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感受·感动·感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感受·感动·感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导入新课

师: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投影:感受 感动 感悟――学会倾听)。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张广银,是高一(9)(10)班的语文老师,在我的课堂上我喜欢和我的学生一起畅所欲言。现在,我也想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我们班级。

生:我们班级互助互爱,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学习,我们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师:她说高一(16)班是一个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班级。

生:我们班虽说只有50个人,但就像一个集体,同学们互帮互助,在学习语文方面,大家都会在生活中去寻找点点滴滴,把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师:我们来做一个比较,刚才两位同学在介绍咱们高一(16)班时,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位同学在介绍时强调我们班是一个集体,第一位同学则强调我们大家都很好。

师:我看第二位同学真正听懂了我提的问题。她知道我是语文教师,所以就介绍了一些同学们学习语文的信息。倾听也是一种能力,我们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不仅要听他语言的表面的信息,还要听说话者在说话的过程中将要放大的信息。为此,我们再做一个测试,听一段录音,判断几道题目的正误。

二、 感受

(播放录音)

赵女士:我有一个老领导,他老伴已经去世多年了,他有好几个孩子但都不在身边。老头退休以后就一个人在家,有一次到班上,他跟我说,他说他这一周就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到公园散步,碰上了一个人问他“老大爷,您今年多大年纪了?”他回答人家;再一句话呢,是我们单位一个同志给他送报纸、杂志,他说了声“谢谢”。后来,有一天早晨,他过马路去买豆浆,结果发生车祸了,老人死得很惨。

师:刚才的一段话大家听完了,现在请两位同学来做这个测试。

1. 有一个老领导,老伴去世两年多了。

2. 老人有三个孩子但都不在身边。

3. 老人退休以后就一个人在家。

4. 有一天早晨,老人过马路去买报纸。

生(1):第一题对的;第二题错的,有几个孩子,第三题对的;第四题错的。

师: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四题。

5. 有一天过马路老人被车撞死了。

6. 有人上前追赶肇事者并报了警。

7. 这位老领导是一位女性。

8. 这位老人不大爱说话。

生(2):第五题错,第六题错,第七题错,第八题对了。

师:同学们,刚才两个同学的判断正确吗?(生不语),其实刚才他们的判断有两题错了,我们现在对照题目再来听这一段录音,来判断一下它错在哪。

(再次播放录音)

师:在听的时候,我再给大家一些建议,(投影显示)一是专注,在听的过程中还可以再做一些记录。二是移情,要把自己放在说话人的位置上,来体味说话人的语言表达,注意信息和他的思想情感的统一。三是完整,不能断章取义,特别要关注说话者在说的过程中要放大的信息。我们再听一段录音,尝试一下我刚才的提示。

(播放录音一)

记者:这是一位老人在给他养的画眉鸟洗澡。看着小鸟蹦蹦跳跳、唧唧喳喳,老人一脸慈爱的表情。

记者:老人姓高,退休后,整天和鸟做伴,就连买菜都拎着鸟笼子。本来是向我传授养鸟之道的,可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他的孙子。

高先生:我呀,怎么说呢,我不想儿子,我想我孙子。我特别想。孙子从小是我们两口子给带大的,我整天抱着他去玩,下了班,累得什么似的,一见孙子,来来来,爷爷不累,这就不累了。快乐就在这儿。

记者:问题是现在小孩学习都很紧张,又学这个,又学那个的。

高先生:那就克服呗。我再想也不行,也得让孩子先学习啊,我自己克服着吧,没办法。

记者:他就不能来看你了。

高先生:哪能来啊,没时间啊,他来不了啦。我为什么养鸟啊?我孙子要是小的话,我能带他到处玩去,我就不养鸟了。我这是拿鸟当孙子了。

记者:因为和儿子一家分开住,距离又很远,所以高大爷想看孙子就有点难度。高大爷说,和他一起遛鸟的老伙伴们,情况也都跟他差不多。

师:请用一两句话概括刚才听到的信息。

生:一位已经退休的老人,在一边给鸟洗澡,一边对一位女记者说他并不是喜欢养鸟,而是特别想他的孙子,但他的孙子要学习,所以只好养了鸟。

师:对,以后同学们要学会用最少的语言来表述,这样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我们再想一想,这位老人真的喜欢养鸟吗?

生:不是,他是用养鸟来解闷。

师:你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生:有过,我爷爷也是这样,也养鸟。

师:我相信大家都能体会到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我们有一种爱,就是无偿地为对方着想的爱。这里,有一位女士和一位先生,他们叙说了不能回去看父母的原因。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去听一段录音:一、这两个人不回去看父母的原因同不同?二、他们的原因真的能成为理由吗?

