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懂书,才能“做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懂书,才能“做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书是再平常不过了,不过看书之人注意的是内容,而做书之人除了内容外,还需要关注图书的装订方式、开本设计与纸张选用等,因为这些因素对于每本图书来说都是“量身定做”的。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常用的《新华字典》、各科课本以及为大多数青少年喜爱的《多啦A梦》,它们的用纸、装订和书本大小设计上有什么玄机呢?我来给大家抖一抖开篇的“包袱”吧!字典变薄:《新华字典》,页码繁多,用普通的印刷纸印刷一本字典恐怕会厚重不堪,而轻薄不易透墨的“字典纸”便可让其成功“瘦身”;课本耐翻:平时的教学课本大多采用的是无线胶订,顾名思义装订时不需要铁丝或线而使用特制胶水,装订效果结实平整,适合经常翻阅;漫画便携:像《老夫子》、《多啦A梦》等系列图书因为漫画篇幅一般较小,设计要便于携带,翻阅起来节奏感较强,一般采用64开的“口袋本”……小小的图书大学问,是否让你对编辑出版专业充满了好奇呢?

儒与商的结合

编辑概论老师吴平教授在给我们上第一课时,就道出了编辑出版专业的精髓:“看得懂书里的内容,证明你是一个读书人;懂得书籍的发展与历史,证明你是一个懂书的人,而能够看见书籍的未来,你才是一个编辑出版人。”对于书本的喜好我们不仅仅要停留在博闻强识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站在图书发展未来的角度去看待一本本与我们为伴的书籍。

在平日的学习中,图书出版概论、编辑实务、图书发展史、中国出版编辑史等等课程都在给我们讲“书”论“书”,这或许没有文学院老师在课堂上“风花雪月”“闲庭漫步”的诉说来得轻松愉悦,但是在编辑出版专业学习中,大至文学巨著,小至出版刊物,这些书籍并不只是几张轻薄纸片的叠加,而是文化信息的汇集;编辑出版人则是当代的“传道士”,把握在我们手里的是书籍、是文化,对于自身的文化修养的提升就自然成为一切学习的基础与前提。

编辑出版顾名思义,编辑与出版相辅相成。所以关于图书出版发行方面的学习是我们学习的关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市场营销的4P、4R理论等商学院的课程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以至于我们还常被其他专业的同学笑称是“文化水平最高的市场强盗”。如今的图书营销更是场“头脑风暴”的较量。近期特立独行的韩寒借“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论调,卖书赠金,了一番波澜不惊的图书市场。限量版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定价高达998元,为什么这么贵?只因书中真的附赠了一条10克的纯金,其市价有3000元!此种新鲜独特的营销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确是抢占了不少风头。在当今文化引领生活格调的时代,一个新的理念意味着一阵新的时尚潮流抑或一个新的盈利点,从市场调研、选题出炉、策划营销,每一个环节必须步步为营。图书的火爆证明了其创新的营销手段是成功的,在网络信息大行其道的时代,图书市场或许也需要类似的“调味剂”刺激一下出版商的神经。

不过,编辑出版工作者,到底是文化人、公关人还是商人?前阵子很火的养生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在全国都掀起了“绿豆养生”的热潮,甚至各地绿豆还因此一度价涨如飞。可随后不久作者张悟本就被查出学历造假,之后相关单位也陆续站出来否定了其书中养生观点,张悟本事件无疑给编辑出版者们敲响了警钟。作为编辑、出版工作者,我们应该是文化市场的把关人――卖出去的书可以退回去,而不负责任的偏方吃出来的病还能吃回去吗?故而在接受各类型的作者来稿的时候,我们不但要有坚实的编辑技能、深厚的文化功底、敏锐的市场眼光,还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做好文化把关的角色。

懂文化又懂市场的出版者

要了解市场的文化需求,做好图书发行策划,就要走进市场。从大一开始,我们就开始跟着导师开展不同类型的市场调研,图书批发市场、书店是我们调查的主要场所,而批发商、经销商、出版商则是我们调查的主要对象。易中天的《品三国》在中国红透半边天时,我们也趁势研究。当时在课堂上几乎从编辑课程到营销课程,都对此书做了里三层外三层的解构,发现《品三国》的风靡最关键的是得益于电视媒体与图书媒介二者相辅相成的宣传,传统图书的营销手段多以渠道开发为主,图书广告的宣传主要设在书店,极少覆盖其他广告媒体,百家讲坛虽或只字未提《品三国》,但易中天个人魅力及百家讲坛的声名在外,无疑已为《品三国》做出最好的媒体宣传。这也说明了图书营销的方式仍可待发展,谁能创新求变,谁就能够把住市场的脉搏。

