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班额课堂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班额课堂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114-01

近几年来,因学生人数急增,而办学规模和师资并未得到相应改善,县级及以下学校普遍形成了大班额教学。每班学生都在60人以上,甚至超过70人。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择校,使教学质量较高的重点学校、城镇学校及市区学校也形成了大班额教学。大班额教学的现状及困难:现状1.教学管理及设计、实施及仍以原小班方式。所谓面对全体,实际只重视了中、优学生,而产生了较多差生。现状2.教师负担加重,作业批改量大,个别教育相对减弱。其主要困难有:(1)学生人数多,作业量大;个体差异大,作业评阅难度大;教学定位困难,顾此失彼。(2)组织实施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难度大。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进程不一,增加了完成教学目标的困难。(3)全体与个体的关系难以把握,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教学难以实现。(4)师生负担加重。但我们不能因为班额过大就坐等不动,就降低要求。那么,怎样面对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呢?我为此做了以下几方面:

1.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分层备课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习惯运用传统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把精力放在全体学生的提高上,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分析,这样势必造成尖子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长此以往,两极分化愈加严重。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精心设计个层次的巩固练习。

3.分层授课

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统”而不死,“分”而不散。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着眼于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由A、B两组学生结对帮助。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 讲解enough 这个单词时,

A层:用enough 进行句型转换,掌握一词多义。

The boy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The boy is no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The boy is so young that he can't go to school.

B层:用enough一词造一些简单句子

This box is not light enough for me to take.

I have not enough money to buy these books.

C层:说出以下词与词之间的搭配

enough+名称 形容词/副词+enough

4.分层训练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每节课后都要适当的分层给学生一些课后练习。比如学习一个单元的单词之后,我们要求A层学生熟记单词,并用重点单词造句。B层学生熟记单词,分清词性C层学生只要求抄写并熟记本课中出现的单词。虽然作业形式复杂,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分层辅导和评价

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注意到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注意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并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是能够保证因材施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