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双向互动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双向互动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世纪90年代,教育界的有识之士针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兴趣低下,甚至成为分数的奴隶这一现象提出了种种改革方案,其中有一种就是要开展素质教育.在1999年6月13日,随着《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这种想法被上升到国家层面,拉开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一次规模教改的大幕.

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始了.这时候,课堂教学有效性逐渐成为老师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在实践中老师们也试图通过种种方法来提高教学有效性,许多学校的课题组在这方面都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许多策略与方法.可是,无论是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人们对于教学有效性的认识远未达成统一.目前,教育界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和做法:

一是“发展说”,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否就是要考察学生是否通过课堂学习得到了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同时考虑到三个方面:速度、收益和安全.这种观点认为,速度就是学生学习的时间投入多少;收益是学习的具体成果;安全是指学生学习过程的内心体验是否快乐,快乐就是安全,反之若带来忧虑则不是.这类观点,注意到了课堂的分解性要素,但是没有研究学生到底要学到什么样才算发展.应该说是一种将焦点过分集中于手段和要素却忽略了目标的观点.

二是“主体说”, 此类观点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占主体地位不应该是传统认为的“老师”,而是传统认为的“对象”——学生;同时强调老师要有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概念,主要是新课标中提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这种理论,分析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因素,认为应该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颠覆了传统观念,是一次巨大的进步,同时也提出了发展的目标,但是却没有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方案.

三是“文化说”:即在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下,无法做到一对一的细致讲解,为了实现有效性,必须具有五个条件:教学内容要适当、教室环境要宽松、教学形式应多样,教学组织要科学,成绩评价应包容.这种观点,分析了一堂成功教学需要具备的具体条件,颇具借鉴意义.

四是“素养说”: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点还是在老师自身的素养上,没有高素养的老师,提高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它主张要把教学的重心进一步前移,加强对教师备课的把关于控制.此观点,认为教师是决定性因素,只要老师的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跟上了,有失偏颇.

以上四种观点和做法,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应该说都有其合理性.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陶行知先生的观点,或许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教学有效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传统教育的低效性在于“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它不教学生动手、用脑.在课堂里,不许提问;好一点的,在课堂里允许提问了,但不许学生到大社会里、大自然里去活动.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下来,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在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也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笔者认为,之所以会造成“读书死”的现象产生,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学生对于现有知识的理解、吸收与掌握,而极大地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单向的过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上,他们的能动性被课堂教学给抹杀了,他们的唯一任务就是全盘接受老是给予的既定的知识内容.再加上考试也只是考查学生对于现有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考查学生的创造性,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知识,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能力.这样就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当然只会死读书,对实际的社会生活产生隔膜感,只知道如何做题,应付考试,不知道如何去“生活”,去发现生活的问题,去改造我们的生活,这些都导致了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不高,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经过笔者长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本文认为所谓有效性教学就是一种以学生为本,面向生活,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欲望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专门活动.

有效性教学的重点是倡导陶先生的“教、学、做”的思想,突出教学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正是基于此,笔者摸索出了一套以“双向互动教学”为核心手段的有效性教学模式.

1 “双向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理念和特点

1.1 让学生成为“主人”

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师把“知识”和“学生”分成两个对立面来看待,存在着“两张皮”现象,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学学生的,学生没有讲话就是专心听讲.至于,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要求,除了经过考试,谁也说不清楚.

在“双向互动教学模式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做法,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以往“要我学”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进而明白原来学习的主人应该是自己.让学生体会到,除了他自己,谁也没有办法替代他学习.教师这时候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能以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甘当铺路石,甘当过路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找到学习的感觉,才会爱学习.

1.2 让“主人”热爱探索

无数的实践证明,用灌输的方法教给学生知识是低效的而其很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在新的模式中,我们要让“主人”不仅仅获取到知识,而且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有研究表明,我们大约只能记住听的10%,看的20%,却能记住自己亲身经验的80%.可见,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于教学效果将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啊.

1.3 让“主人”体验乐趣

很多老师在第一次接触“双向互动教学模式”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那学生不是要造反了,他们成为了“主人”,那我们呢?其实,这里大家都有一个普遍的误解,我们提出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没有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如果学生不需要老师就可以自己学习,那还需要我们干嘛.至始至终,老师都是课堂的主人,他决定着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教学的进度等等,只不过,这是个隐形的主人.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到新的知识,让学生觉得新知识好像是大部分是他们自主探索出来的,这将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成就感,让他们近乎忘了老师的存在而已.因为,如果老师走上前台,学生一探索就说这不对那不对,学生一发问就说先上课再讲,这样子的课堂,学生一点自由都没有,完全成为录音机,他哪来的兴趣去探索?

2 在“数据的分析与建模”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双向互动教学模式”的一般过程

本模式包括“引、启、入、解、思、练”六步,具体如下:

引:充分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目标,创设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或任务,由此引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启: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

入:将学生带入探索知识的状态,要允许学生多尝试,允许学生失败,要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引导,不断启发学生.

解:这一阶段是最主要的阶段,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产生结果的过程,老师要掌握探究的过程,防止学生学习出现偏差.这时可以采取小组学习、任务导向等方式方法.

思:反思学习探究的过程,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练: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等级难度的题目,照顾到全体学生.

2.2 运用“双向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例

现在让我们以《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这一教学课题为例来具体探讨“双向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这堂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初步感受采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魅力,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编程的兴趣.

第一步:引——引入情境,营造氛围

这一阶段是整堂课程的开始,属于导入阶段,教师一定要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本节课中,教师一上课就向学生们展示近期的报纸,讲述最近经常发生的一些网络信息诈骗故事,比如很多人电脑上的个人信息被黑客窃取,导致了个人生活遭遇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等等.

第二步:启——突出问题,启发思维

听了生活中活生生的故事后,学生大多会对这种现象表现出憎恶的申请,但却一脸疑惑,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比如:如果我们在电脑中用TXT文档记录了一些个人的信息,又不希望被其他人看到,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第三步:入——教师带入,开发思路

这一阶段,应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教师的主要角色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将自己小组的解决方法举手告诉老师.通过小组间的竞赛,学生们大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去,在他们现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比如将文件的属性设为隐藏,可以将文件的属性改成其他后缀名等等.当然,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不正确的解决方案,这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路,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第四步:解——积极探索,解决疑难

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法写在黑板上,继续向学生提问,让学生们对自己提出的方法进行反思,互相找对方方法的缺点,比如比较麻烦啊,容易忘记等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克服这些弱点的方法.最终,大多数同学都会得出应该采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问题的结论.但是他们目前现有的知识还不足以让他们做到这一点,这时候教师可以展示事先用VB写好的一个小程序,演示加密和解密的过程给学生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

第五步:思——交流反馈,完善思路

这是总结提高的阶段,教师总结:当我们需要解决问题却找不到合适的加工工具时,就可以考虑使用VB语言编制程序来解决.

第六步:练——巩固应用,问题延伸

由学生操作教师事先编写好的加密程序,让学生初步认识程序的编制环境和程序中的基本元素,加深对程序结构和作用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初步了解VB,为下一节具体讲解如何用VB编写加密、解密程序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双向互动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知识的主人,做课堂的主人,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向生活学,学活书,活学书,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