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目标:

1.了解讽刺(讽喻)的方法。

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特殊句式。

3.体会古代谋士讽谏的技巧及古代明君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

学习设喻说理的技巧,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

针对重点问题的分析。

教材教法:

邹忌齐王纳谏》生动地记叙了邹忌劝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有自知之明、明智、善于思考推理的谋臣形象,表达了作者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不受蒙蔽的愿望。本文是文言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比较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并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对课文的学习,组织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先秦的历史散文中,除了精美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外,还向我们展示了先秦历史散文卓越的艺术成就,有的文章所展示的古人那高超的劝谏艺术更令人拍案叫绝。我们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就可见一斑。

二、 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虽只有三百多字,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你能复述一下吗?

精析:设计此题,意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文背诵,理解内容的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这样的练习,也能够帮助学生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理解邹忌的说理奠定基础。

三、 重点问题研析:

1.文章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什么内容上要详写邹忌与城徐公比美的事?(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师点拔:邹忌对齐王用的是“讽”的办法。所谓“讽”,就是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邹忌的“讽”是比喻,其喻体是他与城北徐公比美,问妻、问妾、问客,由于“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于臣”所以他始终得不到“孰美”的正确答案。邹忌由此触发了思考,联想到齐王,其“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臣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他必然受到更多的蒙蔽。文中详写与徐公比美是为写讽齐王纳谏作铺垫,使读者明确“讽”时所用喻体的具体内容,显示出纳谏除蔽的必要性。

2.讨论:

你认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意在引导学生运用现代的审美理念去审视作品,学生可以各抒已见,阐明理由)

剖析:

邹忌很“美”,一美在外貌,二美在智慧。

“邹忌修八尺有余”,的确很美。然而,他富有智慧,更显得光彩照人。他善于观察,“孰视徐公”终觉不如徐公美;他善于思考,妻、妾、客的说法缘于什么,他思之辨之;他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他更善于推理,由己推人:自己与妻、妾、客的关系同齐王与各国诸侯、大臣、宫女的关系一样,自己在家受妻、妾、客的蒙蔽很厉害,齐王作为一国之君受诸侯、大臣和宫女的蒙蔽更深。邹忌更有自知之明,更善言辞,他劝谏齐王,首先摆正自己做为臣子的位置,更讲究说话艺术,他从日常生活小事谈起,由日常生活小事中的小道理,引出治理安邦的大道理,这种劝谏艺术,以小见大,使齐威王心悦诚服,欣然接受,在此广纳贤言,终于使齐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此题设计,既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从多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得到不同的认识,同时又可以加深学生对邹忌讽谏的理解,为邹忌的说辩才能所折服,从而体会到作品的内涵,汲取文化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四、 拓展练习:

(一) 翻译下列句子:

忌不信自 何陋之有与坐谈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出题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语感)

(二)思考:

1.自古以来,有多少谋臣良相出于对国家尽责,对国君尽忠的赤诚之心,劝君改过,冒死进谏,不少因此招来杀身之祸,你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预设事例:

A:爱国诗人屈原向楚怀王进忠言,被奸臣妨恨,最后放逐,自沉汩罗江,成为千古奇冤。

B、比干向纣王提意见,激怒纣王下令将其剖腹挖心,比干葬送了性命。

C、伍子胥建议吴王夫差杀勾践以绝后患,遭拒绝,引剑自刎。

此题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古人忠心进谏的例子,体会古人做为臣子的忠心和职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2、和楚怀王、吴王夫差相比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邹忌劝谏到齐王纳谏,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此题设计意在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谋臣遇明君及劝谏讲究艺术的重要性,从而启发学生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五、 教师小结:

通过大家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我们知道,邹忌是一个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他不偏听不偏信,能正确审视自己和对待别人。他讲究劝谏艺术,从自身经历出发,运用类比,点出朝廷弊端,令齐威王称“善”。齐王也是一个心胸宽广,善听忠言的明君。我们应从他们身上吸取精华,继承优良品质,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争取比古人做得更好。

六、 作业:

搜集3―5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故事,谈谈体会,下节课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