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36例剥脱性皮炎的病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36例剥脱性皮炎的病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究并总结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旨在找出治疗剥脱性皮炎的有效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剥脱性皮炎,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并采取对症治疗。结果:36例剥脱性皮炎患儿经抗感染、支持治疗及局部皮肤治疗后,临床效果较好,该组患儿在用药48 h后体温正常,皮肤潮红消退,糜烂面3~6 d结痂、脱屑;严重病例5~7 d各器官功能恢复,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皮肤未留疤痕,未引起流行感染。结论: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全身支持疗法及皮肤局部治疗,是剥脱性皮炎病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剥脱性皮炎;临床分析;治疗结果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Dermatitis Exfoliativa Neonatorum,简称Ritter病),作为一类可累及全身的皮肤病,是新生儿常见皮肤感染性疾病,其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常累及皮肤及粘膜,伴有因其疱液含致病菌,易引起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流行感染,常合并蜂窝组织炎、肺炎和败血症,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1]。现将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剥脱性皮炎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剥脱性皮炎患儿,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占55.56%,女16例,占44.44%;发病年龄在7~29d之间,平均发病年龄为(17.3± 2.1)d;患儿出生体重在2500~4200g之间,平均出生体重为(3250± 100) g;36例产妇的分娩方式如下:剖宫产22例,占61.11%,阴道分娩14例,占38.89%;喂养方式如下:纯母乳喂养24例,占66.67%,混合喂养6例占16.67%,配方奶喂养6例,占16.67%。

1.2 临床表现

体温改变患儿共23例,占63.89%,其中发热患儿19例,占82.61%,体温不升患儿4例,占17.39%;出现消化道症状患儿共9例,占25.00%,其中腹胀患儿4例,占44.44%,腹泻患儿3例,占33.33%,呕吐患儿2例,占22.22%;出现并发症情况如下:出现结膜炎患儿11例,占30.56%,出现口腔炎患儿13例,占36.11%,出现脐炎患儿4例,占11.11%,出现肺炎患儿9例25.00%,出现败血症患儿7例,占19.44%,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患儿6例,占16.67%,出现蜂窝组织炎4例,占11.11%。生活环境如下:农村患儿23例,占63.88%,县级患儿8例,占22.22%,市级以上患儿5例,占13.89%。

1.3病理检查结果

该组患儿经皮疹涂片检查均见革兰阳性球菌,皮疹疱液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13例,占36.11%,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占11.11%,表皮葡萄球菌2例,占5.56%。

1.3治疗方法[2]

36例患儿经严格消毒隔离,在治疗危重症同时抗感染治疗,药敏结果前,主要治疗步骤如下:①为患儿注射苯唑西林钠(中诺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1268),注射剂量为37.5 mg/kg,每天四次。②部分重症患儿注射头孢噻肟钠(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3020666),注射剂量为50mg/kg,每日二次。③药敏结果后用敏感抗生素静注。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36例剥脱性皮炎患儿经抗感染、支持治疗及局部皮肤治疗后,临床效果较好,该组患儿在用药48 h后体温正常,皮肤潮红消退,糜烂面3~6 d结痂、脱屑;严重病例5~7 d各器官功能恢复,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治愈率高达100.00%,P

3讨论

剥脱性皮炎病病,又称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金葡菌型中毒性表皮松解症(Staphylococal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是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好发于1~5周的婴儿[4]。经上述分析试验结果可知,剥脱性皮炎发病患儿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该病的发生于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新生儿常因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包括:肺炎、蜂窝组织炎等,严重影响了患儿正常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到了患儿的生病。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母乳喂养有关,据相关资料显示,母乳中含有某种可促进ET生成的成分,还有待研究。此外,本病的发生常与患儿生存环境相关。

针对此以上临床结果及病理检查分析,可做以下治疗方法,即将患儿进行适当隔离,且在纠正患儿休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同时,给予苯唑西林和第三代头孢静脉滴注,以起到抗感染的作用。试验结果可见,36例剥脱性皮炎患儿经抗感染、支持治疗及局部皮肤治疗后,临床效果较好,均痊愈出院,且未发生传染病例。综上所述,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全身支持疗法及皮肤局部治疗,是剥脱性皮炎病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甚至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953.

[2]樊平申,廖文俊,高天文.桥粒与水疱病[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4):244-245.

[3]刘小红,刘小平,毛轶群.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151-152-320.

[4]林维嘉,柯小苹.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5):319-320.