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塔城市育龄妇女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现状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塔城市育龄妇女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现状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了解塔城市育龄妇女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情况。方法:采用小组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998名塔城市育龄妇女对避孕知情选择的认识和态度情况。结果:避孕知情选择知晓率较低,仅为45.68%。结论:塔城市育龄妇女对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认识有待提高,计划生育人员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以保证育龄妇女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避孕方法;知情选择;调查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转向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塔城市开展了避孕方法知情选择。通过对塔城市实施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后的情况进行调查,以积极探索知情选择的成功经验,提高计划生育服务的质量。我们于2012年6月开始在塔城市进行了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现况调查。调查报告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塔城市采用多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了126各村(居委会)的育龄妇女998名,并知情同意。

1.2 方法 使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为小组访谈。定量研究为调查问卷分析。了解避孕知情选择实施后,育龄妇女的避孕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计划生育人员和育龄妇女对避孕知情选择的认识和态度。

2 结果

2.1 一般特征 调查对象年龄在

2.2 避孕知识状况分析 调查对象避孕方法名称知晓率最低的是皮下埋植(42.83%),最高的是(91.98%)。用法方面知晓率最低的避孕方法是男性结扎术(58.73%),最高的是(78.41%)。原理方面知晓率最低的是避孕针剂(51.57%),最高的是(76.66%)。避孕方法的优点知晓率最高的是(63.58%),最低的是避孕针剂(48.43%)。避孕方法缺点方面知晓率最高的是紧急避孕(59.88%),最低的是避孕针剂(46.56%)。

2.3 避孕方法的使用和选择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59.27%已婚。有616人在调查时正在使用避孕方法,占所有调查对象的61.79%。现用避孕方法以宫内节育器和为主,分别为39.95%和39.45%。其次是结扎,为11.55%。口服避孕药和其他避孕方法的使用比例均较低,占5%左右。

2.4 避孕方法更换情况 使用避孕方法的育龄妇女中,有37.90%的育龄妇女考虑更换避孕方法,在考虑更换避孕方法的育龄妇女中,54.86%的育龄妇女进行了更换,而且满意率达91.92%,未更换的原因为身体状况不允许,占41.10%,正准备更换占17.81%。

2.5 知情选择知晓情况 避孕知情选择知晓率较低,仅为45.68%。通过电视、广播和计生工作人员为知晓避孕知情选择的主要途径,分别为28.19%,35.02%。其次是报纸、杂志书刊(17.84%)和培训/咨询(9.69%)。对于知情选择态度比较积极的育龄妇女占88.03%,持反对态度的仅为0.33%。

3 讨论

实施避孕知情选择后,计划生育干部在控制人口出生方面的工作难度增大。部分育龄妇女没有真正明白避孕知情选择的含义,以为避孕知情选择就是计划生育政策放松了,可以不上环和结扎,只要交罚款就可以多生孩子。因此,增加了意外妊娠的危险[1]。

但是,通过实施避孕知情选择,宣传生殖健康知识,不但可以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而且育龄妇女在避孕方法选择方面有了自,对避孕知情选择非常欢迎,大大改善了群众与计划生育干部关系,增加了对节育环(IUD)的认识和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支持。所以,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受到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管理人员和服务提供者的认同。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赞同、认为有必要开展并愿意接受避孕方法知情选择。通过避孕知情选择,普及避孕节育与妇女保健等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育龄妇女的自身保健意识增强[2]。的使用率增加,与宫内节育器使用比例相当,提高了避孕方法转换率。并且更换避孕方法的对象对更换的避孕方法满意率较高,受到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人员的欢迎与支持[3]。

综上所述,开展避孕知情选择有利于妇女的健康,能提高育龄妇女的避孕知识水平和满意度、改善干群关系,是今后计划生育工作的必然之路。但是育龄妇女的避孕知情的程度还有待提高。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和社会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虽然经过广泛的宣传、培训和教育,大部分育龄妇女基本了解了各种避孕方法,但是,还有相当部分的育龄妇女对避孕方法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等知晓率低,对避孕知情选择的概念理解模糊。

参考文献

[1] 覃民,李伯华.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与已婚育龄妇女避孕选择变化[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7(5):281-283.

[2]王宝枝.不同阶段育龄妇女避孕方法及知情选择[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6):495-496.

[3]沈树娜,张琳.知情选择对避孕节育措施的影响[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5):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