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萨:苦于难有常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萨:苦于难有常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奔波各地――我觉得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必须要习惯,并且要学会如何来享受孤独。

1988年,在从重庆到成都的火车上,9岁的陈萨在母亲的陪伴下,开始了她的求学之旅。当时这两座同属四川省的城市,乘坐火车需要11个小时。

陈萨的火车带着她去四川音乐学院向名师但昭义学习钢琴,每月两次,星期六晚上提着几个馒头通宵坐车,星期天早上7点钟到成都,下了火车换上大巴去但昭义家上课,下了课马上坐车回重庆,星期_上午赶回学校上课。但昭义的另一名高徒就是后来声名鹊起的李云迪。

一年后陈萨参加全国少年钢琴邀请赛,获少年组第一名。随后“陈萨和她的火车”成了四川当地媒体报道的热门,不久后这趟火车上坐满了求学的琴童,纷纷模仿陈萨,从重庆去到成都的川陪学习钢琴。“那个时候虽然年纪很小,但是在火车上看到了各色人,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很有趣。”

1996年,她作为年龄最小的参赛者获得英国利兹钢琴比赛的第四名后,立即获得了伦敦乔凯音乐学院的邀请,进入该校随乔安・哈维尔教授学习,并获得了演奏硕士文凭。

去国求学期间,各种奖项接踵而来。2000年10月,她获得了波兰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第四名,同时还获得波兰舞曲特别演奏奖。她在第十二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水晶大奖,更加确立了作为当今世界杰出钢琴家的地位,同时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三大顶尖钢琴比赛中均获奖的钢琴家。

奔波各地是生活的一部分

陈萨在位于北京城南亦庄格林小镇的家里,养了一只猫咪,客厅里猫咪的窝是复式结构的――与陈萨的房子一样。

练琴时,陈萨的琴声传得很远,可以跟着琴声找到她家,也可以沿着琴声找回她的生活。

1979年,陈萨出生于重庆,父亲是歌舞团的圆号手,她7岁就开始被要求学习小提琴,而她却爱上了钢琴。陈萨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只有月十元,在小孩可以学习的乐器里,小提琴比较廉价,而一台钢琴却要1973元,父母只好把家里的录音机卖了,凑钱并且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给女儿买了第一台钢琴。

在陈萨12岁那年,父亲因胃癌去世。这给了陈萨和母亲巨大的打击,但是这两个不同年龄但同样坚强的女性,在之后的生活里,延续了父亲生前对音乐的执着。

1996年陈萨到了伦敦留学。“出国好像就意味着你的各方面的技艺的一个再提高,一个阶梯型的发展――当时怀着这样的憧憬出去。”而像所有的同龄女子一样,陈萨需要遭遇异地的孤独、情感的挫折,“在一个很痛苦的状态里,”“我不开心的时候、最不开心的时候,可能大家就找不到我了,我可能会自己独处一下,或者有一些时候就是,吃一些很糟糕的食物,比如说巧克力或者冰淇淋――其实并不是糟糕,而是要控制不能吃太多。”长时间的独立生活,让陈萨没有机会依赖别人或环境,“你的快乐是来自于一段感情生活更多?还是成就感来自于工作?这是一个平衡和选择的问题,我肯定是从痛苦里跳出来。”

“平时一个人练琴。在班会上,每个人都弹同样的曲子,然后说意见,就形成互动。”留学时,同学就是陈萨的社会。“我很高兴我从小就是一个有自己主意的人,自己的主意挺大的,这是对我后来自己独立成长有帮助的――有些时候甚至太主观,不过年轻的时候太主观也不是什么坏事,因为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在收获各项国际大奖之后,陈萨开始了在世界各地频繁演出的生活。

“奔波各地――我觉得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必须要习惯,并且要学会如何来享受孤独,这很多的时候会让我很难受,有一些时候会情绪很低落,就是什么都不想干,包括也不想练琴,就开始有很多疑问,觉得到底这种生活是不是你想要的,或者说这是不是你必须要付出的所有的代价,开始对很多东西都怀疑,然后呢,也许是出于某一个时刻,就觉得干脆出去走走吧,走到比较自然的地方。”

