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轻负高质下初中社会教学之我思我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轻负高质下初中社会教学之我思我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切实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创设“轻负”氛围;设计有效作业,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师素质,切实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实现社会教学的轻负高质

【关键词】初中 轻负高质 有效作业 素质提升

最近十几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开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其实也就是一种多维度的“轻负高质”教育。在我看来,所谓“轻负”,应该是学生所接受的科学的学习任务;所谓“高质”,应该是学生所享受的有效的学习收获。从某种意义上说,“轻负”是对教的要求,“高质”是对学的期待。在“轻负”之下出“高质”是这对矛盾最和谐的体现。那么,如何可以做到呢?本人进行了以下思考与尝试。

一、情感融入――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比学识更重要的,在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民主化的课堂生活是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基础,课堂上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灵负担的前提。课堂效率的提高,直接决定着课业负担的轻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当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营造起来的时候,减轻学生负担才会成为可能。

二、精心设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作业的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与提高学习素质的重要手段,我所担任的的社会学科,它有自己的性质与特征,怎样设计社会学科的作业,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需要认真对待与全面考虑的。

1.根据新课标、结合国际时事,适当增添设计有效作业。教科书中的自我测评题与作业本中的习题是经过作者根据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精心编写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作为任课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随着国际风云的变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具体实际,适当增加自己设计的作业,也是十分有效与必要的。

2.丰富作业内容,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弹性作业。在社政的教学中,在学习“地图的语言”这一知识中,学生对指向标定向法难于理解,教科书上只有一句“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除了图1―3中的指向标外,还可以根据经纬网来确定方向。”这样的话,其它就什么也没有了,还好图册中有一幅用指向标定方向的地图。而作业中,不仅历史与社会的图册上有,连作业本里也有关于指向标方面的作业,其作业难度更大。我估计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完成此类作业,于是在设计有效作业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存在不同的层次,对于指向作业,不会做的同学就不要做,能做的同学就自己试试看吧!”

3.根据批改反馈,重新设计未掌握的作业。设计有效作业,除了备课时对作业本中的作业做必要的调整外,还得在作业的批改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向学生反馈信息,进行强化练习。

4.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灵活多样的有效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特点,我在设计有效作业的过程中,某些同一内容的作业,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爱好的方式去完成。

三、钻研业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转变教师角色。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就社会课而言,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如何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如何使班级、小组合作和个体学习各环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真正达到促进人的发展的目的,这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

2.展示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思想修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三个方面。作为一名社会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情操、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社会教学工作,要不断充实与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1)教学中丰富情感的流露。历史与社会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而目前有些中学历史教材限于篇幅,把原来生动的史实浓缩成抽象枯燥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2)教学中教学图片的设计。初中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的限度,有时具体的形象比生动的语言更能帮助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课堂上能恰如其分的运用和设计有关图片、图表、史料、历史地图等,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相信,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轻负高质”将一直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要实现“轻负”与“高质”的统一,我们教师要凝聚集体的智慧,付出大量的精力。但付出总有回报,这是一种平衡法则。让我们牢记“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解放学生,解放自己。

参考文献:

[1]孙文朋,聂敦平.减轻课业负担从提高课堂效率开始[J].中国教育学刊.2009(11).

[2]力耕.负担的款式――减负话题之三[N].浙江教育信息报.2009.12.5

[3] 龚雅娥.高质轻负的几点认识[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临海市东塍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