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摄影,下一步怎么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影像痴狂者,或许你已站在了山之颠、风之口、浪之尖,走进了空无人境的虚无飘渺间;或许你已悟到了摄影的真谛,触及了影像的本质,甚至成为了某一拍摄题材的主宰;或许你还只是在影像世界的山脚下、大门外徘徊。那么,下一步怎么办?
陈光俊
2003年,开办了中国较早的专业摄影画廊“百年印象摄影画廊”,任画廊艺术总监,成功策划百年印象摄影画廊内的多个展览;
2004年,21届全国影展同时获得艺术类金奖、最佳黑白摄影艺术奖及优秀奖;
2D04年,参与策划大型摄影展《紫禁城国际摄影艺术展》;
2006年,北京影像专家见面会(Photo Fest)担任中方专家。参加《香港一日》、《上海一日》、《无锡一日》、《北京一日》、《贵州一日》、《澳门一日》、《中外摄影家看》等大型拍摄活动。
无论生活还是摄影,每个人都会在某一阶段的发展中遭遇瓶颈,我们如何来突破自己,让思想升华至更高的境界?
生活本是体验的过程,借由历史,每个人都能从别人的生活经验中悟出属于自己的生活哲学。而对于短暂的摄影史,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并不多,为此,我们本期借百年印象筹备画廊成立8年来的纪实、观念作品群展之机,特邀请了画廊艺术总监陈光俊来把脉摄影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摄影有什么样的未来
此次在北京798艺术区百年印象画廊做的新展,是百年印象成立八年来所的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纪实摄影师的经典作品。作为策展人,陈光俊想通过这次展览,通过专家研讨、圈内人士交流的形式,来探讨摄影师甚至策展人面对纪实摄影所遇到的困惑。
百年印象最早是做纪实摄影起家,这与当时大气候有关。近三年来,百年印象运作方向有了些变化――推出了更多观念艺术家及其作品,我想这显然是受到了市场的影响。对于从事艺术经营的画廊来说,市场决定了方向。“但纪实摄影的功能是否定不了的,今后的发展中,纪实摄影是其他艺术形式代替不了的。”作为策展人的陈光俊,再次强调了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
展览的第二阶段,即百年印象画廊观念摄影作品回顾展,安排在4月份。通过这种群展的形式,通过这种纵向的摄影脉络的梳理、和横向的同时代摄影作品的比较,可以让大家对整个摄影圈的发展有较清醒的认识。从对比中,我们也看到摄影产业链的动势:摄影是向前发展的,并且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其他艺术形式。而陈光俊更期待通过回顾展,汇集更多人对摄影圈的关注,让更多摄影师的作品能进入艺术市场,也让致力于艺术市场的摄影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创作更有信心。陈光俊说,相信未来十年,中国的影像市场也会趋于成熟,甚至将非常火爆。
未来总是很美好,但若不解除眼前的困境与疑惑,美好就会变得很遥远。
摄影类别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第54届荷赛(WPP,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结果刚公布,还是热门话题。上几届中,中国艺术家区志航以在新闻事件现场自拍“俯卧撑”作品《那一刻》,获当代热点组图荣誉奖;傅拥军以每月一幅的《西湖边的一棵树》组照,表现人与西湖的关系获奖,让人颇感意外;李洁军在获奖作品《复制战争》中,更是戏剧性地用自己收集的玩偶再现出历史上的著名战争场景。这些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摄影,而是更多地融入主观判断,也是现在青年派新纪实主义作品的特点。
纪实摄影发展到今天几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已经不完全是我们传统意义上对事件,场景忠实的再现为主要的表现方法,很多摄影家是记录下在这次事件和场景下摄影家自己的主观感受。作品表现的是摄影家对此次事件的主观感受的结果。也就是说现在很多纪实类的影像有很多观念的成分。
这样来区分纪实与观念,二者之间的界线便不那么严格了。只不过纪实摄影中的主观思想更多是通过前期构图、选择取景来实现,而观念摄影在技术上多为后期多底合成。
当观念作品甚至纪实作品中包含了更多的创新手法与技巧,有时又会被归为创意摄影。所以,把一幅作品归为哪一类,还需要具体时期,具体语境下来具体分析。
判定一幅作品好坏的标准
要判断一幅作品的好与坏,除了构图,色彩等常规指标因素,更重要的是根据不同题材类别从整体上加以区分把握。很多观念作品甚至需要配文字解读,这似乎与传统摄影以图说话的判断标准相违背。陈光俊说国外藏家购买中国纪实摄影作品的较少,购买观念作品的确较多。这里有观者地域差异的原因,也有文化差异的区别,甚至还有年龄、经历不同造成的知识结构不同而产生的解读困难。
纪实摄影的评判依据
1 看题材在当前社会政党领导下是否重要。如解海龙的《大眼睛》,是至今中国摄影界出现的对社会影响最大的作品。解海龙的这一系列,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吃不饱穿不暖上不起学的山区儿童,并促使社会启动了希望工程,很多慈善基金和捐助机构都因而参与进来。所以说,这幅作品产生的社会价值非常大,体现在市场价格上也是非常高。2009年,《大眼睛》作品在一次艺术品拍卖中,最后的成交价格高达26万元。
