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放牛班的春天》中心之音与天籁之音的汇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放牛班的春天》中心之音与天籁之音的汇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电影音乐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电影音乐已经逐渐成为电影的第二台词,在影片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电影音乐具有全新的审美特性和审美功能。新奇的火花能够在电影和音乐的完美融合中被碰撞出来。这种新型特征存在于音乐与画面、听觉与视觉相互作用的规律之中。本文首先概述了《放牛班春天》及其音乐,然后从《放牛班的春天》及其音乐、音乐与剧情发展的完美契合、音乐与情感的美妙交融三个方面对心之音汇聚——《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放牛班的春天》;音乐;画面;剧情;情感;运用

音乐在电影中的有效应用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必要因素。和单纯的音乐不同,电影音乐具有全新的审美特性和审美功能。这种新型特征存在于音乐与画面、听觉与视觉相互作用的规律之中。在影片中,电影音乐能够对人物的感情进行有效的传递,引导人们去认识人物、感受人物内心的美,并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等。本文现就《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的运用感受一下心之音的汇聚。

一、《放牛班的春天》及其音乐概述

2004年,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 Christophe Barratier)导演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引起了重大的轰动。该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战后的法国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群被社会遗弃的孩子和他们的老师,事件是老师用音乐将这群孩子的心灵之窗和梦想开启了起来。该影片因其画面的唯美、故事情节的清新感人、音乐的感人至深对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尤其是法国儿童合唱团那天籁般的歌声更是征服了全世界的人们。[1]

电影声音由对白、音乐和自然音响三部分构成,在整部影片中,电影音乐一方面将一定的感彩赋予给了人物的特定动作,另一方面也使人物特定动作的强度得到有效的增加。从本质上来说,电影音乐诗意地延伸了银幕形象。现阶段,音乐已经成为很多影视大片中提升影视画面及情节效果的重要手段。[2]《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的运用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那心之音的汇聚,深刻感染着一个个观看的人们。

二、心之音的汇聚

——《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的运用(一)音乐与画面的完整统一

在得知了母亲逝世的噩耗后,音乐家莫杭治在异常悲伤的内心的摧残下没有气馁,而是选择了坚强地奉献音乐,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在他的指挥下被淋漓尽致地演奏了出来,也开启了这部影片的故事。在这首轻快、流畅的3 /4 拍子的圆舞曲中,电影片名展现在观众面前。悠扬的音乐、悲痛的主人公,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物象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受冲击,一方面将画面的含义极大地延伸开来,将冲突的情感昭示出来,给观众带去强烈的心灵震撼,另一方面也开启了影片的序幕,告知观众该影片的主题就是音乐。

《眺望你的路途》是马修老师为孩子们写的第一首合唱曲名称,随着这首影片的主题音乐的响起,观众的思绪也开始进入到影片的主题中去。“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的热忱,荣耀之巷童年的快乐,转瞬即逝被遗忘。一道绚丽金光,在小巷尽头闪亮。”[3]优美的歌词和旋律深深感染着观众并把观众带入到一个个场景中去。乐曲的主要调式是d小调,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流畅的美的体验,2 /4 节拍,管弦乐队的演奏伴随着合唱的始终。全曲缓缓地流淌在弦乐轻盈的拨奏之中,在合唱部分,本曲所采用的主要形式为童声四声部,所演奏出来的声音如天籁般,同时和弦乐织体的拨奏和拉奏交相辉映,二者前后呼应,完美融合。在主题部分,本曲所采用的主要形式为复调对位,独唱中的双簧管配合着伴奏中的双簧管,伴奏中的双簧管衬托着独唱中的双簧管,一呼一应,给人以精彩的和谐之美感,将马修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的完美和谐深刻映衬了出来。在轻巧、简练的织体作用下,跳跃而灵动的弦乐拨奏更显突出。同时,影片主人公那浓浓的感情也在生动感人的歌词中得到了有效的抒发:或许,孩子们在转瞬间就会遗忘童年的快乐,但是,马修老师那关怀备至的呵护、那用心良苦为自己营造出来的美丽绚丽时光,将会永远闪亮在孩子们的生命中。此时,童年的快乐和信任已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生活在“池塘之底”的晦暗中的孩子们,在马修老师所创作的旋律流畅的音乐中、在马修老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中,终于走了出来,从此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充满了向往。影片的最后,当马修老师带着小佩皮诺在林荫小路上乘车轻盈离去的画面出现后,伴随着小车的渐行渐远,《眺望你的路途》再次响起,小路的尽头仿佛晶莹地闪现着小佩皮诺的希望之光。主题音乐和画面的完美结合给观众以无限深刻而美的感受。

