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双元制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双元制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职业教育中,德国的双元教育是各国学习的典范。双元制是一种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又有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形式,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一方面,企业要给予学校的财力支援比例来分享教育成果,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培养企业所需要人才来接受企业的资金援助。同时,政府设立“产业合作委员会”,对企业和学校双方进行控制和监督,对于同学校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职业教育形成相当规模,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一、双元制教育有着十分明显的优越性

1.法制性:企业和学校依据法律、法规密切合作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法律保障和政府支持。德国规范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很多,基本法律有三个,即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此外还有《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培训员资格条例》等。正是这些法律、法规,还有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经费来源等方面均有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保护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规定了企业和学校双元打造技术人才的义务,进而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2.实用性:同生产紧密结合

德国“双元制”是一种以实用为本位的模式,强调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无论教育和实践训练时间的分配,还是培训的运行机制都体现了明显的实用性。

3.社会性:与企业广泛结合

“双元制”职教体制下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职业学校的学生和企业的学徒,有两个学习地点:职业学校和企业。企业的培训大部分是在工作岗位上由具备实践经验的培训教师按照培训大纲实施,学校的理论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同时辅以部分实践操作。在德国,企业均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还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这一切均使“双元制”的“机制层面”更为健全、更为完善,而使整个职教体系得以有效而顺利的开展。

4.公平性:培训与考核相分离

为了体现公平的原则,确保考试不受培训机构影响的独立性、客观性,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德国“双元制”采取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客观、公正、规范的考核办法。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专门设有由雇主联合会、工会及职业学校三方代表所组成的考试委员会,其中,雇主和工会代表人数相同并且至少有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由于考试由行业协会组织实施,这就有利于考试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学校)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

5.选拔性:职工教育师资的筛选和培养

职业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除具有讲师的基本素质,能熟练的驾驭课程,和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外,还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是职业教育自身的本质要求,因此,职业教育院校应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在提高学识水平和教育能力的同时,着力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或“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为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提高保障。

二、与德国“双元制”教育相比,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职业教育的基础比较薄弱,发展不平衡,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有所缩小。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缓慢。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不够紧密,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还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实际上就是产学的脱节,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极大欠缺。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没有学校培养。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是:产学结合,由企业参与办学。我校和德国雅克公司的合作实际上就是走出了产学结合的第一步,同时也对学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实践性环节教学,必须注重“双师型”教育队伍的建设同时加强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从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都应到医院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在临床实践中,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加强学校与医院的沟通联系,把临床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及时应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