们有研究,另一方面我跟若干个体也有过接触。他们往往会整队来,导演带演员,演员带导演,演员之间互相介绍等等。而且他们的要价往往非常高,这样就能迅速把一个新人的身价抬升到几百万。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大量盲从的投资商愿意付这个钱,所以就一下子炒热起来。我觉得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但我预言这个现象不会持续超过五年。因为市场现在进步太快,市场有自己的规律,那只无形的手最终会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结构,而不由个人或政府主管的意志所决定。就目前来说,对台湾演员的新鲜劲儿已经不是初期,而是到中期了:我觉得再过两到三年,这个热闹劲儿就该退下来了。因为台湾演员整体已经被过度商业开发,与其本身所具备的商业潜力开始不成比例——就跟股票一样,溢价过高就要跌,这是一个基本规律。

大众电影:这已经不单是台湾演员的问题,整个内地的影视剧制作现在都有明星要价过高的问题。

赵宁宇:是的。有一阵子存在过台湾演员比较贵的情况,但现在大陆演员身价暴增,贵得更不像话,已经拉平了这个差异。现在内地市场比较混乱,游资又这么多,所以没有办法,这种混乱肯定还得持续一段时间。老板们总是这样,听到一个成功的例子就忘了仇个失败的例子。只有让他们多经历几次血本无归,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他们才能稍微明白一点。

台湾电影用口碑赢得空间

大众电影:你刚才说台湾导演喜欢用台湾演员,这一现象确实存在,可是我注意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内地导演和香港导演,也喜欢与台湾演员合作,比如赵薇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陈凯歌导演《搜索》,男一号都是赵又廷;华谊兄弟的《太极》,安乐的《寒战》,里面都能看见彭于晏;内地导演尹丽川拍《与时尚同居》和香港导演于仁泰拍《忠烈杨家将》,男主角都有周渝民。这为什么?

赵宁宇:很正常。首先赵薇是拍《还珠格格》出身,《还珠格格》是台湾制作团队做的,她与许多台湾创作人合作过,所以有这样一个“血缘关系”。《太极》的监制陈国富也是台湾人,我们能看到陈国富—直在他监制的作品中大量使用台湾演员。凯歌拍《搜索》的时候,为用不用赵又廷我们也讨论过,后来整个排查了一下,最后觉得在这样一个作品中,还是赵又廷的形象、气质各方面比较吻合。你看,我老是说30年,改革开放30年我们打开门户让港台流行文化进来,人们对台湾影视剧的口味越来越熟悉。今后,台湾的演员及电影团队会更深入大陆,直到被融合。到时很可能台湾和大陆还没有统一,但是电影电视剧就已经统十一其实今天已经相当程度实现了这种统一。

大众电影:如果不那么笼统地谈港台文化,把香港和台湾再区分一下,我注意到80后这批男演员当中,香港的也比不过台湾。在内地最有号召力的香港男明星,还是四大天王同时代的那一拨,如周星驰、刘德华、郭富城、成龙、周润发等,这又是为什么?

赵宁宇:道理很简单,香港人已经不在香港拍电影了,他们都在大陆拍电影。大概十年前,02年左右,大陆电影产业全面改革,香港人比较早获得同等待遇。到今天,绝大部分香港导演都在北京工作,他们比台湾电影人更早融入到大陆的电影体制内,并且成为大陆电影这十年飞跃的重大推手。在这个过程中,大陆需要的是那些已经成名的演员来提振自己的处于弱势的市场。台湾电影是从09年10年开始进到大陆,而且规模还不是很大,作品只是在小圈子里叫好,比如戴立忍导演的《不能没有你》,钮承泽导演的《艋舺》,都是我做的大陆首映的主持人,所以我们很熟。这些电影有些没做商业放映,有些虽然放映了但票房并不好,然而赢得了口碑。因为赢得了口碑,所以换取了其他一些更大的可能性。很多大陆观众就是通过《艋舺》认识阮经天、赵又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