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对传统教学理念下的音乐欣赏课进行了梳理,同时对音乐欣赏课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以及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和阐述。

关键词:音乐欣赏;欣赏能力;音乐审美;音乐修养;多媒体课件

自上个世纪末李副总理提出在全国高校普及高雅音乐的倡议后,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响应,在非音乐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增添了音乐欣赏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丰富了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生活。那么,如何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树立他们终生热爱音乐和学习音乐的思想呢?音乐欣赏教学中都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笔者根据自己执教多年的实践经验谈几点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在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师敬业态度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出现了相对单一化教学的现象,所以导致了欣赏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语言替代型和单一欣赏型这两种类型的问题。语言替代型就是以语言替代音乐,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课,而留给学生听的时间很少,然而音乐欣赏教学就应以听赏为主,教学中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需要的是适当地引导或提示,而不是以长篇大论的口头语言来替代或减少对作品的聆听过程;而单一欣赏型就是教师整堂课都让学生听音乐作品的单一课型,这就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一种被动的思维和听觉参与的地位,而长时间的被动欣赏和简单聆听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这种心理疲劳和兴趣抑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作品的审美主动性,对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对策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几乎都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一般是先简介作曲家的生平、艺术成就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再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主题和音乐意境等,最后进行欣赏,这种教学方法既单调又枯燥无味。由于学生平时的音乐积累太少以及社会环境等原因,对于某些时间较长和无标题的音乐作品,特别不容易理解,所以往往造成教师讲地津津有味,学生听地稀里糊涂,甚至出现坐不住的现象。所以笔者认为,音乐欣赏教学必须进行改革,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师生之间有情感对流的一条线,教师应当凭借自己的情绪色彩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美、对音乐的追求,而学生的情绪又反过来激发教师的情绪,这样,音乐欣赏教学就得以在美感的熏陶、激情的感染中和谐地进行。所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以及如何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出几点具体对策。

1.先欣赏后解析

由于某些音乐作品的主题或乐章是能够概括作品内容的著名片段,作品的标题也都是因为这些主题或乐章而得名的。因此我们在欣赏前就可以采取先不告知作品内容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先听音乐,然后再说情绪、谈感受。最后大多数学生都能把作品的大概情绪讲出来。如果教师在课始就把作品的原意告知学生,那么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音乐,思想就会被束缚,就无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欣赏海顿的第94交响曲《惊愕》的第二乐章时,采用这种方法后,学生都会被作品中那全乐队以最强的力度奏出的一个震耳欲聋的和弦吓了一跳……在谈感受时学生普遍认为,听这个乐章的主要感受就是被这个强力度和弦吓了一跳,这时教师就可以总结了:欣赏这个作品要的就是这样的教学效果,作品的标题就叫《惊愕》,然后再进行作品解析,这样一来,虽然是初听,学生对作品的印象就已经非常深刻了,反之,如果按传统的先解析后欣赏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预先对“惊愕”的音响效果产生心理防备,因此就不会产生以上那种教学效果了。一些音乐形象鲜明、篇幅短小、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大多适合这种教学方法。如:中国作品《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高山流水》等;外国作品《月光》《动物狂欢节》《牧神午后》等。有些篇幅较大作品的其中某一乐段(乐章)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欣赏教学时,应该根据作品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教学。

2.先解析后欣赏

也就是先告知作品和作曲家情况,再进行欣赏的教学方法。如在欣赏维瓦尔弟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时,先把作品和作曲家的情况先介绍给学生,再把作品的播放顺序打乱了给学生听,最后让他们把所听音乐和刚刚介绍的春、夏、秋、冬的12个乐章的具体音乐形象对应起来判断乐曲标题,哪一首是春的部分?哪一首是秋的部分?哪一首是夏的部分?哪一首是冬的部分?播放音乐的顺序可这样进行:(1)春、秋、冬的第一乐章(为防止学生用排除法猜测,夏的第一乐章可暂不播放);(2)冬的二、三乐章;(3)春和秋的第三乐章;(4)夏的三个乐章;(5)春和秋的第二乐章。播放顺序可根据需要自由调整。这样的欣赏方法既可以让学生通过作品的旋律特点判断《四季》的季节风格特征变化,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就是要抛掉原来的一张嘴、一枝粉笔、一部录音机的陈旧的教学模式,而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课程制作成一个个多媒体课件,还要把和课程有关的图片和音乐链接进去,上课时,想用什么资料能马上从电脑中调出来,这样既省去了每次上课之前准备录音机和音响资料的麻烦,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课件制作完成以后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运用的情况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加以完善。如: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一课的多媒体课件可以用Authorware或ppt制作,制作时可先到网上下载一些和本节课有关的图片来做每张幻灯片的背景,再把作曲家与作品简介、作品音乐与视频欣赏、知识问答等用按钮交互或超链接做成菜单,然后可采用以上介绍的两种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欣赏时可以边听边提示学生,听到了些什么声音?彼得的声音(弦乐)、小鸟的叫声(长笛)、爷爷的声音(大管),狼的声音(圆号)等都是什么乐器模仿发出的呢?由此逐步地引导他们达到教师吸引他们听音乐的目的。最后进入知识问答部分时可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笑脸与哭脸、胜利与失败、表扬与鼓励等的QQ动画表情,学生如果回答正确,课件就会自动显示一个QQ动画笑脸,反之是QQ动画哭脸;另外还可利用目标区交互制作,如果答案正确,用鼠标拖进去就不动了,而错误的答案用鼠标拖进去后则会自动弹回原处。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们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曾经说过:“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没有理由不去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只有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才能成为一个健全高尚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不断地提高大学生音乐修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虔,景作人.《音乐欣赏大全》.《中国戏剧出版

社》,1992年3月

作者简介:

程泓,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教师,主要从事高师音乐史与音乐欣赏及音教法理论等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