要体会做一个真正的编辑最好的实践便是自己构思策划、组稿、装订一本“书”了。大二的编辑理论课程我们要分小组“出版”一本书。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专用编书软件,而且对于纸张的选择与开本的设计必须兼顾实用与经济,内容的编排与色彩图像的应用也必须“图文合一”,最终还必须通过“校园营销”的“市场”化考验,当时我们可是真正过了一把“出书”瘾。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当时也是天马行空地设计着班刊的每个环节。令我们颇为得意的是,对于扉页(即书籍封面或衬页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页,如图3)我们跳过了呆板的留白设计,选择将班级全体同学的“大头贴”拼凑成一张“脸谱”,让每个同学最灿烂开心的瞬间都停留在班刊上。而封面则简洁地摆上“我们”二字,只竖排在靠近外切口(即图书页面可翻阅的边缘部分,如图4)的地方,这象征小组成员的五个彩色手掌印,寓意鲜明。

出版装帧印刷的选择是最令我们头痛的。人靠衣装马靠鞍,什么样的包装最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时又符合图书的性质,能够将图书中的元素最好地表现出来呢?考虑到内容的多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字数不多而图片较多,我们便参考了画册的装订方式,采用骑马钉,即将各书页叠加后直接在版心装订铁丝的装订方式(如图2)。此种装订方式简便,而且这样也可避免因版心(即图书页面中主要内容所在的区域,如图4)被部分装订而影响内文图片的观看效果。为使内文图片呈现效果更好,我们还决定下重本通体采用价格颇高的铜版纸,只因我们坚持求精不求多的理念。

从主题策划、版面设计到组稿写稿,我们希望能用最简洁有力的文字与最青春生动的画面记录陪伴我们一路走来的同学挚友,尽管这本小小的班刊没有任何的发行量,仅仅是老师布置的一次作业,但是做着“编辑梦”的我们,不想错过任何一次将自己的理念和想法付诸实践的机会。我们会为了封面的标题绞尽脑汁,也会为了文章的取舍与同伴争论不休。记得当时由于对飞腾编辑软件还不熟悉,在排版的过程中总是遇到各种问题,有时仅是为了将图片和文字设置成合理的比例,都需要花上我们一晚上的时间,一不留神,甚至错删一大段文字还没发现。面对各种难题,即使争论得面红耳赤,大家都从未想过放弃,因为在我们脑海浮现过无数次的班刊成品还没问世,我们怎忍心半途而废?此时的我们已跳出了学生的角色,制作这本班刊的是一位位专业的“准编辑”,所以班刊的每个细节我们都会严格把关,否则出来的成品将是粗制滥造的次品。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苦心经营,人生中首本自编自订成形的“书”便诞生了。那种华丽丽的荣誉感,真有一瞬间成为成功人士的错觉!这虽是一本制作不够成熟的班刊,但是我们能从这次实践中感受到编辑出版人是需要一份执著与信念看待每一本图书的,因为只有如此坚持着自己的编辑梦,才能编辑出让读者满意认可的刊物。

作为现代市场的文化产业的“把关人”,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人不仅要求文化底蕴深厚,博学多才,而且还要有一个精明的经商头脑。能做好一本书,又能将之成功地卖出去,这种“编辑家”、“出版家”、“营销家”的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才是众单位抢着要的“香饽饽”。

报社、出版社和杂志社是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学生的首选,编辑与出版各分天下,记者、编辑、编务、策划等工作内容自然是愿意从事编辑类的同学需要考虑的工作内容,而营销、发行等则是希望在出版行业大显身手的同学需要面对的工作。由于编辑工作是一本图书或一份报刊的内容总监,大部分出版机构对于编辑工作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刚毕业的学生能够直接从事编辑工作的人不在多数,你大多会从基础性的工作做起,如到出版社从事图书编辑的同学可能需要先做一段时间的校对,而报刊编辑则可能需要从记者做起,这对于同学来说是考验也是积累。不过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繁荣,编辑出版一词除了与传统出版机构挂钩,到网络出版公司从事网络编辑工作也成为众多毕业生的“挚爱”,网络编辑工作是数字化信息时代的产物,网络信息的及时性与广泛性就要求网络编辑必须具备较快信息反应速度与良好的信息判断能力,网络编辑可以说是当下编辑行业的新生力量。

无论所学课程的偏向如何,当代“儒商”始终对编辑出版人做出的最恰当的注解。既需通晓古今,成为“儒”,也要精明干练,做个“商”,二者相成,方可称之为“儒商”。

开设院校小解析:

学校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特色

武汉大学 编辑出版学 全国设置编辑出版专业最早的高校,以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类著称,注重培养学生的营销能力、实践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管理能力

北京大学 编辑出版学 新闻传播学类,以新闻传播学为主干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新闻传播意识,学会运用媒体,引导舆论

北京师范大学 编辑出版学 中文类的编辑出版专业秉承了编辑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浩瀚的中国文化为依托,侧重编辑理论与实务;此类编辑出版专业与文化、文学联系紧密,研究的是出版的内容与技巧,先做一个儒家,再学做一个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