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光具组的成像问题归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光具组的成像问题归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各个光学元件组成的光学系统称为光具组。求解物体通过光具组成像这类问题的总原则是:物体通过前一光学元件所成的像就是后一光学元件的物,遇到平面镜、球面镜等反射镜,就考虑光线折回后再成像这一点。具体地说,可有以下几个结论:

1.后一次成像的物距(有正负)等于前后两光具的距离(总为正)与前一次成像的像距(有正负)之差,即un+1=dn-vn。

2.最终成像位置由最后一个光具所成像的位置决定。vn>0表示最终成像在最后光具沿主轴的正向侧,vn

3.最终成像的虚实,由最后一次成像决定,vn>0为实像,vn

4.总放大系数等于各次放大系数的乘积,即m=m1m2m3…。

5.最后成像正倒的确定:先根据单次成像时,实物成实像与虚物成虚像为倒立,实物成虚像与虚物成实像为正立的原则确定正,倒立的总次数,再根据倒立了偶数次则最终成像正立,倒立了奇数次则最终成像倒立,确定最终成像的正倒情况。

6.如果各光学元件之间的距离d=0,那么整个光具组的总焦距f与各个光学元件的焦距f1、f2、f3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1f=1f1+1f2+1f3+…。我们就可应用整个光具组成像法解决成像问题。

例1一平行光沿薄平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经透镜折射会聚于透镜后f=48cm处,透镜的折射率为n=1.5。若将此透镜的凸面镀银,物置于平面前12cm处,求最后所成像的位置。

分析与求解根据透镜的焦距公式:

1f=(n-1)(1r1+1r2) ,

而r1=∞,1f=(n-1) 1r2解得凸球面的半径r2=24cm。

凸面镀银后,相当于有三个光学元件组合成像,即先通过透镜折射成像,再经球面镜反射成像,最后再经透镜折射成像。

先经透镜成像1f1=1u1+1v1,得:

v1=-16cm。

再经凹面镜成像u2=16cm,

1u2+1v2=1f2=2r2,得v2=48cm。

最后又经透镜成像u3=-48cm,

1f1=1u3+1v3,得v3=24cm。

即最后成像在透镜前24cm处。

此题还有另外一种解法。由于三个光学元件之间的间距为0,设整个光学系统的总焦距为f,则有1f=1f1+1f2+1f3,得光具的总焦距为f=8cm。再由成像公式1u+1v=1f,112+1v=18,得v=24cm。

例2在焦距为15cm的会聚透镜左方30cm处放一物体,在透镜右侧放一垂直于主轴的平面镜,试求平面镜在什么位置,才能使物体通过此系统所成的像距离透镜30cm?

分析与求解设平面镜与透镜的距离为d,物距u1=30cm,焦距f1=15cm,

1f=1u1+1v1,得v1=30cm。

由平面镜成像时:

u2=(d-30)cm,v2=(30-d)cm。

最后又经透镜成像,

u3=d-v2=(2d-30)cm。

1f1=1u3+1v3解得v3=15(2d-30)2d-45 。

若成实像v3=30cm,此时d=30cm。

若成虚像v3=-30cm,此时d=20cm。

例3设有两个薄凸透镜O1和O2,其焦距分别为f1=20cm,f2=30cm,两者共轴,相距d=35cm,在主光轴上透镜O1左方100cm处垂直于主轴放一长为4cm的物体,求最终成像的位置、大小和虚实情况。

分析与求解物体先经透镜O1成像,物距u1=100cm,焦距f1=20cm 。

由1f1=1u1+1v1, 得v1=25cm。

放大率m1=v1u2=0.25。

再经透镜O2成像,u2=(d-25)cm=10cm,焦距f2=30cm。

由1f2=1u2+1v2,得v2=-15cm。

放大率m2=|v2u2|=1.5。

最终成像的总放大率m=m1m2=0.375,像长为1.5cm倒立的虚像,像在透镜O2左方15cm处。

例4一平凸透镜焦距为f,其平面上镀了银,现在其凸面一侧距它2f处,垂直于主轴放置一高为H的物,其下端在透镜的主轴上。如图1所示。

用计算法求出此像的位置和大小。

分析与求解由于三个光学元件之间的间距为0,设整个光学系统的总焦距为f总。这三个光学元件分别是两个透镜和一个平面镜。

根据1f总=1f1+1f2+1f3。

其中f1=f3=f,f2= ∞。

解得光具组的总焦距f总=f2。

再由成像公式1u+1v=1f总,得v=23f。

总的放大率m=vu=13,像高为物高的1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