童年就只有练琴

但昭义教授评价陈萨时强调:“她有着敏感的心灵,所以才能感受音乐的每个细节。”“她的童年并不顺利,我想一个在这种艰苦中受教育的人,会成为一个较好的艺术家,因为她体验到人生的各种滋味,即使将来她很幸运、富有、成功,她永远会记得人生的苦难,会谦逊,会记得人们是多么好,多么纯洁,以及怎样去表达出人类真实的灵魂。”陈萨的另一位老师瓦里・华迪说。

而陈萨,既像是两位老师“结论”的创造者,又像是“结论”的验证者。

“你从音乐里发现的东西会发现得越来越多,那么它提供的可能性是永无止境的。”目前陈萨在北京有寓所定期与央视的一些节目做音乐评委,同时每年六十多场音乐会在世界各地举行。

“一年两百多天都在音乐厅里度过,我还是觉得我的生活很不够,我觉得生活经历和你个人在生活里得到的一些感受和启发,是和你的艺术有直接关系的。”

“我需要做一些计划,就是纯的旅游,不练琴。不练琴,你可能在技术方面,会在练习上有问题,你会需要再有一个时间把它(练习时间)补上,但是在钢琴旁边,你不可能补上你(旅行时)看到的一些东西和一些启发。”

“我并不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必须说在某一方面我非常地挑剔,因为我总是把所有的事情尽可能地要求到完美,所以有时候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会有一些失落的。”

长大后的陈萨,和母亲聊天时偶尔用玩笑的口吻说:“我都没有童年啊,童年就只有练琴。”母亲会说:“你的童年最美好了,你的童年才是金色的。”中国有上千万琴童,童年与陈萨相似,成年后却过着平庸的生活。陈萨无法假设,如果她没有得到现在的成功,该如何诠释童年的悲或喜:“你选择你的生活的时候,多少都会牺牲一些东西,如果人真的非常满足于现在所得到的东西,那我认为牺牲就不会太多。”

陈萨显然没有回避“结果”与“牺牲”之间的逻辑关系,“关键是你要非常非常肯定,你在做的事情一定是你喜欢的”。

生活家陈萨的生活态度

问:对“生活家”的简要定义?

陈萨(以下简称“陈”):热爱生活,充满好奇'总会不经意地在生活中留些空间。

问:你心耳中的“生活家”是谁?为什么?

陈:我的妈妈。她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问:简单描述你现在常态下的一天时间安排?

陈:苦于难有常态

问:生活中最不能缺少的东西是?

陈:情。

问:头一次体验到“生活”这两个字是什么时候?

陈:刚刚出国学着煎鸡蛋的时候。

问:你觉得你的生活高于普通人的生活吗?如果让你回到原始人的生活,你最不可缺的是什么?

陈:没有什么高低的生活,只能说自己是否满意状态。但我希望能有音乐相伴和拥有周围和我一样的人的不时的精神交流和支持。

问:最想立即拥有的自己不具备的生活才华是?

陈:异想天开吧,如果有超能力我希望能将时间留住在最美好的时刻上!我认为自己还算具备所有能让自己幸福的生活才能。如果我有几辈子可以尝试,当然我会选择过几个不同的人生!包括像流浪的吉普赛人一样生活,并享受那样的生活。

问:能与你在一起生活的朋友必须具备怎样的特质?

陈:善解人意,有灵感,感性。

问:生活中最奢侈的一次经历是?

陈:唯一的一个假期,2007年夏天在海边度假玩了4天,什么工作压力(包括练琴)都搁下了。觉得那种放松度是很奢侈的享受。

问:对你来说完美的生活是怎样的?

陈萨:任何人想要拥有一切的东西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最完美的生活如果我可以去设想,就应该有充实的工作和成就感、有幸福的家庭,有为人妻的奉献、有为人母的亲切,还有时间能经常带妈妈和家里老人去游玩,在这些的同时还不时地有生活的灵感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