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农村建设的多元性需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农村建设的多元性需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有上百万个村庄,每个村庄都有各自的特点。同样,在这些村庄里的农户人口之间,有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等区别,他们在对新农村的认知、理解、面临的困难、建设期望和参与方式等方面又会具有巨大的差异性。

(一)不同地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差异

对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视并已经深入开展活动的省份中绝大部分农民都知道新农村建设活动;而信息比较闭塞的地区,很多农民甚至没有听说过“新农村”这个概念。不同地区农民对新农村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地区人文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和限制,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理解的新农村更现代,而落后地区农民理解的新农村却要简单很多,往往就是要改善和解决最急需的问题和困难。农民在“生产发展”方面的需求差异与当地的经济状况和生产条件密切相关。如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的农民对生产发展的前景很看好,而人均耕地很少的山区农民对农业生产前景不看好的人居多;种粮大省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更多是缺少资金投入、缺少技术和销售困难,山区农民最大的困难则是灌溉设施的落后;农业生产基础好的粮食主产区农民更多希望获得种粮补贴,而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则更希望获得资金信贷支持;农田灌溉条件较好的省份的农民认为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提高农产品价格和降低生产资料价格,灌溉条件较差的省份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改善农田水利和灌溉等基础设施,以及降低生产资料价格。“生活宽裕”方面,首先,经济条件较差的农业大省农民家庭最大数额的支出都花在化肥等生产资料的投入上,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民的家庭最主要的支出则是孩子的学费。第二,在农民增收途径上,东部地区希望通过打工和做买卖增收的农民比例较大,而中西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的农民更多希望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来增加收入。第三,农民认为急需改造的主要集中在与其家庭生计密切相关的道路、饮用水和灌溉水上,而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急需改造的方面包括了电视收看与公共场所等较高层次的需求。“乡风文明”方面,相对于南方地区,我国北方农村在看戏、扭秧歌等传统文化活动的需求上表现尤为突出。“村容整洁”方面,自然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农民对村容整洁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其他地区。东部地区农民更注重房屋和街道布局的改造,其他地区农民更加关注垃圾处理和道路硬化等方面。

(二)不同性别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差异

在生产发展方面,男性与女性普遍表示对农业生产的前景较为看好,不同的是,男性村民还希望能够得到一定的帮助以解决农产品销售的渠道问题,从而提高农产品收入;女性则希望政府部门能够解决农田水利设施的更新换代以及维修保养工作,确保农业生产顺利有效地进行。在生活宽裕方面,女性对家庭和子女的关注程度高于男性。在多数农民看来,增加经济收入是生活宽裕的前提,有了钱生活就会宽裕。不同在于男性更关心通过农产品的销售来增加收入,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生活问题;而女性则更注重子女的教育问题,希望能改善自身经济条件,满足子女教育方面的需求。在农民的文化娱乐活动方面,男性希望多些知识性强的活动,如打牌下棋、看书等,而女性则更加偏向于参加娱乐性强、群体性强的活动,如扭秧歌、看戏等。在村容整洁方面,女性的期望比男性更实际、更现实、更具可行性―男性比较倾向于房屋的整体规划与统一建造,解决房屋街道布局凌乱的问题,而女性则希望先解决垃圾问题,最好能将垃圾集中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在管理民主方面,女性在村级治理中缺乏参与意识。尤其是很多女性村民对村级的事务不清楚、不关心,忽视了自身的权利。此外,培训需求方面男女村民最急需的是技术培训,而男性更急需法律知识和打工技能的培训,女性则更急需健康卫生方面的知识。

