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调整政策救股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2000年以后,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是没有问题的,GDP始终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长。从微观上看,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从2001年以后,很多海外的投资顾问和投行分析师们,在评论中国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得出了在2200点要“挤牙膏”,要人为挤出泡沫。并提出用“市价”来减持国家股,实现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自然并轨,实际上,这就是今天的“大小非”解禁问题。
在当时,“大小非”解禁是自然并轨的,所以就造成了市场的急剧恐慌,出现了非理性持续下跌。国家随即叫停了不恰当的“市价”减持方式。但是,到底该用什么方式减持国家股,迟迟没有新方案出台。一直到2005年,才颁布推进以“对价”方式的股权分置改革,代替了照搬照抄的“市价”并轨方式。使中国资本市场走上了健康发展轨道,也就有了持续两年的大牛市。
股权分置改革
存在着制度性缺陷
不可否认,股权分置改革存在着制度性缺陷。应该说,在“方向之战”上我们打胜了,也应该为此欢呼。可是,在“方法之战”上却打败了。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出台之初,我并不赞成用单一送股模式进行股改。第一,从理论上讲,单一的10送3或10送4的模式与对价理论并不一致。由于过去非流通股暂不能流通,使股民高价入市,现在非流通股要流通了,即合同约定双方有一方要改变原来的约定,这必然给另一方造成损失。为了避免这种不公正,改变约定的一方要给受损的一方一些对价补偿。但是在当时,非流通股还未流通,一年以后才可以探讨流通问题。从对价理论讲,对价对的是未来,当时就探讨10送3或10送4是没有依据的。第二,单一送股股改模式是按时间锁定,当时只是图操作简单,没想到一年以后大股东才释放他们的权利,“大小非”才开始解禁。解禁后的大股东如果预测未来市场的情况不好,就会纷纷减持手中的股票。实际上,用时间锁定会造成风险后置,推脱责任。所以,股权分置改革在一些细节上留下了巨大隐患,今天股市的大跌也是必然的。
用信息披露
约束“大小非”减持
按照中国经济的成长速度,我认为市场应该维持25倍的市盈率,股指在4000点以上。只有这样,中国资本市场才能发挥作用。现在,一些人不顾中国的国情,不顾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盲目与衰退中的美国相比,与完全依赖内地的香港相比,认为市盈率越低就越成熟、越理性。我不赞成这种说法。由于政府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观点,就是怕涨不怕跌,加上目前面临的对外次贷危机,对内通货膨胀的影响,股市每到关键时刻只打不救,只要有一点苗头,就立刻把股市打压下去。目前,市场已经跌到让人非常担心的地步,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我说的措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去救市,也不需要真金白银去投入,只需要把 之前打压股市的政策调整一下。
我认为,股权分置改革的政策缺陷,只是股市下跌的一个原因,印花税上调、高速扩融是股市下跌的两个重大原因。历史不会重演,股权分置改革不会重来。只能采取补救措施,具体做法可以在信息披露上加以规范。目前,对“大小非”减持的规定有问题,减持到1%才进行事后说明,股民事前根本不知道。而大公司股份的1%就是几百万股甚至上千万股,对市场的冲击很大。因此,对“小非”减持一定数量以上的要提前披露,对“大非”减持哪怕只有万分之一,也必须提前披露。信息披露将有效约束“大小非”减持,这种做法应该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根据采访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