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作文教学要“求真”\“求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文教学要“求真”\“求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2-0134-02

当前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着多种教育改革,大家着实都想找到一种适应时代的最佳教学活动方式,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上,许多一线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探索,有些收获也存在一些困惑。以下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作文教学中给我体会较深的两点:

一、写作要“求真”即选材要真实

日常教学中我们无论是看学生的考场作文还是平时的练笔,经常会见到学生不惜离奇的编造各种假话,以赢得阅读老师的同情和好感,比如:亲人都死于车祸,同学得病的都是白血病,乞丐都是断了腿,路上遇到的助人为乐都是掉了东西被人完璧归赵,等等。这些编造的素材,怎么可能让我们的学生写出好文章。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我认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首当其冲的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真实,就是要敢于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体验,真实的感受。而要做到这点唯于生活联系,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材料,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作文不该看作一件特殊的事情,犹如说话,本来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作文又不该看作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他的这些真知灼见实在是抓到了作文教学的根本。既然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每个人的生活又是真真实实的,各不相同的,所以根本没有必要让学生去模仿一套死板的程式去编造,弄得千人一面,万口同腔。

怎样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选取真实的题材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不妨拿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我曾经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文题――《我和我的一个朋友》,学生写完作文后我打开来一看,很多人都写的是自己的一个同学,当然这是真实的,因为他们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与自己的同学紧密联系在一起,遗憾的是,他们写的大多是与自己的朋友因为一点小事闹了场误解,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两人就和好如初了。显然,这些事就有编造的痕迹。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想象力,他们与自己的同学每天至少八小时在一起,在这八小时内会有多少事情发生,怎么可能就只有那些小事的误会呢?

面对这样一个题目,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先想想“朋友”一词,“朋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啊。真实的生活中,你的朋友没有物吗?一只可爱的狗,一部精彩的影片,哪怕就是你一件喜爱的玩具等等,这些在生活中的确是有的学生的朋友,他们在生活中可都曾给过你朋友般的温暖,不是吗?再想想,就算你写人,在生活中朋友除了同学,还有你的父母,你的亲戚,你的邻居,甚至是你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位不知姓名的某位好人,等等,这样一路想象下来,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真实的素材也就滚滚而来,学生笔下那些千人一面,万口同腔的文章自然就不会出现。

有位教师也曾这样教学生写《味道》一文,我觉得也很能说明想象在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体验,真实的感受”的重要性。

他说:今天在街上闻到了油漆的味道,那是工人们在刷路中的隔栏。按照现代人的想法,这是化工品的气味,苯的气味,对人有害的气味,但是,我由此想象到的却是,新屋的味道,新家具的味道,过年的味道,农村娶媳妇的味道,吃大席的味道。只要稍加想象,这些真实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美好事件便全部呈现出来。

可以说学生只要有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不矫揉造作,无病,弄些虚假的材料来硬生生一博老师的同情和好感。虚假的东西,立意再新,结构再巧,语言再华丽,也是苍白无力的。

其次,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之处。

每一个学生都是在生活中不断的成长,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细节,这些细节能触动人的思想,引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与激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我们的学生一旦发现这些生活中的细节就很容易找到写作的切入口,也容易写出真事,抒出真情,说出真话。

曾经我让我的学生写过这样一个作文题――《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写的是手机、电脑的变化,住房、交通的改变,不错这些是我们生活发生变化的显著变现,可大家都这么写,缺乏新意不说,很多学生也只是泛泛而谈,可有个学生结合她每天帮奶奶洗碗,发现奶奶为保护孙女的手,买来的洗涤剂在不断变化来写,题材就显得较新,这篇作文不仅写出了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变化,而且还写出了奶奶对孙女的爱随着时代的改变,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她对生活的深刻感受让她能发现奶奶的这个细节,而她把它形成文字也使她更加热爱生活,作文就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人也都是不同的, 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特殊个体,他们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因素,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现在应试作文教学的“金科玉律”给学生套上了重重枷锁,窒息了学生身上的个性创造的细胞。我们为应试而传输的作文写作技巧,写作方法,语言表达等东西,给作文制定许多条条框框,压制了学生个性的表达。学生没有了创作主体的自豪,缺少诉诸笔端的冲动,更不会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因此要让学生自由写作,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自出机杼,独抒新见,从而保持独立人格与自主意识。让学生在个性写作中跳出矫揉造作、虚情假意、言不由衷、无病的怪圈,袒露出实实在在、自自然然的内心世界。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正如叶圣陶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到底,写作教育也应该是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一部分。

二、写作“求真”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要“求善”即立意要正确

在学生写作时,我们“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同时也要让学生写作中要注意立意正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立意,让他们写出真善美的好文章来呢?

我们首先尤其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等),使学生的生活情趣更加高尚,对生活的感受更加深刻,更加热爱生活。这样,学生就容易发现身边的一些“闪光点”,人格的高尚让文章光芒万丈。再者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看过的文章思考,是一些什么样的文章立意打动了读者,能表现高贵人性,可以在世上任何地方千年万代的永远流传。最后要引导学生从小处着手,让文章以小见大,写出生活的美好,避免大而空,这样写来的文章才耐人寻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无论从成长的环境还是成长的个性方面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我们作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但在不断的创新改革过程中,一些写作的基本规律还是要牢牢把握,丢掉了“求真”、“求善”,作文教学就失去灵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