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带着历史的陈香与工业文明融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带着历史的陈香与工业文明融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8世纪东西方两巨头“交手”的礼品

公元1793年9月14日,来自英国的使节马戛尔尼经过整整一年的航行,再经过跪拜礼仪的数日纠缠后,终于在热河见到了大清的乾隆皇帝。这位时年83岁的皇帝对帝国以外的世界毫无了解的兴趣,他显得很傲慢。马戛尔尼一行三艘舰船800多人以“祝寿”为名,给乾隆带来了590余件礼物,有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座钟、地球仪、玻璃制品、铜炮、毛瑟枪、军舰模型、羊毛和棉制品等。

对于这些世界最先进的工业文明、科学文明的成果,大清皇帝不以为然,乾隆后来在答复马戛尔尼的诏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这场当时东西方两巨人的风云际会,最终以互赠礼物告终,马戛尔尼没有达到通商的目的,悻悻而归。

清廷回赠的礼物,多半是代表农耕文明的产品,乾隆赏赐英吉利国王、英吉利正副使等使臣的礼品先后66次,约3000多件,包括丝锦罗绸等纺织品和瓷、竹、银、漆、玉器,以及绢画、灯具、画册、香袋、食品等。

回礼中还有茶及茶制品,如普洱茶、茶膏,数量相当惊人。

仅普洱茶及其制品一项,据“上谕档”载,赏赐英吉利国王的普洱茶有88团,茶膏12匣,赏赐马戛尔尼大普洱茶二个,普洱茶8团,茶膏2匣;赏赐副使斯当东普洱茶4团,茶膏2匣,砖茶2块;赏赐随从官役计有砖茶22块,普洱茶22团,茶膏6匣。

来自遥远的云南边陲的普洱茶及其制品普洱茶膏被当作贵重国礼,说明在乾隆帝眼中,普洱茶及茶膏的魅力足以堪当国际交往的重任。

茶膏在此次随同马戛尔尼出访并担任副使的斯当东眼中,被认为是“一种黑色的性能恒强烈的茶精”,是从制成“球形”的上等茶叶中提炼的。在斯当东所著《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一书中,斯当东如此记录:“茶则并非普通散开的茶叶,而是一种用胶水和茶叶混合而制成的球形茶叶。此种茶可以长远保持原来味道,在中国系最贵重之品。这种茶叶出产于云南省,不经常出口外销,但英国人喝起来不大合乎口味。”

斯当东把球形普洱茶主观臆想成是用“胶水和茶叶混合而成”的产物,这不是他的错,他没有见过云南人制作普洱茶的工艺技术,他的价值在于,在200多年前就为云南普洱茶和茶膏做了翔实的记录,并通过他的书,把普洱茶及茶膏推向世界。

普洱茶与“四夷”

要说普洱茶膏,不能不说普洱茶。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很早,至唐人陆羽著《茶经》后,饮茶更是大行天下。

古人对茶也并非个个接受,宋人黄庭坚《煎茶赋》云“呕酸寒胃,令人失睡……寒中瘠气,莫甚于茶。”顾炎武据此认为,“今南人往往有茶癖,而不知其害,此亦摄生者之所宜戒也。”

茶有减肥去脂的功效,在农业社会,吃肉是很奢侈的事情,饮茶过多确伤肠胃。但到了今天,人们摄食油腻过重,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普遍出现,正是茶的“释滞销壅、瘠气侵精”等减肥降脂功能平衡了人体的营养摄入。

也正是茶,尤其是普洱茶的解毒、助消化、增加维生素等药用功效被发现后,作为战略物资,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政权对边地少数民族政权的牵制方略。唐代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游牧民族用马换汉族人的茶,于是政治视野中的普洱茶出现了。

《明史·食货志四·茶法》说:“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宋史·食货志下五·茶法》说:“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于西北,利尝至数倍。”这里所以特别说把茶千里贩运至西北获利颇丰,就是因为西北皆游牧民族,其日常生活以牛羊肉食为主,普洱茶“解油腻牛羊毒”的特性在此演变为巨大的利润。

