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动漫科技与儿童认知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动漫科技与儿童认知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动漫科技的不断变革在给儿童认知发展教育带来机遇和喜悦的同时也带来了陷阱和考验。只有充分认清这一儿童爱宠所带来的教育影响,才能有效地扬其长避其短,为儿童认知发展带去福音。文中还有针对性地为父母的儿童动画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动画片;儿童;认知教育

随着声像科技的不断变革,传输介质(如电视)的普遍化,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喜欢并沉溺于动画片这种人工影像所带来的视听冲击和愉悦体验。动漫时间开始迅速成为儿童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难以割舍。对于正处于认知基础发展、敏感发展阶段的儿童来说,动画片市场的成功,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认知发展,并较为明显的表现在语言、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上;但也为我们的儿童发展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只有采取扬其长避其短的理性态度才是我们所赋予儿童动画的教育意义所在。

一、概念界定

动漫,顾名思义是可以活动的漫画。我把它定义为是制作者利用电脑技术通过对每一张经质感修饰的漫画作品逐一定格,并以帧为单位按顺序先后呈现,利用视错觉原理来达到"画面形象"运动目的的人工影像。如同书本纸画一样,它是科技发展所催生的隐含制作者意图的一种教育介质。

一般认为,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像各种可能性,产生策略和幻想等等。[1]儿童认知发展主要的研究对象主要为12岁之前的孩童在感知觉、想象、记忆、思维和言语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研究动漫影视这一儿童新宠对其认知发展的影响是有益于教育者提出相应教育对策优化儿童认知发展程序的。

二、动漫影视之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积极意义

"个体精神的产生是基因所规定的可能性在主体与文化的相互矛盾作用中通过自我否定来表达自身、发展自身的。"[2]而"所谓的主体实际上是对个体精神及其文化学意义上的身体的统称。"[3]由此可见,文化之于儿童精神成长正如土壤之于种子发芽,文化为儿童精神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外在条件。

动漫作品中集结了其所在时代的价值观念,是创作者利用现代科技结合儿童心理特点而衍生出来的对儿童进行隐性价值观教育的产物。所以,动画片一出现便立即成为了儿童的新宠进而形成了一种文化浪潮。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认知是最基础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动画片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像鲜艳且高对比度的色彩、童稚化的声音、鲜明的主题和类现实的场景陈设。这些元素在积极契合儿童心理的同时又稍显高端地促进着它的发展。它打破了成人的刻板和僵硬,通过多通道的感官刺激促进了儿童对现实世界心理表征的实现。动漫角色的形象性和新颖性为儿童的想象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动漫的场景性故事讲述为儿童的记忆发展提供了情景记忆的模范,动漫中鲜明的主题和多教育元素的结合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提供了一种引线,还有其标准但略带童稚的声音表达更是做着规范语言的前期工作。

三、动漫影视之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消极意义

12岁之前的儿童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脆弱性和敏感性,这就导致了其心理发展极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按照外力的方向被塑造。由于动画片本身隐含着现代教育诉求和利益群体的市场争夺两种元素,所以看似相互契合实则隐含矛盾的它们随时都在威胁着它对儿童认知的积极意义。

成人化的动漫作品(包括男欢女爱、暴力等)正在被冠以促进心理成熟的名义走进儿童的荧幕。动画片之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意义也正在被一些不法商家和无知家长扩大化,似乎动画片成了我们儿童认知教育成功的"神"。这种拔苗助长和动画崇拜的出现极大地歪曲了我们制作动画的儿童教育本意,是很不成熟的,也是极易产生负面效应的。当然,除却这些本身,我们仍然不能不去担忧动画将给儿童带去的认知发展局限。一是它对儿童游戏时间的强势争夺剥夺了儿童的真实生活经验,使儿童过多地生活在虚拟的时空里,而相对缺乏了对真实世界的感受。他可能从电视里看到了美丽的星空和弯弯的月亮,但是这绝对不能代替他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时所带来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来的思索。二是对动画的痴迷和效仿极易使我们的孩子形成固定的认知模式而无所创意。长翅膀的天使固然美丽,拥有神奇法力的武器固然能够给人以冲击,但是想象力和思维记忆力的发展绝对不限于此。几乎完全开放性的基因使得我们人类的心理发展具有了最大化的开放性,也就意味着其心理发展是具有张力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一味地去吸收成品和精华并不能使儿童的认知发展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四、家庭教育对策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基地和大后方,是孩子们享受童年时的避风港。不管是在学校教育开始之前还是学校教育开始之后,家庭在孩童的教育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于是,身为儿童依恋对象的父母,其教养方式和文化素养便直间接地影响着孩童的世界。在面对动画片这一现代化教育介质的时候,父母是否采取扬其长避其短的理性态度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做教育决策的时候应该考虑一下几点建议。

1、理性选择动画作品,以适合为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兴趣需要也存在个体差异,由此产生的教育诉求也便因人而异。所以教育者意欲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时候,务必对这些个性差异进行考虑以便有的放矢。选择一部具有积极意义的优秀动画片作为教育素材是良好动画教育的开始,同时也是儿童动画教育成功的第一步。

动画片的选择要首先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因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显然主题鲜明、情节简单、角色形态夸张、色彩鲜艳唯美的作品是比较容易被儿童接受的。相反,暴力的、恐怖的成人化动画则是不宜儿童观看的,如《奥特曼》中的暴力情节,会使儿童产生模仿行为,产生暴力倾向。其次是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和积极性,规范和积极的语言可以为儿童语言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榜样和环境,而不健康的言语则会直接导致儿童的习得和模仿。再就是所选动画是否有教育意义也是必要的考虑因素,因为儿童的积极成长才是我们施教的目的。

2、严格限制儿童的动画时间,以适量为度

儿童的自控水平低,自制力差,常常会沉溺于动画时间而无法自拔。这对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儿童来说是害处极大的,因为对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才是最好的教育,定量的运动、适度的学习才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保证。长时间地沉迷于动画片,不但会降低运动活力、损害视听机能,还会导致孩童现实社会性的发展,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应该严格控制儿童观看动画片的时间,最好形成良性生活习惯。鉴于儿童注意力持久短的特点,一般以20分钟左右的每天观看时间为宜。适量的娱乐盛宴不但可以成为儿童成长的诱因,还可以成为积极性的激励因素。

3、家长陪同观看,以教育引导为主,旨在良好媒体素养的养成

儿童观看动画片是个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由于儿童在道德鉴别、事物理解等方面的局限性,动画本意的传播过程势必会遭到儿童的扭曲。所以,成人的陪伴与引导便显得十分重要。成人要根据需要通过言语提示的方式,引导和激励儿童的主动思考和信息建构。通过因势利导的方式,在不妨碍儿童享受动画所带来的愉悦的同时,让动画中的价值观得到儿童的善恶美丑评判。以此来达到培养儿童健康人格和良好思考习惯以及正确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的目的,并最终形成良好的媒体素养。

参考文献:

[1][英]H. Rudolph Schaffer.发展心理学的关键概念[M].胡清芬,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9.

[2]刘晓东.论儿童精神成长的动力[J]..学前教育研究,1996,(1).

[3]刘晓东.论儿童教育的本质[J].学前教育研究,1998,(4).

作者简介:石凤伟(1985-)男,山东费县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从事管理心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