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剂量吸入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控释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剂量吸入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控释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吸入小剂量皮质激素与茶碱控释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8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茶碱激素组和单纯激素组,每组24例,茶碱激素组患者给予二丙酸倍氯米松干粉剂100 μg吸入,3 次/d,并口服缓释放茶碱片,每晚200 mg;单纯激素组患者给予二丙酸倍氯米松干粉吸入200 μg,3 次/d,两组均服用8周。比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发作次数和肺功能。结果:用药8周后,茶碱激素组的平均每周发作次数也明显低于单纯激素组(P

[关键词] 哮喘;皮质激素;茶碱;控释剂

[中图分类号] R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056-0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吸入糖皮质激素已普遍被认为能有效控制哮喘的发作或恶化[1]。茶碱除具有舒缓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对气道还具有抗感染、免疫调节的作用,目前已证实这种作用在低于常规剂量的血浆浓度时即可显示[2]。本院于2005年3月~2007年3月观察了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加口服低剂量茶碱对哮喘患者肺功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受试对象均来源于本院门诊患者,纳入标准:①按1993年全国哮喘会议诊断标准[2]诊断为轻、中度哮喘患者。②哮喘发作无明显季节性。③一般平喘药物疗效不明显。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心、肺、内分泌疾病。②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③对茶碱过敏者。共入选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23~71岁。随机分成茶碱激素组和单纯激素组,每组24例。茶碱激素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38.3±11.5)岁;单纯激素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36.5±12.1)岁。经统计处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茶碱激素组患者给予二丙酸倍氯米松(必酮碟,葛兰素威康中国有限公司)干粉剂100 μg吸入,3次/d,并口服缓释放茶碱片(葆乐辉,先灵保雅中国有限公司),每晚200 mg。单纯激素组患者仅给予二丙酸倍氯米松干粉吸入200 μg,3 次/d。两组均服用8周,当出现哮喘症状时仅允许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喘乐宁,葛兰素威康中国有限公司),400 μg/次,停服其他β2受体兴奋剂。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时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每日早、晚各采用袖珍式呼气峰速仪自测呼气流速(PEF)值各1次,取平均值记录。PEFR =2(PEF最高值-PEF最低值)/(PEF最高值+PEF最低值)×100%。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以(x±s)表示,计量指标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估

茶碱激素组和单纯激素组用药前哮喘平均每周发作次数分别为(5.33±4.15)次和(5.74±3.97)次,差异无显著性;用药8周后茶碱激素组的平均每周发作次数为(0.88±1.04)次,明显低于单纯激素组的(1.06±0.89)次,差异有显著性(P

2.2 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两组用药前肺功能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用药8周后各肺功能指标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 讨论

糖皮质激素目前仍是治疗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最强药物,它可以在多个环节上阻断气道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是一种具有多种细胞作用、多种作用途径的抗感染药物,它可以减轻症状,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改善肺功能。茶碱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抑制细胞表面的腺苷受体、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诱导细胞凋亡等多个环节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和抗感染作用。但长期使用会引起全身的副作用,因此有必要降低皮质类固醇的吸入剂量。

不少证据表明,茶碱在相对低的血浆浓度时有抑制炎症和免疫调节的作用[4]。低剂量茶碱可以通过增加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核组蛋白的乙酰化,阻碍炎症基因转录。而糖皮质激素发挥抗感染作用分子学机制之一是聚集去乙酰化酶至炎症基因转录的场所,因而低剂量茶碱与糖皮质激素之间具有协同抗感染作用。而当单用低剂量茶碱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去乙酰化酶不能到达指定的炎症基因转录的场所,茶碱亦不能发挥其抗感染的效能。

本组资料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茶碱激素组的平均每周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单纯激素组,两组用药8周后各肺功能指标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参考文献]

[1]陈丽娟.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6,9(6):486-487.

[2]王华光,王鹤尧,龙江.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现状及新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5,3(6):27-31.

[3]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度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Sup):16.

[4]Graeme PC, Graham SD, Daniel KCL,et al. Pecent development in asthma a maragement[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5,8(4):223-228.

(收稿日期:2008-04-2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