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山水画中的地域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山水画中的地域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思想境界的历史集成,是知山乐水大田园意识的集中体现。但是由于中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岭、平原及丘陵分布极不平衡,各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别而形成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中国山水画艺术。笔者主要对山水画中的地域特征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山水画;地域特征;文化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174-02

中国山水画是一种以自然风景为描写对象的绘画形式,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至今已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孕育于秦汉,萌芽于魏晋,独立于隋代,成熟于唐代,于宋元达到高峰。近现代,中国山水画进入到一个崭新的的繁荣时代。

一、地域特征与山水关系

地域性自然特征的差异和文化特征的不尽相同,为山水画家提供着各种特定的创作题材与丰富的思想内涵,孕育并产生诸多山水画艺术流派,彰显了山水画艺术家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山水画艺术家对于自己所处的地域环境的认识与区域文化气质、特色的体悟,直接关系到山水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全国南北方气候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历史人文思想的不尽相同,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决定了笔墨玄淡、清丽秀润的南方山水画和笔墨豪放、雄浑苍劲的北方山水画艺术面貌的形成。

中国山水画在继承和流变中形成了众多的画派,画派即绘画流派之简称,是绘画发展的产物,是绘画走向成熟的表现。在绘画发展的初期阶段并没有画派之分,因为那时的绘画作品往往是人们集体的创作,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画家及其绘画思想,因而也就没有形成画家个人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流派产生的前提,没有画家的艺术风格,就谈不上绘画流派。在艺术风格和画派的形成过程中,地域特征的巨大差异促进了中国山水画画派的产生与发展。一条秦岭、一条长江、将中国分为南北,地质与气候的差异,形成了南北并存各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南以涓秀、明润、精致见长;北以粗犷、雄强、苍茫为著,侵润在不同文化气息中的画家以及他们笔下的山水画作自然被赋予不同的文化特质。晚明董其昌根据画家出身和绘画创作方法来分类,将唐至元代的山水画做南北区分,以禅宗南北两个宗派来比喻山水画的不同风格,而南北二宗就是基于地域特征之别的文化分类。

二、山水画中的地域特征

地域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各地的风俗传统、文化韵味和价值取向。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是东低西高,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四川、贵州以东的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第二阶梯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新疆,以山地为主;第三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四千米。第一阶梯是主要人口聚集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文化底蕴丰厚。相对于江南风景的小桥流水、丝竹丽音,云贵高原则是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再看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秦岭、祁连山脉是其自然屏障,致使中原的内陆文化对它的浸透影响非常小,从而使青藏高原形成它特有的文化风貌。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作用的综合体,其内涵包括:地域具有一定的界限,地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不同地域之间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同的地域会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形成别具一格的地域景观。在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自然要素的影响是深刻且巨大的,差异斐然的地域特色将直接投射到山水画家的创作中。自然要素主要包括山川、河流、气候、植被、物产等。新安画派在十七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他们以黄山的俏丽奇傲来表现自我,又以黄山的禅宗般的灵境表现超凡脱俗,他们善用笔墨,借景抒情,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他们作品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极大。近现代,新安画派的杰出传人有黄宾虹、汪采白、江兆申等,很多山水画家也因黄山题材而名世,黄山即提供给画家创作灵感,又赋予他们样式化的风格语言,黄宾虹之后,代表性的画家有刘海粟、陆俨少、李可染等,秀峰出纸上,云烟笔端来,黄山的一草一木一峰一岭都成为画家情感的载体,创作的源泉。如图1所示。

文化要素主要包括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在任何一个地域,建筑的形式风格与该地域的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是相统一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太行山里多石,到处是石屋;黄土塬上黄土厚,便多了土窑;戈壁滩上风沙大,就产生了地窨子;林区多树,房子自然是木结构的;高原藏区的佛教寺庙与内地的佛教寺庙之间差别很大。地域文化要素中的很多“典型”在山水画中构成“画眼”,这些绘画内容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时代特色,这些“典型”物象构建起地域的文化秩序,内涵上代表一个地方文化特征的浓缩,表象上是一种特定文化秩序的再现。

山水画的地域特征又有广义性和狭义性之分,既大地域和小地域。广义性,如前所述我国地貌南北东西差异很大,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从华北平原到云贵高原,从长江三角洲到珠江三角洲。狭义性,如青藏高原南北有差异,黄土高原各处也有差异。山水画家正是在地域特征的广义性与狭义性中穿梭,进行艺术的再现和创作,也正是由于地域性的差别,才形成北方山水画和南方山水画的群体,通常所讲的米派、虞山画派、黄山画派、江西派、新安画派等均是由于地域差异而区分的山水画流派。也是由于画家生活的地域不同,个性差异等因素,才形成每个画家在画风和内容表现上的各异。范宽长期生活于陕西华山、终南山等处,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图2所示)。石涛、梅清的黄山、石鲁、赵望云的黄土山水、李可染、白雪石的漓江、吴冠中的水乡等都是这方面的体现。

通常,山水画家在观察自然时,都是从最典型的自然风景里寻找绘画素材,如敦煌莫高窟的典型建筑是大佛楼、麦积山石窟的麦积峰、云贵高原的土楼等,将其转变成情感的载体和艺术生命的介质。在刻画山水画地域差异上,山水画家的技法能力也是另外一个重要要素,一位成熟的山水画家应该以独到的洞察力和绘画技法去提炼这些文化要素,并赋予其独特的艺术美感,也就是山水画家的自身文化构筑力是核心基础。

三、结束语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与地域特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地域性差异制约着山水画的取材,影响着山水画家创作的情感取向;另一方面,也对山水画的创作提供着不间断的源泉。一方的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山水也养育着一方的山水画家。山水画家应沉潜于生活,掌握不同的地域特质、历史传统、风土人情,以便在山水画创作中去更好地驾驭不同地域的题材,使山水画的创作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在中国山水画家的绘画作品中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是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王璜生、胡光华著.中国画艺术专史.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12月.

[2]翟志立.中国山水画的递变与时代特征[J].美术观察,200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