(二)音乐与剧情发展的完美契合

马修老师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音色、音准和音高对声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将合唱队组建了起来,并且敏锐地发现了莫杭治的歌唱天分。在合唱队的运行中,马修老师将《海面上的清风》创作了出来:“海面上的清风,托起轻盈的飞鹭,停落在孤岛的石壁岩处,冬日转瞬即逝的气息,你的喘息终于远去了,融入海的深处。在灰色晨曦中,找寻通往彩虹的路,揭开春之序幕。海面宁静如初。”该曲的形式为独唱加伴奏,在竖琴流水般的分解和弦音型之下,音乐缓缓而安静地出现,温柔的主体旋律从单簧管和圆号中流出,让听众感受到清风拂面的温和气息。空灵、纯净的领唱和温暖、和谐的伴唱的完美融合给人以庄严肃穆而又变化无穷之感。《海面上的清风》具有清新怡然的风格,3/4节拍更是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受。孩子们脸上已经日渐不见了往日的阴霾,稚嫩的消融开始如花般缤纷出现。剧情的发展变化在恰如其分的音乐的衬托下得到了完美的渲染。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孩子们在音乐的陪伴下一天天快乐成长起来,之前把淘气、恶作剧作为生活的主要内容的孩子们已经不复存在,取代而出的是对世界的美好进行深刻的感受、美好的希望的孩子们。在这一场景之下,《夏日的微熹》应运而生:“夏日的微熹,驿动的梦,我的心被点燃,骤然飞舞飘离大地,泪花早无痕迹,风中的船帆,远方的海岸,这是夏天的时刻,唱颂自由的歌曲,乌云被抹去,夏日的初月,欢乐的震颤,一切在跳跃,融入恐惧抛在脑后,远离孩子们的围绕,无穷爱上全无踪影。我沉醉其中,一切在闪耀。”这首合唱曲在音符的跳跃间显得极为欢快,采用D大调,4/4节拍,童声四部,伴奏乐器为节奏为全十六伴奏音型的钢琴,演奏出跃动、轻盈的分解和弦。同时,三、五音所组成的音程及低沉的根音所表现出来的跳跃性给人以强烈的震撼。顿音是孩子们歌声的主旋律,将欢快、雀跃的主题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出来。运动场上,五月的明媚阳光下,笑逐颜开的孩子们充满了欢乐。这种氛围,感染着老师们,也感染着校长,在办公室玩纸飞机的场景彰显出了校长的童心未泯,映衬着孩子们童心的无穷魅力。在孩子们将他们天真无邪的天性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之时,这一主题音乐随之出现。或许,有更多的激情涌动在这些问题少年的内心,他们在音乐中找到了做人的尊严,在美好的音乐的感染下对生活充满了无限憧憬和希望。孩子们的雀跃和音乐的律动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发展,恰当而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三、音乐与情感的美妙交融

