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关评价音乐理论家汪毓和文章之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关评价音乐理论家汪毓和文章之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针对十六篇有关评价音乐理论家汪毓和的文章进行了分类介绍,共分为四类,即其人、其著作、其八十华诞研讨会以及其他类型文章,最后又对这些文章做了简单的总结。本文旨在将不同人对汪毓和先生不同的评价呈现在读者面前,进而引导读者全面而综合的认识音乐理论家汪毓和。

关键词:汪毓和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重写音乐史

汪毓和是著名的音乐学家、教育家,在中国音乐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许多高等教育学校音乐专业所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教材就是汪毓和编著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汪毓和在音乐方面的贡献,也有不少人关注他所编著的音乐类书籍。据笔者统计,迄今为止,相关文章已有十六篇,下面将对这些文章做简单的梳理。

一、对汪毓和其人的介绍

如果想全面的了解汪毓和的生平,那么《人民音乐》上刊登的一篇《音乐学家、教育家汪毓和简历》无疑是最满意的一篇。文章先是指出他的籍贯、职称,之后介绍了他的学习、任职情况,并列出了他所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专著。文章简洁明了的记叙了汪毓和从1929年出生到2009年八十岁所从事的主要活动,客观公正的记叙,让读者对汪毓和八十年来所做的音乐活动有了最基本的认识,同时也对他在音乐史学方面的贡献有了清晰的了解。此外,徐士家的《耕耘不止 坚韧不拔——音乐史学家汪毓和》①对汪毓和从出生到1994年的经历做了详细地描述,这是一篇人物传记,所以作者力求全面而精细的讲述汪毓和的前半生,比起《人民音乐》编辑部所著更具体详明,让读者了解到了汪毓和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只是由于写作时间比较早,读者想要了解汪毓和在1994年以后的音乐活动还需参照《人民音乐》所著。程兴旺的《笔耕春秋绘锦绣 脚踏实地写人生—汪毓和音乐学术研究及教学成果之探缘》也是从整体上对汪毓和进行了描述,文章包括三部分:“峰回路转的音乐人生”,“锲而不舍的学术矢志”,“谦和、真诚的治学风格”。包括了人生经历、教育、学术研究等几个方面,文中加入大量照片,图文并茂的讲述,更有利于吸引读者眼球,文章在结尾时还引用了上述徐士家的文章。

戴嘉枋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记音乐史学家汪毓和》一文,可以说是倾注了较浓烈的个人情感写成的。全文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赋予了小标题,即“奖掖后进 不遗余力”、“筚路蓝缕 建树丰硕”、“思变文改 与时俱进”。第一部分作者从个人角度讲述汪毓和对他的关照以及对其他学生的呵护,把汪教授为人师表、尽心尽力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部分则详细叙述了汪毓和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的前后经过,并将其已有的成就一一列出,让读者对汪毓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第三部分从汪毓和编写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四次修订过程作了详实的描述,从中能感觉到汪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任劳任怨的生活作风。全文也插入了大量的照片,从而让读者见到了“庐山真面目”,加上文字的真情流露,汪毓和教授就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眼前,从而达到作者与读者对汪毓和敬仰的共鸣。

二、对汪毓和著作的介绍

评价汪毓和所著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相关文章有六篇,分别是:国华的《有声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汪毓和及其近现代音乐史简评》、黄旭东的《应还近现代音乐史以本来面目 要给前辈音乐家以科学评价—评汪毓和先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黄旭东的《应还近现代音乐史以本来面目 要给前辈音乐家以科学评价—评汪毓和先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下)》、高洪波的《汪毓和四个版本的比较分析——“重写音乐史”相关问题的综述》、张斯絮的《(汪毓和编著)(刘再生编著)》、留生的《四易其稿 壮心不已—从汪毓和先生(第三次修订版)说开去》。此六篇文章都是对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分析,然而版本不同,各自的立足点亦不同,现分述如下。

上述几篇文章中发表最早的应属黄旭东的两篇,由于当时汪毓和编著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只进行了两次修订,因此文中只涉及了的前两次修订版本(1984、1994年修订版),作者就这两次修订后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两篇文章共分了四个部分,即上篇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应该入史而被忽略的人与事(曲)”和下篇“应予肯定或无可厚非而被曲解或被贬抑的人与事(曲)”、“全书篇幅比例失调与框架体例不统一”。文中补充了大量汪毓和书中对一些人物或某些方面的疏忽,这些人有:蔡元培、萧友梅、杨仲子、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李华萱、程懋筠、柯政和、杨荫浏、萧淑娴、黄源洛、郑志声、卫仲乐、査阜西等中国音乐家,以及查哈洛夫等外籍在华音乐家,文章还对萧友梅、刘天华、王光祈、黄自等人的音乐思想进行了辩证讨论。黄旭东直言不讳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勇于指出纰漏,没有阿谀奉承的话语,让读者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也让读者对不熟悉或被忽视的音乐家有了更深的了解。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引用了之前所提及的徐士家的文章。