(播放录音二)

毛女士:我在东直门卖货。早晨起得早,下班回来晚,一天挺辛苦的。离我妈还挺远,基本上一个月回去一次。这边也离不了,孩子要上高中,一天的家务活也挺重,回来得做。总觉得对我妈他们有点欠缺吧,就是有心无力,没有办法。

陈先生:你看我吧,跟我父母住一个院里,他们是南房,我是东房,离着也就那么五六米,但就是没时间过去。说没时间也是瞎话,总归亲生父母无所谓,就不过去了,有一搭没一搭了。工作非常忙,四十多岁了,也是身体不适吧,太疲劳了,懒得过去了,并不是咱不孝顺。

记者:那你的孝顺体现在哪儿呢?

陈先生:老人想吃什么给买去,如果碰见了上台阶、下台阶赶紧扶一下。

记者:你想过,你老了以后,如果你儿子这样对待你,你会满意吗?

陈先生:这个真没想过。光顾得忙活、光顾得挣钱了。我母亲80多了,父亲也快80了,也知道他们不容易,但没时间陪着他们。

师:他们不经常回去看父母的原因相同吗?

生: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他们都很忙,有工作。不同之处一个是有个上初三的孩子,离父母比较远,一个是懒得去了,但并不觉得不孝敬父母。

师:也就是说女士客观原因多一些,先生主观原因多一些。经过前两轮的尝试和训练,大家已经初步学会了听,也尝试着说,那我还想问,他们不回去的原因真的能成为理由吗?

生:不能。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首先心里是不是想去看父母,想去,就会有时间,老人并不在乎金钱,他们需要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师:刚才这位先生的父母已经80多了,现在我们设想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这位80多岁的父亲或者母亲突然去世了,这位先生他会怎么想呢?

生:也许他会为曾经没有去看他而感到愧疚。

师:那好,下面我们就来听一段一位先生后悔的录音。

三、 感动

(播放录音三)

记者:我的一位朋友,他父亲已经去世5年了。没有父亲的日子,他时常会想起父亲。

魏先生:我爸临去世的那年春节,我回到老家了。我和我爸住一个房间,他老试图和我说些什么,就是唠叨他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而这些是我不愿意听的。晚上,从11点到凌晨2点,他还唠叨个不停,而我困得要死。我说,爸,你别说了行不行?呆了一会,他又说起来。或者,他让我倒点水,弄得我实在没有脾气。我忍无可忍地说,爸,你不要再跟我说了,你再跟我说,我就到另外的房间睡去了。说完,我就走了。

记者:你爸在他的房间怎么样,你知道吗?

魏先生:我捂上耳朵。他不是真的想喝水,我知道他就想要我在旁边,但那时候我的的确确不愿意跟他在一起,听他唠叨。

记者: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情,你是不是觉得那时候太年轻了,不知道老人的需要是什么?

魏先生:不知道吧,的确不知道,反而觉得他没事找事。事情过去了,才慢慢明白,可明白的时候已经晚了。

魏先生:能陪父母多呆会儿就多呆会儿,能跟他们多聊聊天就多聊聊天。他们不单单需要我们给他们多少钱,多大的房子,多请一个钟点工或保姆来伺候他们,不是这样的。你小时候对父母有一种依恋,他们老了,变得很弱小了,他们需要你的安慰。

记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有些事情永远不能追回,有些遗憾永远无法弥补。做儿女的你,也有悔之晚矣的叹息吗?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这段录音,告诉老师,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能谈一谈吗?

生(哽咽):……

生:我觉得,父母是天下最伟大的人,我们应该好好孝顺他们。

师:好好孝顺他们,唔。这段录音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听了许多遍,但每一次听的时候,眼角总会浸湿。下面我发下去这段录音的文字,请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师:我们再听一听这段录音,对照录音。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思考一下,然后交流一下,为什么你为这句话而感动。

(录音)

师:很多同学流着泪听完这段录音,体会到亲情,使我们有难以割舍的情缘。那谁来说说你的感动?

生:“有些事情永远不能追回。”世界上有很多事物,当我们拥有的时候,并不太在意,特别是父母之爱。很多人认为父母就应该为我们服务,我们都依赖着父母,什么都要靠父母。在向父母索取的同时,没有考虑到他们的感受,作为儿女,要珍惜拥有,不要失去时才后悔。

师:确实如此,老师也是从同学们的这样的年龄中走过来的。我的师长也曾经对我说过:当你拥有的时候,不觉得珍惜,当你失去时才感到追悔。那时我听不进去,今天当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的时候,才发觉旧日师长的话语是正确的。下面还有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人在弱小的时候总会寻找依靠,现在父母就是我们的依靠,等到他们老了,我们就是他们的依靠。小时候,父母就是我们的天,在天的庇护下,我们会觉得很安全,但是等到我们长大了,父母老了,我们就是父母的天,所以,我们要强壮自己,给父母以安慰,提供一片温暖的天,就像阳光照耀般的温暖。并且我认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来临,我们能够做好的是现在真正的每一天。

师:真正做好现在的每一天,说的很好,还有没有同学?