公爵夫人和慈善社团受到合唱团的感染前来倾听,这时莫杭治的领唱资格已经被自己的无礼断送,只能在演出的过程中失落地站在合唱队的编外。就在这种场景下,《夜晚》的主题部分缓缓响起:“噢,夜晚,刚刚降临于大地。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拥簇着的影子如此温柔甜蜜。如此温柔,是你歌颂希望的温柔寄语。如此宏伟,是你的神奇,将一切化为了美好回忆。”这段音乐术语童声合唱,3/4节拍,是没有任何伴奏的,给人以流动而静谧的感觉。在没有伴奏的和声中,孩子们的声音更显得纯净而庄重,让听众肆无忌惮地尽情感受。天籁般的合唱引导听众进入优美的意境而无法自拔,正在这时,马修老师忽然意外地暂停了表演,他将自己的手伸向莫杭治,邀请他领唱。马修老师的这一举动将他宽容而智慧的性情完美展现了出来,同时也让莫杭治在这种平和、亲近的方式中领悟到了感恩和信任,极大慰藉了莫杭治年幼的心灵。随后,乐曲的第二段旋律出现:“噢,夜晚,仍然笼罩着大地。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拥簇着的影子如此温柔甜蜜。难道他不比梦想更加美丽吗?难道你不比希望更值得希冀吗?”这一旋律再现了影片的主题。旋律结束后,感激和被信任的光芒出现在了莫杭治的眼中,深深弥补了那个灰暗的时代下被遗弃的孩子们所渴求的缺憾。或许,莫杭治的人生态度和轨迹就是在这种动容下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的,后来,他毅然决然地决定在音乐方面继续深造,因此来到了里昂音乐学院学习,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学有所成,成为音乐界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享誉国内外。孩子们“呜”的哼鸣贯彻长虹,响彻乐曲的结尾,孩子们口腔的共鸣成为全曲完美的收尾,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唯美、纯真的《夜晚》将少年内心的感激和自豪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假如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是可信的话,那么它就是艺术。”这句话是约翰·拉塞尔说出来的,作为美国一位著名的艺术史家和批评家,他是有着充分的话语权的。的确,音乐能够将人类最自然、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孩子们能够在音乐的熏陶下学会感激和信任,观众也能够在音乐的欣赏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影片在音乐和情感的完美融合中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和扩展,爱与救赎的主题便在这音乐和情感的完美融合中被充分地彰显出来。

马修老师由于和校方意见不合只好选择离开学校,心情失落到极点的他渴望被人送别,在这种场景下,音乐《风筝》响起了:“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往大海,飘向天空,一个孩子在望着你,率性的旅行,在那暴风雨中,你高扬着翅膀,别忘了飞回我身旁。”该乐曲采用F大调,3/4节拍,童声四声部,复调结构。在分解和弦的跳动中,钢琴的音符完美地铺陈着。漫天飞舞着纸飞机,一个男孩的歌声轻盈飘飞在纸飞机的周围。情节的发展在乐曲的配合下更显自然和真情。莫杭治是马修老师最为出色的孩子,他是最想听到他的歌声的。然后,孩子们的合唱也出现了,高亢而无畏的歌声将孩子们感恩、纯洁、善良的心展现在了马修和观众的眼前。伤感的告别仪式竟然在这种乐曲的形式下显得充满温情,让观众在音乐和影片的融合中感受着这单纯的感动。

随着电影音乐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电影音乐已经逐渐成为电影的第二台词,在影片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电影艺术近百年的发展中,音乐始终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它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影片中,和影片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契合。声画同步是很多电影先驱者在对最早的电影设备进行研制的过程中的着力点。电影和音乐分别是人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感受的事物,要想让观众享受和体会到全方位的艺术,将音乐有效融入电影,使二者完美契合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我们深入细致地分析并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国珍.回归朴素的感动——简谈对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感受[J].时代文学,2012(11).

[2] 吕鐄.电影人声的艺术表现力与美学特征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李晓春.音乐之美人性之爱——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音乐教育意蕴探析[J].电影文学,2012(11).

[作者简介] 赵耀(1980—),男,河南南阳人,硕士,南阳师范学院软件学院讲师,数字媒体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影视动画、数字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