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实践对道德认知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实践对道德认知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认知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自身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我们培养良好道德认知的方式始终停留在传统的说教模式上,而马克思实践真理理论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刻理解良好道德认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实践 马克思实践真理理论 道德认知 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道德认知教育的不断推进,力图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整体上对道德教育仍然是重概念认知,轻实践体验。众所周知,没有经过实践的感悟、体会,得来的认识必然是肤浅和空洞的,容易导致认识的偏差和“言”、“行”不一致的现象。因此,我们不得不加强实践这个重要环节,以期克服对道德认知带来不利的影响。

培养良好道德认知的重要意义

道德认知的概念。道德认知,也叫道德认识,是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是一个从道德刺激到道德新知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道德的感知、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概念及道德观的形成、道德信念的产生、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对道德行为的推测与判断等等”。道德认知是认知者、被认知者以及道德情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也是个体对社会道德刺激加以综合认知的过程,这些共同构成了人们道德行为的基础。

具有良好的道德认知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全球一体化,各种资讯发展,多元价值观充斥的时代,也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包含了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深刻地影响到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与此同时,某些西方国家一刻也没有忘记把他们所谓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向我们传播、倾销。对此,我们必须进行积极的防范,否则必将给我们特别是年轻一代造成思想、观念、认识上的混乱,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年人是我们国家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理想信仰、道德情操以及学识水平,决定着我们国家能否顺利实现“转型”,能够成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要加强理想信仰培养和道德认知水平的提升,这也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具有良好的道德认知是我们自身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古人说:道之以德、德者得也。就是说必须要以道德来规范我们自己的行为,有道德的人,才会有精彩的经历、人生的乐趣,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古人还讲:小胜在智,大胜在德。那些在各方面都很成功的人,通常都会在道德修养上达到较高的水平。生活中的大量事实证明,很多时候,我们的失败不是行为与能力的失败,而是道德的失败。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潮的影响,加之对道德修养培养的缺失,少数人没有理想信仰追求,待人做事不讲诚信,崇尚金钱至上,多数情况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与当代文明人应该具有的风尚、道德操守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加强引导他们树立起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互助协作、勤劳简朴等良好的道德认知。这种良好的道德认知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能力,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总而言之,如果我们具备了良好的道德认知,就会自觉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的水平,进而产生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规范的道德行为,就能在个人成才的过程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遵纪守法,积极主动的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唯利是图作斗争。最终,将自己历练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从马克思实践真理理论出发深刻理解实践对道德认知的重要作用

关于马克思实践真理理论的涵义和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理论是在继承和发扬了唯物主义客观真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创立的,它认为真理是人的认识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的,并从认识和实践统一的高度上科学地揭示了真理的本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①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真理问题是不能单单在认识论领域得以解决的,必须依赖于人的有目的、有意识、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寻求到答案。因为只有实践才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只有实践才是解决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唯一出路。这充分地说明,真理必须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相对与绝对、抽象与具体的对立统一,真理必须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理论批判了唯心主义对实践的认识,同时也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实践简单等同于动物式的本能活动的不足,强调必须从实践中去寻求和把握真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刻理解良好道德认知的重要意义。良好的道德风尚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出来的,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它能够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促进人类社会健康自由地发展。第二,它能够通过对人的精神状态的影响来实现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这些真理不能仅凭口头灌输和单纯概念来理解,必须依赖于实践的帮助。按照马克思实践真理理论中对真理认识的表述,真理问题必须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找到答案。例如,我们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个座;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踏实勤奋、一丝不苟;与人交往礼貌谦逊、真诚热情,这些必然会获得积极的反馈,从而使自己身心愉悦。这种在实践中的感悟和体会必然会加深我们对良好道德认知重要意义的理解。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很好地解决“知”、“行”断裂的问题。重道德概念认知、轻道德行为培养必然导致道德的“知”、“行”断裂问题。道德认知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没有良好的道德认知就不会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但是仅有道德认知还不能自然而然的转化为道德行为,这就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将良好的道德认识内化为自身的良好道德行为。只有实践才能将我们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有时候,我们的想法和出发点不可谓不好,但为什么始终未能落实在行动当中,就是因为那些良好的认识并不一定是我们自身的体会和感受,不能带来发自内心的认同和理解,由此必然造成认识上的形式主义和肤浅化。因此必须加大实践的力度,在实践中认识、感悟、理解并最终形成一致的行为,达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公民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修养。一个人道德认知和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是必须要做出一番努力的。如果要使我们的日常行为处处符合道德规范,就必然要和我们自由散漫、自私自利的行为习惯和心理作斗争。要约束这些不良习性,就要忍受或舍弃自己的一些“方便”、“痛快”,或许,这在我们主观上是不情愿的,更别说主动了。因此,简单地说教、灌输很难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公民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修养,必须要在实践中下功夫。首先,实践中得来的对道德的认知更易于理解和认同,可以真实地感受到道德行为对自己和社会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实践,我们还可以巩固和强化某些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习惯,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最后,当我们的实践符合了良好的道德规范,从而受到表扬与嘉奖,或是因为不道德的行为,从而受到一些“斥责性”的回应,因此吃到一点“苦头”而及时纠正不良思想与行为,这样多次实践重复,必然能让我们有“切肤之痛”而印象深刻,最终达到提高道德认知和道德修养的目的。

如何通过实践培养公民的良好道德认知

积极开展参与性强的实践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寓教于乐。培养良好的道德认知必须依赖于实践,应该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参与性强的群众性活动,让人们广泛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不仅能将平时学到的道德概念和理论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而且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加深对道德概念的理解。有了这些理解就会进一步提升我们的道德认知水平,从而能够主动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自觉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最终赢得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崇敬。正所谓: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

逐步建立和完善道德行为的评价体系,并加强奖惩力度。目前,我们对一些道德行为的判断还不够明确,很多评价只能靠感觉。如此,人的阅历、知识水平、性格等等的不同必然造成感觉的不一样,做出的评判也就不会一样。这样很容易形成一种认识上的混乱,给我们的道德认知培养带来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建立和完善道德行为的评价体系,尽量细化评价标准,做到方向明确、可操作性强。例如,《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颁布,“八荣八耻”的提出,就是很好的道德评价标准。

在实践中加强对道德行为的奖惩力度,是我们提高道德认知的重要方法。那些符合道德规范的良好想法和行为,不论行为的大小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奖励,而不符合道德规范的想法和行为,不论行为的大小也能及时地给予惩处,从而达到提高道德认知和修养水平的目的。(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