生:“父母老了,还要和儿子聊天,聊聊小时候的事情”。我想到以前的事情还听到了当中儿子给父母打电话,这位母亲非常高兴。然后我感觉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永远没有年月的限制的,无论你是成人还是幼童,父母都是永远爱你的。

四、感悟

师:对!父母都是永远爱你的。同学们,这段录音勾起了我们并不长的回忆,好多同学心里有好多话。我们现在开展一个活动,把你记忆中感受最深刻的事情写下来。如果你想学写故事,可以仿照老师写的文章中某一段的思路来写。

师:同学们,刚才几分钟里,大多数同学写了许多,现在让我们交流一下。

生:我喜欢打羽毛球。春天来的时候,喜欢和父亲打羽毛球。打完球,我们总要跳一跳,够一够高处,来告别过去的一年。有一年,我们在够高时候,我发觉父亲已经够不着了,我又发觉,父亲已经有一些白头发了。(语言呜咽,无法继续)

师:你长大了,父亲老了。同学们,我提议让我们用掌声向这位父亲表示敬意。(掌声响起)……下面哪位同学来谈一谈。

生:有一次出去玩,老晚才回来,回来发现妈妈一直在等我,很着急。我说:我已经长大,不用担心,我会照顾自己。我妈却说,在我眼里,你永远是孩子。

师:父母给了我们很多,他们用自己的心血换来我们的成长,即使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觉得自己可以独立了,但在他们眼中却永远是孩子,被他们牵挂。……还有没有女同学来说一说?

生:初三面临中考,有一次,腿脱臼,为了我,父亲推掉了很多生意来接送我,那一次,我真的感受到了父亲的爱。

师:请坐。当说出自己亲身经历的时候,当过去的岁月留存在我们记忆中的时候,这些也就熔铸到我们的血液当中,永远抹不掉了。

在这里,我还想提醒同学们:第一、准确度,准确地把自己想说的说清楚;第二、流畅度,流畅并不是快,而是结合内容、情感有节奏地表达;第三、情感度,在表述内容时要渗透进我们的情感。

大家手中那篇文章是老师写的,但我每一次读,都心含悲痛,读不下去。所以我想请同学们跟我合作把它读完。我来读第一二节,请一位同学来读文章的倒数三四节,最后一二节大家齐读。

师:母亲去世已经一年多了了,最近,时常在梦中梦到母亲。母亲还是那么忙碌地替我们烧饭,看护着她的孙儿,一刻不闲地做着,只是在梦中,母亲一句话都没有和我说。

母亲临终前的十几分钟,我跪在了母亲的头前,此时,油尽灯枯的母亲歪着头问道:“你是哪一个呀?”我说:“我是广银。”母亲微微地点了点头,脸就一直朝着我的方向直至最后。后来我无心读到作家莫小米的《最后的最后》,才知道人临终前首先消失的是知觉,然后是视觉,再后是呼吸,最后是听觉。当时母亲的双手已感觉不到她的儿子,她在用她那正在涣散的目光找寻她的唯一的儿子,也许母亲想要有什么交代,也许她要把最后的目光停留在她的儿子脸上……也许那时的我应该大声地说几句,让母亲带着儿子的呼唤上路。

生:我知道母亲一生爱整洁,母亲遗体火化时,我特地替她买了一口水晶骨灰棺,我要让她老人家干净地入土。捧着装有母亲骨灰的水晶棺,我悲痛欲绝,号啕大哭:一个原来十分健壮的老人,三年八个月二十三天的病痛,两次手术,十八次化疗,平均一天一瓶的输液,折磨得骨瘦如柴,摸着她的膀子,如果没有骨头还以为是水袋子那样的软弱和无力;现如今只有我怀中这么一点点的骨灰,生命竟然如此的不堪一击,如此的脆弱。年幼的儿子呆呆地看着如他一般哭相的父亲,拎着丧棒也哭了起来,他也许还不知道,他生命中最疼爱着他的奶奶,和他的血液有着最亲的关系的这个人永远地去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母亲去了,永远地去了!

生(齐读):永远有多远?永远就是今生不再,没有来世。母亲在时,我生命之来路是清晰的,去路是模糊的;从今往后,我生命的流的上游就此断了,生命的来路是模糊的,去路却变得清晰了,心中的痛,永远无法抚慰!

母亲过世时,我写了一副挽联:“慈母弃儿步步云中赴极乐,泣儿念母声声梦里唤娘亲。”我不信佛,望着悠悠的白云,无际的天空,我在心中默默地怀念着我的母亲――母亲呀,你在那里还好吗?此时此刻,你可曾感受到儿子心中的呼唤?

师:同学们,年轻的你们,也许还没有老师这般惨痛的经历,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父母会渐渐老去……“子欲养而亲不待”。现在的我们应该如何对我们成长中给予我们帮助的亲友、师长和朋友表示感谢呢?我提议,全体起立,用掌声来表达我们的敬意和谢意。

(全体起立,鼓掌)

师:同学们,课后读完发下去的文本,想一想:在以后的日子里,你想为你的父母做点什么。

(江苏省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2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