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毕业生求职压力分析及心理疏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毕业生求职压力分析及心理疏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不断创出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压力也越来越大。为此,分析高校毕业生求职压力产生的根源,并加以适当的心理疏导,对于帮助高校毕业生缓解、消除求职压力,乃至帮助他们顺利就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求职压力 心理疏导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都普遍遭遇求职难的问题,2011年的高校毕业生是否存在求职压力呢?麦可思教育咨询和评估机构最近的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尚未签约的2011届本科生中近四成人感到压力很大,期待薪资最低的群体求职心理压力最大。

这次调查共收到2011届大学毕业生有效答卷20762份,在被调查的人群中,未签约的硕士毕业生,求职心理压力“很大”者占未签约的35%,求职心理压力“较大”者占31%;而未签约的本科和高职毕业生中,求职心理压力“很大”者占39%,“较大”者占28%。显见,高达66%的硕士毕业生,70%的本科生和高职毕业生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

压力总是与人的成长相伴,它是一把双刃剑,如能妥善处理,积极面对,将压力变动力,那是好事;倘若处理不当,任由压力像巨石般压在自己身上,不及时进行调适,后果不堪设想。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若不能正确面对求职压力,则不仅会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求职效率,而且会影响毕业生的身心健康。

一、高校毕业生求职压力产生的根源

高校毕业生为什么会出现求职压力呢?主要是因为求职难。求职难导致产生焦虑,产生压力。

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作为个体存在的人,当其最根本的价值或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便会产生焦虑。这焦虑就是压力。因为求职艰难,高校毕业生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所以内心会产生焦虑与压力。

社会上,有很多家长不明白:莘莘学子十年寒窗,学业有成,按道理谋一职业养家糊口乃顺理成章的事情,怎么会有求职压力呢?殊不知如今的高校毕业生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天之骄子,高校毕业生求职难的现象前几年已经出现,愈演愈烈,如今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每当毕业时刻,那些准毕业生们发动全家乃至所有亲朋的力量,托关系找后门请客送礼,等等,想法设法就是为了谋求一个好职业好岗位。但是有关系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只能靠自己。尽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是每年还是有很多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最近几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中总有不少人要待业,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79万,2008年达150万,2010年高达175万。

那么,为什么高校毕业生求职如此艰难呢?

首先是供需失衡。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近年大学生求职人数逐年递增,且数量巨大。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5年为380万,2006年的413万,2007年达到495万,200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559万,2009年为610万,2010年为630万,2011年大学毕业生达650多万,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近几年都有上100万的毕业生待业。

其次,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门”不当“户”不对。一边高校毕业生喊就业难,另一边企业里出现了“用工荒”,很多企业求贤若渴,偏偏遇不到自己想要的人才。这多少反映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出现了问题,或者是人才培养素质不高,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现有员工22000人,很多都是应届毕业生,是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大户。但该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眼中的应届大学生的素质不尽如人意,毛病不少:自我,眼高手低;对职场人情世故不通,不接受管理。显而易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最后,部分高校毕业生对自我认识不足。有些毕业生过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资,忽略了自身和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有些毕业生因为长相普通或家庭贫困而过于自卑,在求职过程中不自信,导致求职不顺利;有些高校毕业生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的眼光,喜欢在东南沿海地区就业,而对于中西部地区不予考虑;有些毕业生要求薪水高、工作轻松。在当今这种竞争白热化的条件下,毕业生过于注重短期利益,无疑又给自己的求职设置了一道求职障碍。

综上所述,由于高校逐年大量扩招,毕业生供需失衡,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部分毕业生过于注重工作地域与薪资,以及部分毕业生对自身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高校毕业生整体上出现求职困难,进一步导致高校毕业生产生较大的求职压力。

二、如何对高校毕业生求职压力进行心理疏导

面对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即将踏入社会的毕业生们有求职压力很正常。何况,压力总是与人的成长相伴的,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甚至将焦虑视作一个人自我成熟的标志,认为正常的焦虑是人成长的一部分。对于这些正常的焦虑,采取适当的方法去应对,不仅可以将焦虑消除,而且可以促进人自身的成长、成熟。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只要对毕业生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就完全可以引导他们走出求职压力的阴影,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那么,如何对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压力进行合理疏导呢?