按照时间顺序,接下来要介绍的是高洪波的文章,此文先是介绍了汪毓和所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四个版本(1964年内部版、1984年首发版、1994年修订版、2002年第二次修订版)修订的过程,又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对四个版本做了详细的比较。从比较中可看出汪毓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每个版本都与时俱进力求写作尽可能全面的中国音乐史。之后作者就“重写音乐史”所引起的争论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各个学者所持有的立场和观点,并客观的为汪毓和的著作做了辩护,还将这次学术之争中双方辩论的过程做了描述,文中参考了黄旭东和徐士家的文章。国华的那篇文章可以说将论述对象缩小到了汪毓和著作的其中一个版本,即《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近、现代部分),这一著作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将这个版本与其他版本的不同之处做了总结,指出了三个特点,即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时间划分明确、书的框架和内容不断改进、收录港澳台地区的音乐填补教学的空缺。整篇文章短小精湛,在开始部分也像其他人一样对汪毓和所著的书目进行介绍,后又把焦点主要放在了一本书中。从篇名来看文中所强调的就在于“有声的”音乐史,即强调音响资料的重要性。

留生的文章,着重分析了汪毓和所著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三次修订版,全文提出了六点看法,即随想一:“主体介入”和“主观审视”;随想二:从汪著想到夏滟洲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随想三:“重写音乐史”二三事;随想四:2009版和2002版的比较;几点建议;个别疏漏。通观全文,作者的重点不只是汪著,关键在于题目中的“说开去”,本文最重要的在于站在客观的史学观角度评价不同著作及不同人物。文中指出了很多音乐界人士对“重写音乐史”观念和辩论的误区,此乃学术界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文中也指出了一些汪著中的细节错误,因此文章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从宏观到微观都做了自己的分析,从思想到内容都做了公正的阐述。此外,文中参考了居其宏《汪毓和与》一文(此文后面会介绍)和上文提及高洪波的文章。张斯絮的文章是将汪毓和与刘再生的两本书进行比较,所提汪著也是第三次修订版。文章将两者的著作从内容、结构、写作风格方面进行了仔细的比较,其中也有汪著的第二次修订和第三次修订之间的比较,之后就产生不同的原因从写作初衷和受众群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文中还提出了作者对章节结构编排的一些建议,最后也提到了“重写音乐史”,但作者只是提及而已,“重写”的真正含义以及具体的学术界展开的辩论并没有多言。整篇文章是从微观上对两本书进行了解读,提及了汪毓和与刘再生学术的分歧也只是通过两人的言语揣测而已,并没有深究。

三、对汪毓和80华诞研讨会的介绍

对汪毓和其人其著作的研究不仅仅限于上述文章,还有一些文章是与庆贺汪毓和80岁华诞所开的研讨会内容相关的。如“庆贺汪毓和教授80华诞暨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研讨会”、郭树群的《汪毓和先生学术人生的“赤诚”、“精诚”与“热诚”——在汪毓和先生学术成就研讨会上的发言》、祁斌斌的《博学精研 乐育桃李——“庆贺汪毓和教授80华诞暨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居其宏的演讲题目为《汪毓和与》。第一篇为通知类文章,介绍了研讨会的基本信息。郭树群的发言稿高度赞扬了汪毓和先生对音乐教育和学科发展所作的贡献,以及自我批判精神的可贵。居其宏不仅仅是对汪毓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方面所做的贡献进行了赞扬,更多的是由汪毓和在音乐上的带头作用以及其所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材所引发的思考。演讲指出了以汪毓和为代表的共和国第一代从事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和教学的学术群体,以及在此影响下的第二代、第三代学者在工作中所处环境之优劣势。此外,还对汪毓和所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以及各种修订版本在全国高等院校普及使用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当然文章对汪毓和本人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所的贡献也作出了中肯的评价。整篇文章以汪毓和为引导,以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发展传承为主要论述内容,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祁斌斌的文章即是对这次研讨会全面的介绍和总结,先是介绍汪毓和的成就及著作,后又分为四个部分对研讨会进行详细叙述,将每个人的发言都做了归纳和提炼,可以说形象的展现了这次研讨会的过程。当然也提及了郭树群和居其宏的演讲(即上文所述)。

