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告诉孩子“你可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告诉孩子“你可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家长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从四五岁开始学琴、处于启蒙阶段的小琴童往往超级自信。孩子们演奏时,举手投足都想要引人喝彩,即使演奏得杂乱无章,他们也会自我感觉超棒。随着乐曲难度的加深,小琴童们开始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才知道原来弹琴不是只要弹出声音就可以,拉琴也不是只要摆出架势就正确。小琴童们开始变得不自信,这时候,家长不仅需要从旁指点孩子练琴,更要给予心理上的鼓励,借学琴培养孩子一颗“强壮的心”。

帮助孩子在学琴中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在学琴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孩子,弹琴的时候一边看谱一边偷偷看旁边陪练的妈妈,妈妈表情温和,好似告诉孩子“你弹的是对的”,孩子才继续弹下去,妈妈稍稍皱下眉,孩子立刻就不弹了。

这样的孩子多半是在练琴过程中被陪练的父母盯得太紧了,让他彻底失去了对自己演奏情况的正确评价。孩子对练琴的信心完全掌控在家长的评价基础上,家长说好,孩子就觉得自己练得不错,家长说不好,孩子就认为自己练得很差。到底哪里练得差,问题出在哪里,孩子根本一无所知。

孩子很容易把这种情绪带到对自身其他方面的评价上。例如,明明很喜欢自己的画儿,老师多问几句:“为什么涂这种颜色呀?”孩子就觉得自己画得没有其他小朋友好。自己精心做的手工,其他小朋友只要说句:“好丑!”孩子就会深受打击。自己做的题明明是正确的,家长只要盯着那道题多看几眼,孩子立刻觉得自己写错了,擦掉重来。甚至有的孩子,家长只要多问一句“你觉得这道题做得对吗”,他立刻会质疑自己的答案。

这些都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

当然,并不是说家长要没有原则、没有标准、一味地替孩子鼓掌叫好。

“您的孩子简直是天才,拉得太好了!我教过这么多孩子,您的孩子是第一个才五岁就可以拉这么难曲子的小孩儿。”“您的孩子每次回课,节奏、音准完全没有问题,别人两节课掌握的内容,他一节课就完全学会了。”

很多在培训机构学琴的孩子的家长,常会听到授课老师对孩子的这种评价,家长可以将这番话当成老师对孩子的鼓励,切莫因此就认为孩子乐器学得好。乐器学习在基础阶段是门技术活,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改进才能最终练成,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每次回课在技术、技巧上都完全正确。

只听“表扬”长大的孩子会呈现出两种特质,其一是缺乏对自我能力的客观判断,盲目自大,认为自己最棒,不认可他人身上的长处;其二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将批评无限放大,从心理上排斥批评他的人。

只有吃过苦的孩子才更觉得蜜甜,泡在蜜罐里的孩子只会觉得甜味是种腻腻的味道。

爱心提示:

孩子在练琴过程中,家长应当给予客观评价。练得好就要鼓励,练得不好不仅要告诉孩子存在的问题,更要帮他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告诉孩子“你可以!”

适时地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是家长的责任,不过批评也是门艺术。

“我不是要你弹慢点儿嘛!你怎么老是越弹越快,你看!你自己看看,又弹错了吧!”

“宝贝儿,这个地方如果你可以弹得再准确一点儿就更好了。”

这两句话表述的大致是同一个意思,但是给孩子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效果也相差甚远。

前者告诉孩子:“我已经告诉过你了,可你怎么老是出错。”

后面一句话则是告诉孩子:“你可以做得更好,只要你再准确一点儿。”

后者让孩子感觉:“家长是信任我的,我是可以做好的。”这句话其实已经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让孩子感觉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

家长要告诉孩子“你可以!”帮孩子树立应有的自信心,这远比让孩子学会演奏一种乐器更为重要。

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

很多家长在学琴回课的过程中,表现得比孩子还着急,不厌其烦地嘱咐孩子一定要做好,不许失败。还有些家长在孩子考级的时候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孩子,一定要拿“优秀”,不能只是“合格”。

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样对孩子完全是有害无益的。

没有谁能事事成功,也不可能任何事情一次就能做好。

孩子就是孩子,他没有生活的阅历与经验,他还处在人生中最初摸索的阶段,他有权利失败。就算是成年人,也是在磕磕绊绊中一路走过来的。

做一个有耐心且宽容的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福气,也是家长自身的福气。

对孩子要求过高的家长很容易把这种压力转嫁到自己身上。曾经有个陪孩子练琴的妈妈向我诉苦:“你不知道,我陪他练琴气得我自己乳腺增生。”

听听,作为琴童的家长,她多不容易啊!

再细想想,家长气到自己乳腺增生,孩子得挨多少骂啊!

其实,在生活中,让孩子适当地承受一些失败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只要你尽力练习了,回课没过也没关系,放慢点儿速度能让我们把基础打得更扎实。”作为家长,必须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失败的可能,失败并不可耻,更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不敢面对,不去改正不足。

这其中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效应:允许孩子失败,也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如果做家长的都不相信孩子能够成功,还有谁会信任他呢?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告诉孩子“你可以失败”不等于告诉孩子“你不用努力就可以直接面对失败的局面”。那样无条件的宽容会养成孩子的惰性,让他在做每件事之前都给自己留条后路,认为反正做不好也没什么关系。

对孩子的信任应该是无条件的,对孩子的宽容却应该是有度的。

爱心提示:

家长教育孩子的重点不是“你达到了什么目标”,而是“你尽了多少力”。只要孩子尽力了,就算失败,他也有所收获。如果孩子根本没有尽自己的努力,就要试着让他自己承担失败带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