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揆稽瑞楼藏书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揆稽瑞楼藏书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陈揆为清乾嘉之际常熟著名藏书家,其藏书楼曰稽瑞楼。陈氏于其有生之年多方搜购,积累了丰富的藏书,其中不乏宋元旧刻等珍贵典籍。本文拟对其藏书活动及其藏书特色做较为详尽的研究

[关键词]陈揆;稽瑞楼;藏书

[中图分类号]G25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13)01-0022-03

明清时期,随着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与文教事业的发展,私家藏书蔚然成风,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藏书家、藏书楼,如赵琦美脉望馆、毛晋汲古阁、钱曾述古堂、钱谦益绛云楼、黄丕烈百宋一廛、张金吾爱日精庐、瞿氏铁琴铜剑楼等,不一而足。据史料记载统计,历代藏书家4 715人中,浙江藏书家1 062人,江苏藏书家967人。明代藏书家869人,清代藏书家1 970人,其中苏州藏书家268人,杭州198人,常熟146人,湖州94人,绍兴93人,宁波88人。[1]他们对中华典籍的积累、保存、整理与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1 陈揆其人

清乾嘉之际,常熟藏书家继钱谦益、毛晋之后而起者有“藏书二友”——陈揆与张金吾。叶德辉在《常熟顾氏小石山房佚存书目》序中称:

“常熟为江南名县,其士大夫喜藏书,自为一方风气。以余所知,前明有杨五川七桧山房、赵清常脉望仙馆,储藏之富,远有师承。其后继之者,为毛子晋汲古阁、钱牧翁绛云楼。绛云火后,馀书归族子曾述古堂,甲宋乙元,转相传授。乾嘉之际,有张月霄爱日精庐、陈子准稽瑞楼,近今犹有瞿子雍铁琴铜剑楼。”[2]

清人黄廷鉴《藏书二友记》有言:

“国初以来,大江南北藏书者踵起,而吾虞之钱氏、毛氏实为称首,……而邑中自两家后,亦寂无嗣响者,乃知不第藏之难,而守之正非易也。方今文教浸昌,海内向风,争购宋、元旧刻及四库已佚之书,而吾邑继起者,又得两人焉,一曰陈子准,一曰张月霄。”[3]34

据孙原湘所撰《陈子准传》,陈揆,字子准,清江苏常熟人。博学嗜古籍,幼失怙恃。弱冠补博士弟子员,省试对策数千言,踰格遭斥,从此绝意仕途,潜心购访古籍,日夜勤读。每得一书,手自校雠,丹黄灿然。若遇前人校本,必千方百计搜罗。[4]平日与张金吾相善,世称“藏书二友”。“张居西关,陈居稍南,相去不半里,皆面城临水。暇辄过从,各出所获,赏奇辨疑,有无通假,相善也。”[4]陈揆尤其留意虞邑乡邦文献的搜罗与补校,“凡邑中著述,自宋元迄今,搜罗殆遍。庋诸破山寺之捄虎阁,不下百余种。” [4]陈揆将其所藏有关虞邑文献捐藏于破山兴福寺,并撰《兴福寺书目》。此外,他利用各种史志、政书和名人文集,对南宋孙应时、元代卢镇等人纂修的3部《琴川志》与续志进行修补,“舛者正之,阙者补之”[5]。经过他逐条考订和校补,纠正了不少错误。他又以《琴川志》所收元代人物事迹记录较少,遂从金石碑刻和名人文集中增补了元代人物传记,撰成的《琴川志注草》十二卷和《琴川续志》十卷,内容多出原书几倍,被孙原湘誉为邑乘之嚆矢。陈揆还辑录了自唐迄元虞邑人所著及他邑人所著与虞邑有关之文章、诗词,成《虞邑遗文录》十卷、《补集》六卷。“君之拳拳桑梓,可谓尽心矣!”[4]陈揆藏以致用,充分利用其藏书,专心著述,除以上诸书外,另有《稽瑞文草》一卷,其他欲撰欲编而未成书者有三。其一,以郦道元《水经注》详北略南,决心著《六朝水道疏》补其陋,未竟。其二,欲穷常熟宋元金石,辑为《虞易金石录》,未就。其三,欲将其藏书中唐以上传本较稀而有裨学问者,编为《稽瑞楼丛书》,未竟而殁。

2 陈揆之藏书

陈揆藏书楼曰稽瑞楼,其中缘由,乃因他“尝于书舶得唐刘赓稽瑞一卷,为向来藏书家未经著录者,因以名其楼。”[4]稽瑞楼之藏书,除其家旧有藏书外,乃陈氏努力搜购所得,其中部分来自同邑钱曾述古堂、毛晋汲古阁和黄丕烈士礼居之藏书,其中不乏宋元旧刻与精钞本。清人黄廷鉴称:

“二人(陈揆与张金吾)家世儒学,旧有藏书,至两君而更扩大之……储藏之名,今遂并甲於吴中。四方之名士,书林之贾客,挟秘册,访异书,望两家之门而投止者,络绎於虞山之麓、尚湖之滨。嘻,盛矣!……两家所藏,不下十余万卷,去其世有传本与秘而无关学问者,汇宋、元旧刻及新旧钞,遴其精妙,尚可得一、二万卷。其中多吾邑钱、毛两家旧物,沦落他方,百余年而复归故土。” [3]34—35

陈揆曾为其藏书编目,是为《稽瑞楼书目》,未刊行,陈氏殁后,是书目为翁心存所得。清光绪三年(1877),潘祖荫向翁心存后人翁同龢借出其藏本,刊入《滂喜斋丛书》[6]。是书目不分卷,然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八作四卷,卷二百七十二作一卷,潘祖荫《滂喜斋丛书》作一卷,《清史稿》作一卷。经笔者查阅该书目发现,是书目分为“邑中著述”“附记各橱”“近代地志”“小橱丛书”4部分,并未分卷。以上诸书所记卷数有异,盖由此所致。是书著录简略,而详于版本,此与陈揆重视校雠有关。该书目共著录陈揆所藏书2 300余部,约10余万卷。其中“邑中著述”收虞邑乡人著述以及与虞邑有关著述500余部,其中160部总计461册于清道光三年(1823)5月捐入破山兴福寺[7]19。该部分书内容涉及经、史、子、集,按朝代先后顺序编次,于每个朝代的首部书作者前冠以“宋”“元”“明”“国朝”等以示区分。每部书著录其书名、卷数、作者、版本、册数。间或有小注,或为作者简介,或为是书简介:

“名医方论 四卷 罗美,字淡生,新安人,寓邑中 四册”[7]16

“太湖新录 一卷 宏治癸亥,徐祯卿偕文徵明游洞庭西山,唱和所作,祯卿本琴州人,见吴郡二科志 二册”[7]6

“附记各橱”收经史类书籍460部,杂有医方、释道、文集等,著录较“邑中著述”简单,只著录书名与册数,间或有版本。

“近代地志”著录明代方志130部、清代方志267部,按朝代顺序先后著录,各朝代先著录官修主志,后著录私修方志。每部方志著录其书名、卷数、修撰时间、修撰人员、册数。同一方志,陈揆会注意收藏不同的版本,如:

“池州府志 十二卷 正德十三年修 残缺 三册”

“池州府志 十卷 万历四十年修 八册”

“太平府志 六卷 嘉靖六年修 又宏治本附,并残缺 二册又一册”[7]109

是部分也收录了部分外国史地书籍,甚至有外国传教士的著作,如:“星槎胜览 四卷 费信 一册”“职方外纪 五卷 艾儒略撰 钞 一册”[7]131

“小橱丛书”共收书891部,包括经义、音训、史籍、传记、宋元地志、诸子杂说、杂家、古集、杂集、谱录等门类。每部书著录其书名、卷数、版本、册数。

有清一代,江南一带藏书家重宋元旧刻、好抄本之风盛行。此风之始,为钱谦益首倡之,邑中各藏书家纷纷应和,争相购求宋元刻本与旧抄本。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十“藏书偏好宋元刻之癖”条中说:

“自钱牧斋、毛子晋先后提倡宋元旧刻,季沧苇、钱述古、徐传是继之。流于乾嘉,古刻愈稀,嗜书者众,零篇断叶,宝若球琳。盖已成为一种汉石柴窑,虽残碑破器,有不惜重赀以购者矣。”[8]

潘祖荫则把常熟藏书家分为专收宋版与专收精抄两个派别:

“吾乡藏书家以常熟为最。常熟有二派:一专收宋椠,始于钱氏绛云楼、毛氏汲古阁,而席玉照殿之一,专收精钞,亦始于毛氏、钱氏遵王、陆孟凫,而曹彬侯殿之。”[6]

顾广圻《思适斋书跋》卷三《清河书画舫十二卷》云:

“藏书有常熟派,钱遵王、毛子晋父子诸公为极盛,至席玉照而殿,一时嗜手钞者,如陆敕先、冯定远为极盛,至曹彬侯亦殿之。彬侯名炎,即席氏客也。各家书散出,余见之最早最多,往往收其一二。乾隆年间,滋兰堂主人朱文游三丈、白隄老书贾钱听默,皆甚重常熟派,能视装订籤题相脚上字,便晓属某家某人之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