四、其他类型文章

另外还有一篇通知也提及了汪毓和的名字即江音的《中央音乐学院汪毓和同志来我校讲学》,通知简短,只叙述了汪毓和到该校讲学的题目即《继承发扬聂耳、冼星海革命音乐传统》,然而并未详细描述具体内容,在此将无从分析。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居其宏的《史观检视、范畴拓展与学科扩张——陈聆群、汪毓和两篇文章读后谈“重写音乐史”》。此篇文章不同于任何一篇,文章的重点在于从宏观上指出汪毓和著作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并重新解读了“重写音乐史”。正如作者在文章的摘要中所说“本文剖析了汪毓和文章中若干学理错误和逻辑矛盾,指出“小白本”的根本症结正在其历史观中庸俗社会学及机械唯物论的影响,从而更显出史观检视的极端重要。本文认为陈聆群提出的重写“突破口”实际上是一种学科扩张构想,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不可行,因此建议“重写”在范畴上向古代音乐史、当代音乐史及西方音乐史研究领域拓展。”此文在汪毓和著作中的错误和“重写音乐史”两方面都有新的视野,之前“重写”都处于百家争鸣、没有定论的阶段,而此文无疑是一针见血的点中“重写”的要害部位。笔者认为解决了“重写”讨论中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之前的争论只是集中在个例或局部,而此文为读者提供了宽阔的视野,即向外拓展到不同学科,而向内又本着“史观检视”的原则,真正从宏观上俯视“重写”这一概念。

五、结语

综观十几篇文章的作者,笔者注意到:高洪波、徐士家、戴嘉枋、黄旭东、国华、郭树群都是汪毓和的学生,在评价汪毓和及其著作时大多注入了主观感情,更多的是赞扬和敬仰,只有黄旭东指出了汪著的不足。相比之下,居其宏的两篇文章则更加客观,在肯定汪先生成就的同时,犀利地指出他的根本症结所在,此乃站在学术的角度更公正。关于“重写音乐史”的问题,有几人都提及到,如程兴旺、张斯絮、祁斌斌、高洪波、居其宏,而笔者认为做出最全面最系统的阐释的要数居其宏先生。其他人都只是从点出发,较少涉及面,而居先生则是从立体出发,三维式的看待“重写”这一概念。的确,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写音乐史”一直是音乐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究竟为何重写,怎样重写,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有的人可以客观的看待,有的人则偏激的进行人身攻击。其实重写的目的无非是更准确、真实、全面的描述历史,究竟怎样重写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是单独的个体所能完成的,它需要集体的力量,在不断讨论、查实后才可下笔。总之尽量减少主观情感,做到客观真实的记述每一个音乐人事物。

上述文章中,程兴旺、黄旭东、高洪波参考引用了徐士家的文章,留生参考居其宏、高洪波的文章,高洪波参考黄旭东的文章,这些都说明了学术中的交流与借鉴。总结上述文章,论述汪毓和无非有四种目的:一是展示汪毓和对音乐的贡献,二是指出汪著的纰漏和错误,三是探讨重写音乐史与汪毓和的关系,四是用汪毓和的治学精神,激励后辈学子。无论哪个目的,笔者希望音乐界对汪毓和其人其著作有客观的认识,切忌盲目追捧或全盘否决。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正是在像汪毓和这样精益求精的无数学者带领下茁壮成长起来的,它需要一代一代的音乐研究者传承下去,秉承前辈的治学精神,勇于打破旧观念,用新的视觉和思维去研究以往存疑的事物。

参考文献:

[1]作者信息不详.音乐学家、教育家汪毓和简历[J].人民音乐,2010,(01).

[2]徐士家.耕耘不止 坚韧不拔—音乐史学家汪毓和[A].向延生主编.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C].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

[3]程兴旺.笔耕春秋绘锦绣 脚踏实地写人生—汪毓和音乐学术研究及教学成果之探缘[J].音乐生活,2007,(07).

[4]戴嘉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记音乐史学家汪毓和[J].人民音乐,2010,(01).

[5]国华.有声的中国近现代中国音乐历史—汪毓和及其近现代音乐史简评[J].人民音乐,2006,(04).

[6]黄旭东.应还近现代音乐史以本来面目 要给前辈音乐家以科学评价—评汪毓和先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8,(03).

[7]黄旭东. 应还近现代音乐史以本来面目 要给前辈音乐家以科学评价—评汪毓和先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下)[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9,(01).

[8]高洪波.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四个版本的比较分析—“重写音乐史”相关问题的综述[J].艺术研究,2003,(04).

[9]张斯絮.《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编著)《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刘再生编著)[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01).

[10]留生.四易其稿 壮心不已—从汪毓和先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三次修订版)说开去[J].音乐研究,2010,(05).

[11]居其宏.汪毓和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04).

[12]庆贺汪毓和教授80华诞暨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研讨会[J].音乐研究,2009,(03).

[13]郭树群.汪毓和先生学术人生的“赤诚”、“精诚”与“热诚”—在汪毓和先生学术成就研讨会上的发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04).

[14]祁斌斌.博学精研 乐育桃李—“庆贺汪毓和教授80华诞暨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04).

[15] 江音.中央音乐学院汪毓和同志来我校讲学[J].江汉大学学报,1983,(02).

[16]居其宏.史观检视、范畴拓展与学科扩张—陈聆群、汪毓和两篇文章读后谈“重写音乐史”[J].中国音乐学,2003,(04).

作者简介 :

李敬(1987.12- ),女,山东省沂源县人,南京艺术学院2012级音乐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史。

注释:

①徐士家:《耕耘不止 坚韧不拔—音乐史学家汪毓和》,向延生主编:《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176-1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