历史上曾经因为中原王朝不与游牧民族交易茶马而发生战争。公元157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蒙古人和明朝发生了一场持续三年的清河堡战争,起源就是明朝断绝与蒙古人的茶马互市。断茶就等于断了蒙古人的命,于是,蒙古人不惜为茶而战。直到康熙朝,清廷基本解决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威胁后,才放弃了以茶制夷的手段。

用茶叶制茶膏:中国古人的智慧

茶膏是国人茗饮方式的发明和改进,它的诞生既是品茗方式的革命,也是对茶,尤其是对普洱茶品质的提升。

把茶与“膏”首度联系起来,还是唐人陆羽,他在《茶经》中说:“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陆羽发现了茶有膏、茶出膏的现象无疑。

现存历史文献中,第一次正式记载茶膏的史籍是清人吴任臣所辑《十国春秋》,这是一部编撰纪传体史书,它记述了五代时期十国君主事迹,该书记载,早在闽康宗通文二年,即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茶膏”一词正式出现,但数量极少,只有八枚。

入宋以后,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比较重视。他们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正是这种“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压榨蒸熟茶叶的制膏方式,使得业内公认,茶膏正式形成于宋代。

这种制膏方式,对于云南边陲是有启发的,云南土司以云南乔木大叶种茶叶为原料,采用大铁锅熬制的方法,小范围制作,形成普洱茶膏。

清乾隆年间,鉴于大锅熬膏质量不保证,加上担心食品安全问题,清廷把茶膏的制作,直接迁入到紫禁城内位于乾清宫东庑的御茶房,同时在制作工艺上做了改良。工匠们借鉴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采取了一套类似今日低温萃取、低温干燥的工艺,使产出的普洱茶膏绝胜于昔日,“普洱茶膏”于此正式得名。

普洱茶膏在古人看来奇妙到什么程度?清人赵学敏在其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如此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研敷立愈。”

云南牧工商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文认为,普洱茶膏继承了普洱茶所有的特点——降脂、解毒,“它同样具有普洱茶的‘三降’(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三抗’(抗癌症、抗衰老、抗辐射)功能,尤其它有止血消炎功能,是天然的植物消炎药。掺普洱茶膏和面做蛋糕,这种蛋糕可在常温下一个月不坏,它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

“除了解酒护肝的功能十分明显外,甚至,普洱茶膏还有美肤功效。”赵伟文说。

普洱茶膏:适应现代文明生活方式

赵伟文认为,普洱茶作为农业文明形态下的饮料,其品饮方式较为复杂,对工业化、信息化快节奏的现代人来说,已经很不适应了,“在当下,这是阻碍普洱茶走向世界的问题之一。”

元人张雨《竹枝词》云:“临湖门外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这一句“郎若闲时来吃茶”中的“闲”字,道出了茶与农耕文化天衣无缝的结合特点,号称“功夫茶”的普洱茶更是如此。

节奏悠闲缓慢,是农耕文化的特色之一,普洱茶饮过程的悠缓闲适和繁复,正好和这个节拍吻合。

正规场合,中国人不把饮茶叫喝茶,而叫品茗,是品饮,而非口渴了的牛饮。

“但是,普洱茶膏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换句话说,普洱茶因为品饮方式的障碍难以走向发达国家的问题因为普洱茶膏的出现而不复存在了。”赵伟文说,“我们的普洱茶膏制法已申请了国家专利。”

普洱茶膏溶解于水的快捷性令人不可思议,赵伟文用他公司生产的茶膏做示范,开水倒进杯子里不到5秒钟,杯子里的茶膏便消融得无影无踪,像传统方式泡制的普洱茶汤一样,杯子里找不到一丁点儿残渣,令人啧啧称奇。

“用冷水,比如用矿泉水也可以饮用,溶解的效果与开水相同。它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速溶茶。”赵伟文的言语中充满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