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升级路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升级路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全球价值链分工是社会发展后的产物,而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低端的位置,严重制约了本土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从全球价值链的观点出发,分析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寻求我国制造业的的产业升级路径。

关键词:价值链;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028-02

1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困境

目前的国际分工格局是国际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具体而言,产业链条可以分为三大环节:一是技术环节,二是生产环节,三是营销环节。价值链分工是一种要素合作型分工,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决定了它在当代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作用。资本、技术、管理和高素质劳动力等高级生产要素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一般加工型劳动力的流动性很低,而且高级生产要素往往是相对稀缺的。要素的相对稀缺度决定了其相对收益。位于价值链上游和下游的创新、研发、品牌和服务有着较高的附加值和利润,而位于中游的加工制造环节则附加值和利润较低。发达国家经历了多年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逐渐着力于研发和品牌营销,控制核心技术和经营技巧,很大程度上占领了附加值较高的上游和下游的价值链环节,而把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虽然中国在世界制成品出口份额的增加方面快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在出口份额增加与增加值份额增加之间同步性程度上却略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目前我国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增值能力和附加值仍在低层次徘徊。中国制造业企业目前还是嵌入在全球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端。

中国虽享有“世界工厂”的美名,但由于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难以控制全球价值链上的利润分配,随着跨国公司利用其核心能力对中国企业利润不断挤压,使得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2006-2007年的出口数据表明加工贸易占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近90%,加工贸易占给我过出口贸易的比重也在50%左右。其中在这些出口商品中,外商投资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近些年来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告诉增长,然而其中技术含量高、可以创造高附加值的专利申请比例非常的低,其他多数属于外观设计和使用新型。这种低端的发展模式,使我国制造业企业形成了路径依赖,长期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这给中国的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使我国的制造业企业随着跨国公司利用其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挤压中国企业的利润,使得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2 中国制造业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原因分析

2.1 国内就业和国内制造业梯度转移的需要

我国地区经济差距较大,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梯度推移的过程,劳动密集型产业会逐渐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另外,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就中长期来看,来自人口自然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来自企业深化改革、增长方式转变等改革进程中产生的失业人口,其中的大多数仍要纳入到制造业体系中,这也就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2.2 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数量方面,仍存在着差距。我国制造业企业大部分技术及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引进的后续工作没跟上,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首先,制度的滞后。目前我国企业家创新成果得以顺利转化和有效保障的相关制度尚显滞后,技术创新转化成商品的路径尚不完善。制度的滞后导致技术创新能力的落后,使得技术创新缺乏有力的制度支持,因而决定了中国制造业企业无法在研究以及设计等方面与跨国公司进行正面较量,只能在某些拥有比较优势的要素成本,如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环境规制等方面参与国际竞争,致使中国企业被锁定于低端环节。其次,系统创新的管理思想尚未形成,创新是一个系统,不是单个生产环节,或者单个工艺和产品的创新,创新应该嵌入到生产和思想的各个领域中区。最后,企业的创新的心智模式还不成熟。彼得圣吉所提出的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对事物作出价值评价,沉积在自我心灵深处的印象等;。中国的制造业的企业家或经营者的心智模式目前尚不能适应知识经济背景下技术创新的竞争战略,结果导致中国制造业企业在自主创新、品牌经营等抢占高附加值的经营方面都显得不足。

2.3 国外资金技术的限制

以国际代工方式切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国制造业,由于受到跨国公司各种规范性流程和其他严格要求的压力,为企业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但是,一旦中国企业进入功能或链的升级阶段,试图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品牌和销售终端时,这就对跨国公司的既得利益形成挑战,他们就会采取多种手段,限制国内制造业企业的核心技术的发展,从而使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锁定在全球价值链附加值的低端。

3.基于全球价值链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制造业企业升级的典型路径

Humphrey和Schmitz2002年提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四种类型。在嵌入全球价值链基础上,产业升级的理论路径为:流程升级,即通过生产系统的重组或采用先进技术来提高价值链内部某环节效率来提高竞争力;产品升级,即通过引进新产品或改进已有产品,提高单位产品的附加值,用以超越竞争对手;功能升级,即通过对价值链各增值环节的重新组合,增加新功能或放弃低附加值的功能来提高整体竞争优势的一种升级方式;链条升级,即利用从所在价值链中获得的能力或资源实现向另外一条产业链条转移的升级方式。

对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来说不论在技术上、品牌等各个方面都不占有优势,唯一的优势就是由于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较低而凸现的制造成本优势,基于这种判断下由工艺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功能升级是可行的升级路径。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工艺和产品升级中国制造业企业可以借助功能专业化经营战略实现功能升级。功能专业化是指供应商在主导企业战略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顺势获得某些功能环节,并通过提供相关服务既深化了附加价值,又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功能专业化可能分别沿着价值链的上下游两个方向发展:侧重设计和应用研发向上游攀升,并提供生产;侧重市场渠道和营销向下游延伸,并提供物流配送等服务。当总体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凭借自身力量实现在全球价值链条中的升级。

3.2 依托国内价值链的本土网络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

国内价值链是指从产品的研发、金融服务、设计、关键零部件的制造、一般零部件的制造、加工组装、物流、分销渠道、品牌等整个价值链全部或者大部分由国内企业分工完成。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也可以通过多链条战略实现产业升级,多链条战略是指供应商通过在多条价值链上经营对企业能力产生杠杆效应,从而实现产业升级。随着供应商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把所学到的有关流程升级和产品升级的知识应用到供应国内其他相似市场的生产过程中,嵌入国内的其他价值链条中,并基于这些市场开始创立自有品牌以及建立完整的生产网络,这样就会借助现有的技术在其他价值链上完成了功能升级。

中国的制造业产业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容易遭受价值链高端企业的阻击从而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而很难突破,可如果基于国内价值链的视角,制造业企业的升级转型则有全新的含义。对制造业企业而言,强调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就是要求尽可能增加国内价值增值的过程,包括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加工生产、运输仓储及销售各个环节。这样做的优势一方面是拉动为其配套企业的产品升级。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和丰富国内需求的多样性,能够为自主创新提供一片沃土。例如日本的汽车产业为例,最初发展就是基于国内市场需求,改进技术后才开始出口。韩国汽车产业也是实行了二十多年的自主创新战略后开始国际化战略。日韩产业的升级经验,对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 结论

我们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承接发达国家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处于出口导向型组装加工、非核心非密集技术零部件供给的分包地位是存在在一定的经济合理性的。中国企业能否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既取决于企业自身能否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也取决于政府能否创造更加公平而有效的竞争环境。在企业层面,制造业企业升级受到了技术、品牌、制度等多因素的制约,中国制造业的企业更适宜通过工艺升级以及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壮大自己然后进军国际市场,从而占领全球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环节,这不仅需要制造业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也需要制造业企业不断的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小蒂,朱勤.论全球价值链中我国企业创新与市场势力构建的良性互动[J].中国工业经济,2007,(5).

[2]龚一斌,龚三乐.自主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嵌入产业升级[J].经济管理,2006,(8).

[3]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