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孩子宜“陶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孩子宜“陶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卓娅与舒拉》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舒拉小时候非常淘气,一次跟人打架被对方扯破了衣服。看着已不成样子的衣服,舒拉知道这一次一定躲不过母亲的责骂。然而,让舒拉没想到的是,当她忐忑不安地回到家中时,母亲一句话也没说,而是当着她的面默默地为她缝补起衣服来。起初,舒拉羞愧地看着母亲。最后,她终于忍不住,便对母亲痛悔地说:“妈妈,今后我不这样了!”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陈裕光说过:“教育二字,包括两种意思:一为教导学识,一为陶养品格。二者并重,不可或缺。”在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要善于运用“教导”,而且要学会利用“陶养”。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陶养”是用行为给人熏染和启示,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方法。在这个故事中,舒拉的母亲就运用了“陶养”教育法。“陶养”教育法跟十分明确的说理教育相比,更为深沉。“陶养”教育法具有激发感情与说理教育相结合的特点,因而更能为孩子所接受,给孩子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有一项调查表明:几乎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在自己的童年或少年时期都受到过来自亲人的积极的“陶养”,有受母亲“陶养”的,也有受父亲、老师、祖父母等“陶养”的。

“陶养”教育法如此重要,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起到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呢?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家长朋友参考。

第一,言语“陶养”。言语“陶养”不是直接用语言表扬或批评,而是当要表扬或批评时,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点”出来,让孩子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心领神会,接受教育。比如,家长发现孩子不洗手就吃饭时,可以说:“饭前洗手的孩子是好孩子。爸爸、妈妈最爱这样的孩子。”家长这样表达自己的看法就比简单地说“不洗手就吃饭,不讲卫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动作“陶养”。动作“陶养”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教育孩子。比如,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发现孩子坐姿不正,可以面对孩子做几个挺胸的动作,并书写一两个字,让孩子接受这些暗示。小孩子需要大人的爱和注意,特别是父母,要常常口头上赞许孩子的好行为,或亲亲他、拍拍他、搂搂他,在点滴之中表达对他的感情和鼓励,从而让孩子建立自信心。

第三,眼神“陶养”。眼睛是人们的“心灵窗口”,家长和孩子常具有心灵感应。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能更细腻、更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陶养”就是用眼睛把想说的话、要表达的态度暗示出来。比如,孩子操作电脑有半小时了,你可以用眼神会意他该休息一会儿了,否则容易精神疲劳。

第四,表情“陶养”。表情比眼神表现得更明确,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同意、可以、不能、不该等,形成刺激,使暗示对象作出相应反应。比如,孩子自己洗了手帕,父母赞许地点一点头;孩子独立攻克了一道难题,取得了成功,父母会心地笑一笑。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很好的激励。

总之,“陶养”教育法渗透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家长细心挖掘和随机应变。不过,有一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即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陶养”孩子,家长一定要做到不留痕迹,忌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很做作。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因此,教育工作需要家长耐心细致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