1.引导毕业生树立自信,直面困境。

引导毕业生树立自信,拿出直面困境的勇气。哈佛著名学子亨利・梭罗说:“自信地朝你想的方向前进!人生的法制也会变得简单,孤独将不再孤独,贫穷将不再贫穷,脆弱将不再脆弱。”高校毕业生在求职的路途上之所以会有焦虑,有压力,乃是因为缺乏自信。求职,不会是坦途,即使顺利求职之后,也难免不会再次失业。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有直面困境的勇气,才能在社会上独立,才能开创自己的未来。

有的高校毕业生或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在求职之际信心不足。其中有三个群体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压力会更大,更应该引起关注。

一是学困生群体。尽管目前的招聘单位不片面看文凭、看成绩,但是毕业生的学业成绩的好坏仍是考察毕业生优秀与否的重要砝码。假如学困生来自贫苦山区,他们的知识底子薄、学业基础弱,虽刻苦学习,但他们的学业仍赶不上较发达地区的学生;有些学困生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对学业不抓紧,得过且过,导致学业不尽如人意;有些学困生大学期间沉迷于游戏或其他领域的知识而忽略了对本专业的学习,等等。因为学业分数低,这使得学困生在求职路上成了一个弱势群体。对于学困生的求职,应当引导他们择业不拘泥于本专业,而转向自己喜欢的领域或自己能胜任的岗位。如此,学困生才能树立起求职的自信,才能在职场上获取更大的成功。

二是贫困生群体。社会经济地位的低下,使得贫困生群体一直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负担和心理压力。毕业时刻,相比家庭背景好的毕业生,来自贫困家庭的毕业生的求职压力无疑要大许多。个别贫困生甚至因为自尊心过于强烈,在几次求职失利后而不愿意再去面试。其实,贫困生身上有许多优点,如为人诚实、刻苦、认真等,这些优点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更容易被用人单位接受。只要引导他们大胆、真诚地展现自身的才能,便能得到招聘方的认可。

三是独生子女群体。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路上,通常在长辈的过度溺爱下成长。一路上,他们习惯了长辈帮他们挡风遮雨,这容易造成他们对长辈的依赖心理。大学毕业了,他们找工作自然也会依赖父母。倘若,他们在父母的帮助下能顺利找到一份好工作,自然是好事,但如果父母没办法帮上忙,这些平时习惯于依赖他人的独生子女就会产生很大的求职压力。对于这类学生,应当引导他们大胆走出第一步,去开创自己的人生路,毕竟不可依赖父母一辈子,未来的路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去闯。

不管如何,在求职路上,最大的苦难,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要成功,就要战胜自己,战胜了自己的怯弱,便是强者。

2.引导毕业生及时弥补自己就业能力方面的“短板”。

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身处焦虑中的人,若能将整个自我投身于训练和发展技能上,人自身的能力提高了,原有的焦虑也就减轻,甚至消除了。企业单位对当今高校毕业生的评价往往是“眼高手低”,说明毕业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其实经过几年的大学学习,这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已经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提高专业技能也不再是难事。只要毕业生能正视自身的不足,抓紧有限的时间“恶补”技能,再去求职,就自然会大大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当然,并非所有的求职艰难的毕业生都是因为自身技能不足,有的毕业生学业优秀但是过于自我,难以被用人单位接纳,有的毕业生品学兼优但是性格内向,难以展示自身才华……只要认真分析,正确面对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努力去弥补,就能改善自身形象,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

所以,我们要引导毕业生了解企业或用人单位的需要,及时弥补自己就业能力方面的“短板”。

3.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适度降低期望值。

许多高校毕业生在求职面试过程中屡屡失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自我评价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职业选择、事业的成功。

有些高校毕业生不愿意从底层做起,只希望做高管;有些毕业生只喜欢买高价,甚至给自己设定了高薪,而不愿意将降低身价,给自己一个展现才干的机会,也给别人一个认识、赏识自己的机会;有的毕业生只喜欢往大城市跑,往发达地区跑,殊不知自己能力有几斤几两,更不知机会处处有,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对于求职者来说,求职的期望值越高,往往失落感就会越强烈,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就越大。处理好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的关系,以务实的态度对待职业的选择,是成功求职的前提之一。因此,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不可定位过高,这样在求职时就不会人为地提高就业门槛的高度,就不会面临求职的巨大压力。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求职难是摆在广大毕业生面前的一大问题,这其中既有社会的客观因素,又有毕业生的主观因素。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引导广大毕业生理性地看待求职上的压力,既要正视压力,看到自身就业能力的不足,及时弥补自己的“短板”,又要乐观地对待压力,把求职压力视作自身成长的一部分,或人生路上的一道坎,勇敢面对,努力克服,实现人生的自我跨越。

参考文献:

[1]2011届大学毕业生1月份求职心理压力分析[EB/OL].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http://www.省略/NewsShow/select.action?entry=29606.

[2]刘茜,靳晓燕.大学生难就业:拷问谁[N].光明日报,2011-04-18,(16).

[3]罗洛・梅,郭本禹,方红.人的自我寻求[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9.

[4]段鑫星,程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科学出版社,2006.05.

[5]牧之,孙良珠.哈佛情商课(大全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