2 如果写摄影史的话,这个艺术家或其某一作品是否不可或缺,如果是,这一作者的代表作品便非常重要。
3 随着时间推移,这幅作品的价值是否会越来越大,好的纪实作品是记录了一个时代(正如新华社高级编辑陈小波所说,当时间剥去了作品中新闻时事的外衣,很多作品所流露出的时代信息,反而成了作品最重要的元素),能反映那个时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观念摄影的评判依据
1 作者是否通过作品表现出自己的立场,这种立场通常是对社会问题进行批判。
2 作品是否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并且不应只是代表作者一个人的想法,而应该具有代表一代人想法的概括性。
3 作品是否是通过个性化的表达,来展现或批判现实问题。
4 影像有技术的门槛,表现为手法是否纯熟。
谁最青睐摄影艺术品
百年印象画廊的作品收藏者90%都是外国人,国内的收藏家还没有意识到。这是舆论导向和结构导向导致的。陈光俊总结国内收藏者很少关注影像收藏的原因:一、摄影是外来艺术形式;二、历史短,好作品少,三,稀缺性受质疑;四、收藏是一个认识与教育的过程。
影像的发展是一种科技成果,用技术反映当下历史。技术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陈光俊自嘲说他曾花2万2千元人民币,买过当时算最好的512MB的存储卡。现在大容量的存储卡存储量已远超过去几十倍,而价格却降低了几十倍。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能玩得起摄影了,于是摄影人这个群体越来越大。按照陈光俊这一理性推论来说,未来的影像市场非常看好。
现在摄影艺术品收藏市场是按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版数限制。摄影作品是按版
画的形式进入艺术收藏市场的,陈光俊建议艺术家在与画廊定版数时,制定数目不要太少,可以多一点点,而在起步价格上低一点,这样,可以让更多人产生投资兴趣,也更易于流通和传播(陈光俊在看了《数码摄影》2011年第2期后,便索要拍摄当期封面摄影师的联系方式,由此可以看出传播多么重要――好作品要让更多人知道)。
国外摄影作品版数一般是几版到十几版,国内收藏市场纪实类作品的版数则在20-30版左右。而观念类作品一般都会制作成大小不同的两个尺寸,每个尺寸在10版左右,尺寸会根据画面内容需要及展示效果来定。
作品出售时按顺序价格由低到高,第1版价格在1000元-3000元左右,然后每2-3版费用增加15%-30%。一幅国外艺术家的作品市场起步价格在6000元-8000元人民币左右。相对来说国内收藏市场的摄影作品价格还处于低谷,陈光俊说这两年也是适合藏家出手的好时机。
下一步该怎么办?
这是最令摄影师困惑的事情。谈到这个话题,成功的艺术家总是会苦苦思索,还没成功的艺术家更是闷闷不乐。作为艺术家,前一组作品可能很受市场欢迎,但下一组怎么拍?是延续还是开始新的主题?延续如何添加新的元素?新的主题怎么寻找?对于刚崭露头角的艺术家,如何能拍出给力大作,让作品为人所共知?本次陈光俊对摄影的把脉,还只是个药引子,让我们看到了通往摄影艺术市场的道路上面临的问题,告诉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每位摄影人都需要结合自身经历、经验来创作,才能迈过自己遇到的那道坎。
答疑解惑
《数码摄影》:策展人是如何寻找艺术家的?
陈光俊:先找人后找作品。艺术家可能前一组作品不成熟,如果有天赋但经过培养便可能拿出更好的作品来。艺术家要具有合作精神,因为培养艺术家、让市场承认艺术家需要成本,艺术家需要长期在这个圈里并不断创作,才能被市场认可。
《数码摄影》:去哪里寻找艺术家?
陈光俊:观念摄影艺术家相对会年轻,这个群体的生力军,是近三、四年来受过专业教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年的中央美院学生等学校的毕业展我都会去看,也会去平遥摄影节、连州摄影节上寻找好的艺术家。
《数码摄影》:有没有艺术家自己找到画廊来?他们应怎样提交作品?
陈光俊:有,很多,但90%都是国外摄影师,国内摄影师的比例很少。我也建议摄影师主动一些,找我们聊聊,让行业内的人士给出出主意。艺术家可以把作品电子版刻成光盘邮寄或送到画廊,但要选最好的作品;作品量不能多,应控制在20-30幅之间,要保证让专家在神经兴奋期间就把作品看完;每幅作品的像素尺寸控制在500KB左右为宜,这样可以保证浏览速度;图片格式要用最常用的JPEG格式,便于每台电脑都能打开。
《数码摄影》:为什么收藏市场纪实、观念甚至人像作品都有,而风光作品却很少?
陈光俊:拍风光没有问题,但90%的摄影师都去拍就有问题了。艺术讲求百花齐放。摄影是功能性的,相对于其他艺术能更直接地反映当下社会,而拍风光更多地是为自娱自乐,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相对薄弱。因科技发展条件限制,风光作品品质总是不断被超越,因缺乏大方向上的创新,风光作品拍摄可重复性大,这些综合起来,使得其缺乏投资吸引力。
《数码摄影》:想进军艺术市场是否在创作时就要考虑迎合市场、特别是迎合国外收藏家的喜好。
陈光俊: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这样说过:我们不需要专门去考虑作品中是否有着本土元素,因为我们骨子里就流着本土文化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