(三)不同年龄段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差异

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在决策和表态时受到劳动力状况、家庭生计结构、个人经历与背景不同的影响,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对新农村的理解、投入意愿以及需求也不同。其中30岁以下的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这部分年轻人对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了解甚少,对农村建设表现得更独立,更愿意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建设新农村。30―45岁农民中男性农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会选择外出打工。他们见多识广对村级公共事业和公共管理表达出更深刻的想法和态度,以及愿意在新农村建设中出资、出工、出主意,这部分将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45―60岁的中年农民面临的生活压力最大,他们更愿意相信和依靠村两委,并且这一年龄段从村两委获取信息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而且对于村级管理特别是村委会职能和公共设施的满意度也最高。生产发展方面,受家庭生产结构的影响,农业生产老龄化趋势明显。生活宽裕方面,受到家庭和人口结构的影响,45岁以下的村民更加关心教育条件的改善,而45岁以上的农民更关心医疗条件的改善;30岁以上农民更关心“村中困难人群的帮扶”,而30岁以下年轻人更关心“外出务工的途径和待遇”。可见目前大部分农民的需求与自己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并且需求层次尚处于医疗和教育等负担下的生存需求,尚未达到消费需求的层次。

(四)不同文化程度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差异

不同文化程度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程度和了解途径存在很大差异,文化程度越高,农民了解新农村建设的程度越深,且通过报纸、网络了解新农村的比例越高。文化程度高的农民各方面的经济现状优于文化程度低的农民,但对各方面现状的满意度却在下降,可见文化程度高的农民对现实的要求要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农民。

在农业生产方面,随着农民文化程度的升高,农民对技术的需求程度呈现上升趋势,不仅体现在文化程度高的农民认为制约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少技术,而且他们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和农业生产中最急需改进的方面也是发展农业科技。在文化需求方面,文盲对文化活动的需求较强烈,而其他文化程度的农民对培训和法律知识的需求较强烈;其次,文化程度越高,农民对知识的渴望越强烈。文化程度越高,对各种类型组织或协会的参与意愿也较高,与之相反,文盲中有五成多的农民不愿意参加任何类型的组织。

(五)不同职业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差异

从事农业的农民受到信息渠道、生活条件、社会网络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对新农村建设了解程度低于其他职业的农民,其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也不如其他职业的农民。从事非农业的农民具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并且在村中比较活跃,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往往要高于其他职业的农民需求,同时在投入方面不仅可以投入劳力,还有能力并愿意投入一定的资金。因此,他们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略的一支力量。从事兼业的农民属于比较特殊的农民群体,他们既不像非农业的农民能够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又不像从事农业的农民能够纯粹地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在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与需求方面也表现出介于从事农业和非农业的农民之间。

(六)不同角色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差异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内容的了解远不如村干部,只局限在听说而已,在政府渠道上完全没有将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宣传到农民中间。这样必然无法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在发展生产方面,村民和村干部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少资金的投入和缺乏技术。而从政府层面上来看,各地县乡政府在生产发展上的规划主要是宏观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而非解决农民个体上存在的困难。在生活宽裕方面,孩子学费负担是农民最急需解决的困难,而村干部表示看病难、看病贵是主要的困难。在与农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农民和村干部都表示道路、灌溉水和学校是最急需改造的设施。而在县乡政府认为生活宽裕主要是通过发展生产来增加农民收入,并且目前还没有专项的资金用于改造基础设施。在乡风文明上,政府着重于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整体素质的提高,懂科技知识,能有一技之长。主要的措施是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这一点与农民的需求相符,因为农民对图书室、技术培训的需求很大。农民与县乡政策出现分歧最大的是村容整洁上,村干部和农民一致认为垃圾的乱扔乱倒是影响村里环境和卫生的最主要因素,道路硬化和垃圾处理是应该最先改造的方面。但从县乡政府来看,村容整洁方面主要以试点村的形式展开,在试点村主要是通过统一规划,农民自己出部分钱建新楼房来实现农村的整齐、整洁。管理民主方面,目前村级事务管理的民主化程度还很低。多数农民对财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完全不了解。从县乡的政策来看,对管理民主的关注仅次于生产发展。有的地方将生产发展和管理民主列为两个重点来抓。强调办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一事一议”;加大对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培训,技术指导;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

(摘自叶敬忠《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